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李艳丽[1]2003年在《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文中研究表明笔者通过研读袁宏道本人的作品及前人的研究论着,把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大致以万历二十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哲学思想主要受李贽影响,追求自我与自由,这种人格精神反映到文学领域即为“性灵说”。后期哲学思想主要是对前期哲学思想的背离和否定,导致了个人主体精神的消歇,从而使得“性灵说”丧失了其内在精神实质,名存实亡。 本文从考察李贽对袁宏道的思想启蒙入手,结论为:一、袁宏道完全接受了李贽式的狂禅,消解了禅宗的宗教意义,呵佛骂祖、否定一切。禅宗的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对“本心”“自性”的强调,在李贽和袁宏道这里成了对“我”的再发现和再认识,成为强调自我、高扬个性、实现人生解脱的途径。二、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肯定“好货”“好色”等人的自然欲求,客观上起到为人生享受张目的作用。受其影响,再加上晚明时代的佚乐风气,袁宏道具有浓厚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并以“杨朱”名之。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享乐主义人生观也可以视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叁、李贽老、庄之学的基本精神在于追求物我两忘、遗世独立的内在超越,保存自我之性的自然真实状态。袁宏道对老、庄思想的理解也集中在对自我之性的坚持、对个性舒展和身心自由的追求。四、在对儒学的改造方面,袁宏道接受李贽六经注我的方式,把自我从古圣先贤的千古经伦、伦理秩序中解脱出来,凸现了自我精神。以上述思想作为哲学支撑的“性灵说”具有如下特征:一、受佛禅、心学“心”“性”理论和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把“心”“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本源。二、思想的狂放使其作品风格淋漓酣畅、多披露、少蕴藉。叁、向民歌学习使他的作品富有世俗气息和民歌风味。 万历二十七年以后,袁宏道的思想逐步转向“稳实”。思想状态呈现为:一、佛学思想由鼓吹狂禅到归心净土再到安心任运的随缘禅,以净土宗对本然情欲的压制来矫狂禅之弊,又以随缘禅的超逸洒脱对净土的着相作了反拨,达到了恬淡闲逸的精神境界。二、于老、庄思想的选取转向消极的一面,效仿他们豁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叁、推崇孔、孟原始儒学,寻求“颜之乐,点之歌”,并把这种体道气象转化为悠闲洒脱的生命情怀。在这种思想背景和精神状态下,袁宏道的审美理想向传统诗教回归,诗作呈现出淡泊空灵的境界,平淡自然的风格。 由此观之,袁宏道的哲学思想、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灵说”是其前期哲学思想的产物,随着哲学思想的转向,“性灵说”已经被袁宏道本人从内部消解,则公安派的衰落也就不言而喻了。哲学思想于文学观念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过于紧密的联系致使哲学思想一旦受挫,文学的锋芒也随之黯淡。

关薇[2]2015年在《论袁宏道创作前期哲学思想、文学观念与性灵说之关系》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明代小品文创作的大家,袁宏道前期作品整体呈现出抒写性灵、展露自我的心境。究其创作渊源,来自于青年时期接受的"心学"、李贽"童心说和狂禅思想"。多元化的思想加之袁宏道本人的不羁个性,使得袁宏道最终确立了以"性灵"为内核的文学观念,进而将其反映在小品文中,呈现出抒发个人情怀的独特风貌。

李翠[3]2011年在《论袁宏道文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文中认为袁宏道的文学思想在晚明的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到老庄的自然人性论和李贽的“童心说”的影响,在前后期的诗文中明显表现出对自然的执着追求。本文通过对其文学思想中自然观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明末文学理论家对于文学的独特看法,更好地促进古代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追溯了从先秦至魏晋时期自然观的嬗变过程,论述了袁宏道自然观产生的背景以及特点。第二章具体分析袁宏道诗文中自然观的理论内涵。袁宏道从老庄和李贽的自然论出发结合文学创作,为他诗文革新思想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使袁宏道在山水、情感、文学创作等内容上不懈地追求文学表现的自然。第叁章主要探讨了袁宏道文学思想中自然观的审美特色。出于对表现自然的追求,袁宏道对于真、趣、韵、淡、质等美学范畴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理解,这也是他的文论思想中自然观的创新性所在。第四章论述了袁宏道文学思想中自然观对后世的影响。

