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论文_龙海英

龙海英长春市人民解放军第208 医院 吉林长春 130062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从2013 年4 月到2014 年1 月,选取我院的96 例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 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52 例患者,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完TBIL、ALT、AS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为(68.7±6.7)分、(68.8±6.8)分,SDS 评分为(66.4±7.6)、(66.9±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为(45.3±5.3)分、(57.7±6.1)分,SDS 评分为(43.2±5.8)分、(55.2±6.2)分,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重视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改善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乙肝患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96-0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对于传染病的护理往往和其他疾病的护理。主要原因是具有传染性,而且相对于乙肝其病程较长而且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负面情绪[1]。临床上对于乙肝病人采取心理干预护理,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与患者精神支柱,在乙肝患者入院后,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尊重、鼓励和支持,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改善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肝功能[2]。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只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1 月我院的96 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6 例,女40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为(43.8±2.5)岁。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2 例患者,对照组44 例患者。观察组含男30 例,女22 例。年龄在22.1 岁至64.5 岁间,平均年龄为43.2±1.3 岁。对照组含男26 例,女18 例。年龄在26.1 岁至63.5 岁间,平均年龄为46.3±2.9 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向患者讲解慢性重症乙肝的病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纠正患者不良卫生及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就医环境。观察组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包括:就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适时与患者沟通,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多注意力,减轻其住院期间的心理、生理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采用SAS、SDS 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 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护理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观察组完TBIL、ALT、AS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1:表1两组护理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x ? s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2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 评分为(68.7±6.7)分、(68.8±6.8)分,SDS 评分为(66.4±7.6)、(66.9±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 评分为(45.3±5.3)分、(57.7±6.1)分,SDS 评分为(43.2±5.8)分、(55.2±6.2)分,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x ? s )

注:本组护理前后比较,P<0.05;两组护理后比较,P<0.05,3 讨论由于社会环境、家庭以及个体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乙肝患者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恐惧、自卑、消极、轻视等。研究表明乙肝病人有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的可能,危及生命,在治疗上耗费时间较长,由于患者担心病情,加之特殊的隔离环境和陌生的医护人员,使患者心理出现急躁、紧张、自卑的消极情绪[3]。

本文通过对比只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两种方案,结果发现,观察组完TBIL、ALT、AS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表明在护理上,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悲观的重症患者,护理人员要表现出极强的同情心,通过敏锐地观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正确引导病人,联合家属共同安抚和支持患者,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增强对科学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的信心。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 评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与乙肝患者交谈时,护士的语言极为重要,往往温和热情的话语则可使患者痛苦减轻,同时要做好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乐意为患者服务、不怕传染的牺牲精神及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综上所述,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重视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改善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郭小靖,高元鹏,彭鲁峰.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02(12):75-76.[2]崔展宇,王冶,晁华.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J].人民军医,2013,07(9):776-778.[3]陈爱侠.88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04(14):288-289.

论文作者:龙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研究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论文_龙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