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与中医学论文_许志宇

阴阳与中医学论文_许志宇

许志宇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063000)

【摘要】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历代医家对此均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有著述传世。阴阳说变为阴阳学说,有着科学根据。继承中医学的优良传统就应当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渊源加以深人的探讨和研究,探讨其中的规律,而且对中医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益处。

【关键词】医;阴阳;五行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4-0013-02

阴阳说阐述中国古代对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认识,借以指导人们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医疗实践的一部自然哲学典籍,而其核心内容离不开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医学术体系的影响加以了解。

1.阴阳说的形成

“阴阳”的本义是指物体对于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如《诗经》的《大雅·公刘》曰:“既景既冈,相其阴阳。”进一步被引申,表达气候的寒暖。《周易•系辞》谓:“古者包错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可见,阴阳是古代天文学长期观测的结果。事实上、阴阳是建立在古代天文学基础上,在古代天文观测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从对星辰出没、日月运动的观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与这些需要密切相关的年、月、日等时间长度的概念, 太阳对人们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以太阳的出入作为作息时间的客观依据。太阳出入造成的明暗交替出现的规律,必定给先民们以极深的感受,于是以太阳出入为周期的“日”,应是他们最早认识到的时间单位。

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又一明显的和意义重大的天象。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月亮的亮光对于人们夜间活动的安排是关键的要素。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计数,人们逐渐发现月亮圆缺的周期约为30日,这便进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月”的产生。通过观象授时,以利农耕。《易经》首先把阴 阳 概念上升为 哲学范畴。《易经》之“一阴一阳之谓道”。由于日月本身就是相对稳定的实体,而日月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又具有周期性的规律,从而产生出地公转之季阴阳、月绕地转动之阴阳、地球自转之昼夜阴阳等概念。“天人合一”有关阴阳和五行的思想经过邹衍的整理发挥,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哲学学说,并向医学整体和加速渗透[1]。引入《黄帝内经》后,阴阳学说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了,是表述生命运动和病理规律的医学理论,不是本意的自然观。

2.阴阳说的基本内容和整体观

《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用阴阳说明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道”。《周易》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认为,《内经》里关于阴阳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周易》。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并不代表某种特定的事物,而是从具体事物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显示事物性态特征的范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阴阳是对立统一、互根互用、互为依存、互相制约和相互转化,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才得以实现,形成了对阴阳五行的整体认识。古人进行天文观测的目的, 是为了制订历法,指导农耕。如《尧典》所言:“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而“时”本身就是以日月星辰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为依据的,作为“时”尺度的年、月、日本身就是日月星辰相对运动的结果,故《周牌算经》谓:旧复日为一日”,“月与日合为一月”,旧复星为一岁”。而事物内部随其外部整体的相对运动所同步发生的相应变化则构成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也是医易相通之所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以天验人,这是中医学关于人体科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独特的整体观。

3.阴阳说与中医学

古人认为到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周易》、《内经》都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然而两者相互对立时,所处的地位却不一样,那就是阳盛阴衰,阳主阴从,阴阳之间力量对比互为消长的运动,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阴阳因之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阴阳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其动力之所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在阴阳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事物循五行之迹,依五行之质,做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由此而为阴阳学说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为中医学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阴阳学说被引入中医领域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部分。贯穿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各个方面。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辩证、治则制法奠定基础。阴阳学说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是哲学的说理工具,同时,阴阳学说中国古代科学的分析工具,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方面的运用

如前所述,阴阳说是由日月对地球的相对运动而产生,这种相对运动所产生的信息形成阴阳。它描述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开放的、多层次的空间,且具有无限可分性。依次,《内经》以三阴三阳配天之六气、地之五行。以五行配五脏,并依阴阳五行之理,对事物进行归类。并以五行生克制用的学说,说明万物生衰的气化过程,由此四时、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音、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得以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阴阳五行的系统,从而构成了中医学所独有的对于人体科学的整体认识,并由此而建立了因天、因地、因人三因极一辨证论治的思维理念。在《黄帝内经》里,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界以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是在此基础上,古人运用阴阳的理论,结合诸多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了中医学对人体科学的最基本的认识,树立了阴阳平衡的思维理念。具体到中医学的运用上, 阴阳所反映的仅仅是事物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已,阴阳的概念无哲学与医学之分。

5.小结

阴阳说是建立在古代天文学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古代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最基本的认识。医易学是随着理学兴起而高涨起来的,由于它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物质世界有了整体的认识,阴阳通过考察事物的运动变化,极力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对中医学术体系的有了全新的发展推动,认真认识阴阳学说,避开误区,这对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优良传统,摆脱伪科学等谬论的不良影响,都是非常有益、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焦振廉,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术形成的关键意义.中医药通报,2008,7(2).

[2]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1-102.

论文作者:许志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阴阳与中医学论文_许志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