徐丽珠[4]2012年在《袁宏道研究百年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将袁宏道研究分阶段加以纵向概述,在此基础上着重于袁宏道文学思想研究,探究其文学思想渊源和内涵,阐述其文学思想的影响与理论价值。并对袁宏道的诗文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从他的诗歌、游记、传记文及尺牍等方面给予客观评述。最后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对袁宏道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宋俊玲[5]2004年在《公安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晚明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简略叙述公安派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全篇叙述的基础。主要讨论的是万历年间的朝政、明中叶以来形成的心学思潮对士人心态的影响,然后审视公安派兴起前的文坛状况。 第二章和第叁章是流派论。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公安派兴盛和衰微的原因。公安派的兴盛与衰微,都与晚明心学、禅学交互作用下的个性解放思潮密切相关。所以,讨论它兴盛的原因,首先是从非官方的思想代表——异端人物李贽,对叁袁的思想影响谈起。其次,是从来自官方思想的变化,影响所及取士文风的变化,来讨论组成公安派的新兴进士群体的形成。自万历十二年王阳明从祀孔庙,心学得到了自上而下的认可,取士的八股文文风也在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发生了新的变化,而组成公安派的主要成员即是这叁科的一些进士,而袁宗道、陶望龄、黄辉还是翰林院阁臣。最后,也不能忽视特定地域环境——吴越山水人文,对公安派领袖袁宏道自适心态的催化影响。如果说公安派的兴盛是外部原因起了较大的作用,那么,它的衰微则首先是来自其自身,自身对学术思想的反省,以及由此引起的行动上的退却。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袁宏道心态的变化,袁宏道的归隐是造成公安派衰微的内部原因。其次,是外部力量的打击,主要是为政者对异端之学的打击。这一部分涉及到公安派的“葡萄社”活动。“葡萄社”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叁袁为主,第二阶段以黄辉等人为主,虽然都是以讲会的形式存在,但前后的学术倾向是不同的。叁袁偏于内敛的净土,而黄辉等人取向接近狂禅。正是叁袁之后的趋于狂禅的“葡萄社”活动,遭到了以儒家名节为人生取向的为政者的打击,因而引起了“葡萄社”的解体,公安派成员的星散。第叁章,通过描述组成流派的成员概况和成员的共同特征,以及凝聚流派的结社活动,从而把握流派的外在发展情况。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成员论。第四章,主要论述叁袁各自的生平思想、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尤其注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变化,从心态变化着眼来讨论他们各自的诗文观念和诗文风格。同时,他们的文学观念又组成了公安派的文论,构成了他们的不同身份:袁宗道是肇始者,袁宏道是领袖,袁中道是补弊救衰的修正者。 第五章写公安派中的两个主要成员江盈科和陶望龄,通俗化是公安派诗歌的一个特点,江盈科是在创作上将古典诗歌通俗化进行得最笃实的作者。陶望龄之于公安派的作用,是他独特的文学观念。

宋克夫[6]1991年在《从理想的人格到理想的文格——论袁宏道对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变革》文中提出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袁宏道在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上的反封建、反理学意义。文章认为,构基于自然人性学说,袁宏道在人生价值上高度肯定了主体的个性意识和感性欲求,对作为传统儒学人格理想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功名价值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通过文学在审美特征上对“真”的倡导,导致了文学价值观念由宗经原道到表现个性、由中和之美到自然之美、由宗法古人到取法民歌的变革。

