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论析论文_吴安康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论析论文_吴安康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混凝土应用上,业界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经验,但由于混凝土引发了质量问题还是时常发生,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于成因出发,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

1.1钢筋混凝土的蜂窝、麻面、孔洞

出现钢筋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的原因主要有:①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不光滑或是不平整,或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的表面出现缝隙导致漏浆等情况发生。②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过大或者水泥用量过多,导致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过高,使混凝土容易产生离析。③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对混凝土由于高差过大的落料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等问题。④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振捣,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均容易产生蜂窝、麻面或者孔洞。

1.2露筋

出现露筋的原因:①在进行混凝土振捣灌注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垫块厚度不够或者垫块移位。②钢筋过于过密,使得水泥浆不能充分填充整个结构。③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从而使混凝土出现了离析。④由于混凝土振捣时不够密实或是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

1.3裂缝

出现裂缝的原因:①在混凝土的拌合料中,粉砂中的含泥量过大。②混凝土的振捣不均匀或是不密实,使混凝土表面砂浆层中水泥含量过大。③对混凝土养护不好,养护期内表面过于干燥或者养护周期过短。④混凝土构件在制作过程中,脱模过程受到过大的振动力,或者没有均匀摊铺砂子;构件成型后过早抽芯;吊装过程受力不均匀;运输过程的颠簸等原因都可能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对策

2.1钢筋工程

2.1.1控制钢筋配料尺寸

为了保证配制的钢筋和箍筋平直、方正及弯钩准确无误,必须严把钢筋的配料关,要求负责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对钢筋及配料定期进行抽检,质量不合格的要求立即停工、返工,根据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出发,保证施工的各种原料都要在设计要求内。为使钢筋搭接范围内的钢筋密度稳定,这样有利于浇筑混凝土和节约钢材,就要求对粗直径钢筋焊接大力的进行推广,提高钢筋连接质量及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对钢筋进行绑扎时,多余出来的的扎丝要向构件的内侧进行折弯,防止因为露在外边氧化造成锈斑,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及质量。

2.1.2保护层进行垫块

为了稳住钢筋,和方便其进行安装,要改进以前的保护层垫块,把以前的平板垫块改成正四棱台形,用圆形硬质塑料块来代替柱或者墙钢筋的垫块,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圆形的塑料卡口卡住主筋。

2.1.3墙横向钢筋控制

墙横向钢筋是指水平筋的排列距离以及对内外竖筋的距离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依据竖向的定位梯形撑,将它的支撑埋入墙体中,用直径14~16的钢筋进行焊接,间距设计在1.2~1.5米之间。

2.1.4各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模板工、钢筋工与放线工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要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对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时可能发生的碰撞钢筋或着偏移等现象的人员,要视情况进行奖惩措施,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模板工程

2.2.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使支撑牢靠,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积,保证在混凝土作用下不发生下沉;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

2.2.2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组装前应将模板土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要符合规范规定。侧模支撑要牢靠,木模板下口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防侧模炸模。

2.2.3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柱模如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子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外鼓。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2.2.4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用分段分层支模的方法,上下层支柱要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多层支架支模的方法,这时支架的模垫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2.2.5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两片模板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2.2.6为便于拆模、防止粘浆,应对拼装后的模板涂隔离剂。拆模前必须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应有强度;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先拆侧模并检查有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在确认无此缺陷后,方可拆模。

2.3混凝土工程

2.3.1施工前

在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对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关键部位检查。配置混凝土时,认真优选配合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

2.3.2施工过程中

①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②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③检查振捣情况,不宜多振、少振、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混凝土在初凝后,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原已凝结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出现施工缝。

④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⑤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一般振捣时间愈长,力量愈大,混凝土愈密实,质量愈好;但对于流通性大的混凝土,要防止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振捣时间应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

2.3.3养护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养护一般采用草帘或麻袋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具体的养护期要视水泥品种和气温而定。养护期在最初三天内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会对建筑工程安全方面造成影响,为了保障项目工程的品质,必须增强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控制,避免其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拥军.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

[2]王献奇.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J].西铁科技,2013.

论文作者:吴安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论析论文_吴安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