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和护理技巧,避免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就诊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和护理方法。比较风险管理后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40%(24/60),护理满意度为98.3%(59/60)高于对照组的76.7%(4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通过对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和监督管理策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意识,科室要重视细节管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由于患者的就诊量大,年龄小,疾病种类多,用药复杂,护理人员不足,环境混乱等因素,更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给患儿造成伤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识别护理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使风险因素降到最低,才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风险管理是科室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儿科门诊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科技能的培养和应急能力的锻炼,增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指导和教育,使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及抢救环节能够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门诊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和护理方法,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6.3±2.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0.5-10岁,平均年龄(5.8±1.6)岁,其中支气管炎18例,肺炎26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2.5)岁,其中支气管炎21例,肺炎30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和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1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科室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加强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对各项应急预案的培训,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指导。科室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加强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最大化地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指导和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评价体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科室要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和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使她们能够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2加强儿科门诊的环境管理
要加强门诊的环境护理工作,保持诊室、走廊、候诊大厅等区域的干净整洁,地面无水渍,室内物品合理摆放,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管理,定期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候诊大厅的布局要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采用色彩明亮的贴片,以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对门诊的处置室要经常灭菌消毒,保证环境的整洁。对有特殊的患者要做好隔离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12.1.3加强科室的风险管理工作
科室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指导,尤其要加强对护理风险发生的环节及各个时间段的重视,护士长要每天检查护士的工作质量,安排科室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护士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对潜在的或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对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时段,要加派护理人员投入到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1.2.1.4实施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结合患儿的病情程度为家长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使家长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了解,多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和患儿的痛苦。对儿科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护理人员要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向家长做耐心的解释和说明,可以采取发放各种宣传手册、听讲座及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科室要结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门诊患者的风险管理,保证门诊治疗的安全性。护理人员要以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关心患儿及家长的需要,将疾病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家长讲清,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风险管理后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2.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因素统计结果比较
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4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门诊工作是对医院服务质量的充分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护理安全工作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科室的社会效益,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加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儿科门诊的疾病种类较多,就诊量大,涉及的护理隐患较多,容易发生护理风险。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通过对观察组60例门诊患者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24/60),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强护理风险干预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门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低。做好对儿科门诊的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玲玲,莫霖.儿科门诊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31一3633.
[2]蔡富媛.儿科门诊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200一201.
论文作者:吴新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风险论文; 门诊论文; 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科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