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却一直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本篇论文我们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目前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信息化对质量检查的影响,为其建设提供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
引言:企业通过与信息化结合,极大的降低了前期的投资成本,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能够保证工程最后的质量。所以,我国的建筑行业应该改变传统的技术,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中,人们的生活也在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同时信息化带给建筑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仍然落后于那些发达的国家,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为了使该行业能够发展的更加迅速,我们必须推进与现代化的结合建设。
一、质量监督工作与信息化结合的必要性
在执行过程中与信息化相结合,能够极大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更加的数据化和透明化,使操作人员能够运用准确的技术,使整个过程更加的规范化(如图1)。信息化对质检工作的薄弱之处也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使其工作效率更加高,极大的推动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工作。所以,这足以能够体现出质检工作与信息化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建设完整的相关体系。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在该方面相对于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知,相关单位应该增加该方面的工作力度,尽可能快速的打造出适合我国市场的发展体系。通过学习和分析其他国家该行业的发展体系,我们可以得知他们的工作效率之所以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结合了相对完整的信息化发展体系。使其能够对整个环节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施工方面的艺术以及建造时所需要的材料和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多方面都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1]。
图1 工程质量监督流程图
二、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的发展状态
(一)该行业目前存在着法律上的缺陷
就目前该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依然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及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的,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工作人员。其实我国建立该体系的发展时间也并不是很长,目前正处于发展起步的状态,当然在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大的缺陷。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约束,使一些仅仅是为了追求利益的企业可以任意妄,他们主要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在实施工程时会偷空减料,为了节省前期的投资而采用一些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的材料,使得工程最后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企业要想保证工程最后的质量就需要政府来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二)缺乏相关管理的理念
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飞速的发展着,有很多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速度,导致疏忽了工程最后的质量。如果想要真正的实现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要对工程的每个阶段进行一定的质量检查工作,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忽视了这一项工作的进行。如果企业为了盲目的追求速度,前期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这不适用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并且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质量检查意识,毫无疑问相关工作人员自然忽视了这项工作的价值,甚至有一些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走走形式。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了该行业一直无法得到提升。而且使得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出现,严重威胁了顾客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为企业的发展拖了后腿。
(三)其现在的状态以及出现的差距
如今我国建筑行业与信息化相结合已经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更是取得了飞跃性的突破。但是就目前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政府的监管制度来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主差距。所以,为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我们仍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2]。
三、提出相关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工程质量监管法律体制建设
如果想要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体系,那么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施工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有法可依,通过相关的法律管理,实现一些高效率的质量检查。当然企业还要对自身的体系进行相关的改善,通过与现代化的特点相结合,增加一些更加具有现代化的内容,实现信息能够集中化过度化的处理模式。同时每个部门也要进行一定的合作,企业制定一些比较严格的体系。另外,我国政府也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视性。目前,相关人才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性,只有企业有了相关的技术人才,才能使企业能够顺利的长远的发展。所以,这同样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支持,来更加快速的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速度。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目前仍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技术,同时也要求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的人才招聘时,不仅要对技术素养进行考查,同时还要评审他们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要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监督机构也要定期的举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促进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起标准的统一管理制度
我国政府要对该行业的发展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要真真切切的去落实,对其信息化运行模式做出严格的要求,避免只是表面工作的现象。企业内部也要依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努力开展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工作人员要落实工作(如下图2),在进行数据的整合时,要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建立特定的实施方案,做一些详细的计划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以及对工程的境况得到切实的掌握[3]。
图2 信息化管理过程
四、结束语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与信息化的结合仍然有待提高,要想提高其监督管理能力,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好的培养出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的人才,更加快速的提高社会信息化的脚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培养自己信息化的综合素质,努力研究出更加适合市场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瑞卿.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工程质量,2012(52):4-7.
[2]李浩,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18(03):238-239.
[3]杜金香.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3):291-293.
论文作者:关均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企业论文; 我国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自己的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