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论文_李艳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创伤骨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名,按患者来到科室就诊的次序,将随机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实施简单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为其实施心理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50.36±2.7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62.78±2.7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4.32±2.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6.42±2.53),两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疏导了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四肢骨折患者;疼痛影响

四肢骨折【1】是我院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疼痛,还加剧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出现不良情绪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疾病的预后,加重了疼痛,与此同时,疼痛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速等。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忽略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而心理护理则侧重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实施心理暗示与心理疏导,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使疾病的预后往好的方向发展。现将心理护理与传统护理的不同效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患者均为本院骨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26,女性人数为24,年龄分布在39-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2.43)岁,该组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18天,平均病程为(6.32±1.74)天;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25,女性人数为25,年龄分布在4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2.67)岁,该组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17天,平均病程为(6.64±1.45)天。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与临床上四肢骨折疾病的标准相符,100名患者中均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本次研究的内容、操作方式、实验方法以及所用时间等我院科室均知晓,并支持本次研究。而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对实验过程、方法、目的等均知情,在知晓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四肢骨折患者在我院科室治疗期间实施最为普遍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的四肢骨折患者,则在普通护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多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多与患者讲解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治疗预后,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在患者住院休养期间,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现象,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与心理疏导,让患者知晓疼痛是很多患者都会有的现象,多采取注意力转移法与心理暗示法,让患者通过听觉、感觉及动作等感觉神经的强刺激,缓解疼痛感【2-3】。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研究结束后,通过采用护理人员自制的评分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通过疼痛评分数据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80分为重度疼痛,60-79分为中度疼痛,40-59分为轻度疼痛,<40分则为无明显疼痛。在患者填写完毕评估调查表后,护理人员将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采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数据均采用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采用SPSS22.0数据处理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P<0.05,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图表所显示的数据表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50.36±2.7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62.78±2.7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4.32±2.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6.42±2.53),两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骨折患者在组织发生损伤后,生理上出现一种使自身感到不愉快、不舒适甚至是痛苦的一种主观感觉,出现严重疼痛的患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痉挛,从而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对疾病的预后极为不利,大大增加了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四肢骨折患者在给予一定的止痛措施后,80%的患者仍然会感到疼痛,而患者发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四肢骨折后创伤带给机体的生理反应、局部组织肿胀、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主观生理现象,也会受到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环境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是如今医护人员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本次研究中,着重探讨心理因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程度,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加强与患者的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操作,最后所得出的实验数据是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疏导了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亚英,王华,张萍,程艳琪,张兵,刘建荣.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的术后护理及对患者精神心理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3):470-474.

[2]廖淑梅,路星辰,熊雁,董晨辉,余建英,杨柳.损害控制在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13):1840-1842.

[3]钟小会,陶晓梅.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86-88.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