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交岳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交岳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摘要: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本文围绕《机械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多元评价方式等,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关键词:机械基础;解学改革;实践 前言: 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教学改革,压缩基础课程计划时数,让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删除与专业课无关的内容,使学生腾出时间来训练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成为企业有用人才。因此,机械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如何改革,怎样为专业课服务将成为相关课程教师的严峻课题。 1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工程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培养既有宽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有国际化视野和外语能力,特别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装备和机电产品的高技术化又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培养机械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显得尤为紧迫,所以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当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仍存在着不相适应,这集中表现在:较窄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与现代工业高技术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相适应:相对封闭、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学科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教育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不相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必须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以及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来审视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建立由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设计训练体系三部分构成的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基础教学、提高教学、创新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多层次、多模块教学组成,其中基础教学模块为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内容,提高教学模块为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等不同专题内容,创新教学模块是以机械创新设计原理及方法为内容的教学,双语教学模块采用国外优秀英文教材组织的课程教学。实验教学体系是由基础实验系列、提高实验系列和创新设计实验系列构成,形成必修、选修及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实行独立设课,从而体现加强对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培养。设计训练体系主要从平时作业、大作业、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活动等教学环节入手,构建侧重由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和机械CAD、机械系统综合设计与应用、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等多方位的设计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3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启发式创新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实例引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往往要有一桶水,而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去找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逐步、逐层、逐段去分析问题,有意识地构建机械基础实践情景,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制造应用的能力,进而解决问题。 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设置机械基础综合型分析题目,把学生划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使每组同学都有机会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以及关键技术路线,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听取其他小组同学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打分,互相赶超。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得出一定的结论。这样对于比较综合型的题目,通过讨论,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更好地把握住重点难点。 模型式立体化教学:学生往往对各种立体、机构、零部件等缺乏感性认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建立了机械基础专用教室。将装有各种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立体模型的展示柜陈列于教室的四周,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随时面对展示柜进行讲解,并且可以用遥控器让机构、零部件、立体等进行运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对立体模型、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对立体、机构、零部件进行观察和思考,将课本上图片和实际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加深记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了机械基础课程优质的网络资源,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的学习互动,包括教学多媒体课件、全程教学录像、典型题目分析解答、历年考试样卷、学生作品拓展资源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网络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不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平台上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打破学校的围墙,同时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 要加大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 当前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瓶颈,特别是缺少真正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的综合型、研究型和设计型等新实验平台。因此,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当前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我们以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着力研发机械认知测绘及反求设计系列实验、机械综合性能测试系列实验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系列创新实验,加强科研成果向教学新实验转化,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 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时代所向,发展所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必将给《机械基础》课带来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翁蓉,陈进武,曹轶杰.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科技信息,2010,(23):307-308.[2]刘会英,盖玉先,徐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30(7):106-110.[3]杨恩霞,王君.高校机械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J].2013,33(1):68-69.

论文作者:邓交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交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