崔传爱[7]2011年在《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四百年来,无论是明清朝还是现当代,袁宏道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身份是多元的——晚明士人、公安派文学主将、佛门居士、诗人(兼诗论家)、思想家,享年不过短短的43岁,正式从事文学写作的时间也不过十多年,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卷帙浩繁的作品集,显示了小品文、诗歌、传记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袁宏道以文名世,其文学成就无可置疑,无形中掩盖了其哲学思想理论的光辉。所着《广庄》阐述了对道家学说的见解,佛学着述《德山尘谭》、《西方合论》更是研究晚明佛教史的重要资料,还有许多禅学见解散见于其它作品中。笔者通过研读袁宏道本人的作品及前人的研究论着,结合其诗文作品及个人经历,从个体意识出发,以人生价值观念为依托探究袁宏道的思想历程,客观反映儒释道叁教思想对他的影响,试将袁宏道的禅学思想作一剖析。本文第一章从晚明的时代背景写起,介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及袁宏道的生平;第二章分析了袁宏道入禅的因缘,指出其居士禅学的特色,以及与文字、生活、山水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叁章归纳了其“狂禅—净土禅—随缘禅”的禅学流变;第四章分析了“性灵说”的佛禅渊源及对其禅诗创作的影响。余语(第五章)揭示出袁宏道的儒生本色、影响和启示。本文丰富了人们对袁宏道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其佛学思想的研究;对其禅学思想特色及表征提出了创新的见解,拓宽了研究视野;挖掘袁宏道禅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古为今用,期望对当代人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教益。

熊钧[8]2014年在《袁宏道人生哲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对袁宏道的人生哲学进行系统的探索,总体思路是将袁宏道还原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以其一生的历程为对象,以其言论主张和情感变化为媒介,探究其深层的动机,进而对他的思想做总体的概括。袁宏道人生哲学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隆庆、万历年间,明代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弊病日渐突出,士大夫精神成多元化趋势发展,社会思潮主要表现为理学衰微、心学兴盛;“狂禅”的思想潮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袁宏道的人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都不同程度打上了时代烙印。袁宏道的人生哲学可以从他的生命观、生命理想、及提升生命境界的修养路径几个方面做出总结归纳。他的“性灵”生命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于“心”、“性”与“性灵”的概念意义的阐释上,他的“性灵”内涵包括着超越的本体意义和现实呈现的实在意义两个方面,超越的本体意义上的“性灵”在现实存活上具有“独抒性灵”的内在要求。在辨明是否属于“性灵”本体活动的视角上,“真”与“自然”是其内在规定。这是袁宏道“性灵”生命观的内在结构;他的生命观决定了他的生命理想呈现出以主体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体自由,注重个体自然情感的特点,同时,又不断调和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和谐与圆融;基于他的生命理想,袁宏道人生修养路径主要体现在“有我”与“无我”的辩证统一,他那仕隐不定的人生轨迹就是实现此生命理想的现实证明。袁宏道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理解和诠释着生命,也使他的生命呈现出活泼、积极向上、充满创造力的特点。从生命本体出发揭示生命的创造性根源以及对于人独立的主体性精神鼓舞是袁宏道的“性灵”思想深处最明显的两颗“基因”,不论在什么时代,对于人的精神解放、提升生命品质都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魏中林, 昌庆志[9]2003年在《20世纪公安派文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反对前后七子复古主张、高举“性灵”大旗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他们以“性灵”为核心 ,主张文随世变的发展观 ,强调诗文创作“真、质、趣”的标准 ,提倡文学宜今宜俗之说 ,高度评价小说、戏曲和民歌等通俗文学 ,成为其后性灵文学发展衍变的思想和理论根据

贾宗普[10]2003年在《袁宏道与公安派研究论文综述》文中指出文章把20世纪以来关于袁宏道以及公安派的研究分为叁个阶段,然后从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人 生思想以及他们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两个方面,对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简要地指出了存在的问 题。

参考文献:

[1]. 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D]. 李艳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03

[2]. 论袁宏道创作前期哲学思想、文学观念与性灵说之关系[J]. 关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

[3]. 论袁宏道文学思想中的自然观[D]. 李翠. 苏州大学. 2011

[4]. 袁宏道研究百年述评[J]. 徐丽珠. 襄樊学院学报. 2012

[5]. 公安派研究[D]. 宋俊玲.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6]. 从理想的人格到理想的文格——论袁宏道对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变革[J]. 宋克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7]. 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D]. 崔传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8]. 袁宏道人生哲学研究[D]. 熊钧. 江西师范大学. 2014

[9]. 20世纪公安派文论研究[J]. 魏中林, 昌庆志.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

[10]. 袁宏道与公安派研究论文综述[J]. 贾宗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

标签:;  ;  ;  ;  ;  

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