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的变化对英语学科发展的影响论文_关琳

新旧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的变化对英语学科发展的影响论文_关琳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摘要:随着2018年初,高中各科新课程标准的问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高考改革方案也在全国逐步推进,尤其外语考试不再在统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取考生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那么这对英语学科的发展究竟是好是坏?本文将在高考英语改革方案实施的新背景下,从新旧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对英语学科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变化;影响;英语改革

一.新旧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变化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

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第二外语的开设为有意愿选修另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根据爱好选择语种和日后想要学习的语言的方向,同时为即将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前体验第二外语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原本201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类别划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想要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没有真正地实施起来,而2017版新课程标准,为走班制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对未来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帮助。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

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新课标在课程类别方面进行再细化,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这一变化进一步优化了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丰富了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发挥优势。

二.英语学科现状

(一)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比较薄弱

当前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单词、语法以及阅读能力,但是学生的听力和说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都很难使用英语流利的交流。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中学生以及教师都十分注重英语习题的练习,忽视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二)单纯依靠课本教学

当前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都是依据教材进行,英语课程只是依据课本内容和顺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单词、短语以及句型等,这种教学方法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使教学更加精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教学目标不准确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提升,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般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关注教师计划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忽视学生学习能力,能否跟上学习进度,这种教学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三.对英语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英语的应用能力

由传统的应试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过度,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不断推进,给考生了更多的机会,也考察了英语除了应试部分的应用能力,部分省市已打算将英语口语测试纳入到高考英语总成绩中,这也就意味着往常的哑巴英语,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的听说读写,每一项能力都要考查,而且从英语的课程类别来看,选修课程不仅有实用类英语,比如,职场英语、旅游英语,还加入了拓展类英语,比如,英语文学欣赏,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加强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再死学,硬记,而是把英语当作一种实用的语言工具,打开另一门西方语言世界的大门,不仅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还可以用来欣赏语言之美,享受学习另一门语言,而不是为了仅仅用来通过考试的一门科目。

(二)强调文化自信,宣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7版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学生学习中外优秀文化,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实验版对于英语这门科目的文化知识要求其实是以英美文化为主体的,导致可能英语课堂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得以忽略,2017版课程标准强调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文化自信。

(三)挑战教师教学,终身学习成为必要

2017版课程标准使得“走班制”成为可能,学生会根据爱好、教师能力水平而选择自己的授课教师,这也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技能、教学素养造成了考验与挑战。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了解授课的基本内容,对于英语文化文学和各项语言基本功都要不断学习提高。

(四)重视核心素养,课堂凝练度有所提高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2017版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不再是传统上课的三维目标,而是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柔和渗透于课程之中,不再过度依赖于课本知识,而是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学知识,还学知识中渗透的文化,情感。尤其选修课程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提高类的重新划分,满足了不同英语学习阶段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再“乱锅炖”,而是因材施教,给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更多的选择的可能。教学目标因而得以突出,增加了针对性。

四.结论

2017版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的变化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又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规划职业提供准备。这种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思想。从英语这门学科看来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扭转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的英语教学误区有着一定的帮助,将英语从一门学科上升到语言工具,加强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目前来看与时代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对于英语学科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11

[2]和学新,鹿星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变革的问题反思与改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

[3]周广君.关于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现状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议[J].科技展望,2015年

[4]何菁.浅谈英语课程标准对当前教学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报,2013年

[5]张俊列.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

[6]俞 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

[7]杜晓霞.谈新课程教育下高中英语的发展思路[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

[8]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年.

论文作者:关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新旧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的变化对英语学科发展的影响论文_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