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论文_梁立国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153100

摘要:目的:调查不同药物开展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68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联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干预组患者中心静脉压为(82.4±4.1)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0.5±4.3)mmHg;对照组麻醉前中心静脉压为(81.8±4.7)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1.1±5.3)mmHg,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为(3.2±1.1)min,清醒时间为(4.1±1.3)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32.4%,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方式更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无痛人流;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

无痛人流是避孕失败或异常妊娠的手术处理方式,无痛人流目的在于降低手术影响,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度。既往人工流产不予以麻醉,患者痛苦较大,术后出现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几率也非常高。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越来越成熟,无痛人流也受到了临床中的关注[1]。静脉复合麻醉是全麻的一种方式,此种麻醉方式中可采用不同的药物开展麻醉,本次研究以68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调查不同药物开展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68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干预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9岁,平均(29.4±1.2)岁,孕周平均(10.7±4.3)周,孕次平均(2.5±0.8)次,停经时间平均(59.4±13.6)天;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平均(29.6±1.2)岁,孕周平均(10.4±4.3)周,孕次平均(2.2±0.9)次,停经时间平均(59.8±13.4)天。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心肺功能衰竭表现;患者对手术中药物无过敏表现;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予以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对照组:患者予以咪唑安定0.1-0.5mg/kg、氯胺酮1-2mg/kg静脉推注诱导麻醉,予以面罩吸氧,保持氧气流量在1.5L/min。

干预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予以1μg/kg芬太尼静脉推注,注射后予以2mg/kg丙泊酚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为40-60mg/min,注射时间最少3min,注射药物在60-130mg。手术中若患者麻醉效果减弱则追加0.5mg/kg丙泊酚,总用量在90-200mg之间。予以面罩吸氧,保持氧气流量在1.5L/min。观察患者反应和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min、手术开始后5min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比较相关数值。同时调查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t、卡方视为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命体征比较:麻醉前干预组患者中心静脉压为(82.4±4.1)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0.5±4.3)mmHg;对照组麻醉前中心静脉压为(81.8±4.7)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1.1±5.3)mmHg,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生命体征比较

3.讨论

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手术方式,若手术过程中无麻醉,患者承受的痛苦非常大,过度的疼痛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诱发休克,因此,开展无痛人流是非常有必要的[2]。麻醉效果对患者手术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麻是现阶段临床中应用率最高的麻醉方式,全麻的操作方式包括静脉麻醉、肌肉注射等方式[2]。静脉麻醉操作方式简单,临床效果理想,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对开展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来说,不仅要保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让患者快速麻醉,同时也要在手术结束后让患者快速恢复意识,避免药物积聚、残留给患者带来后续影响[3-4]。丙泊酚是当前应用率较高的麻醉药物,其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非常少,能够达到镇静的作用。患者术后意识恢复速度较快,安全性非常高。在人流手术中能够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同时能够保持宫颈松弛度,因此能够降低人流综合症发生,因此使用率较高[5-6]。但丙泊酚的镇痛能力较弱,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联合镇痛药进行麻醉。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镇痛药,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产生协同的作用,且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能够减少药物用量。

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更高,干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为(3.2±1.1)min,清醒时间为(4.1±1.3)min,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更短,麻醉诱导时间更短,证明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能够让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也证明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安全性更高。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在开展麻醉的过程中要控制药物输注速度,同时保持持续给药。若给药速度快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同时会增加药物使用量。丙泊酚半衰期短,若不能持续给药会影响麻醉效果,同时也会增加药物使用量,对患者麻醉安全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更能够符合人工流产患者临床需求,保证患者麻醉安全,同时保证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莉娅,周艳鸿.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128-129.

[2]刘明,冯丽娥,傅玉纯.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05):508-510.

[3]霍江,陈晓佳,王晓娜.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05):504-505.

[4]靳书安.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5):45.

[5]程显茂,于为青,隋海涛.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的用药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20.

[6]华金蜜.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01):121.

作者简介:姓名:梁立国(1979.12.25),性别:男,籍贯:黑龙江省青冈县,学历:本科,毕业学校:佳木斯大学,现有职称:麻醉学中级。

研究方向:小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老年人麻醉管理,疾病与麻醉,关于疼痛治疗新进展。

论文作者:梁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论文_梁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