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立直辖市后产业发展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重庆市建立直辖市后产业发展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工业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直辖市论文,发展思路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重庆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重庆工业的概况

重庆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内陆城市和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工业在历史上,经过对外开埠、抗战内迁、解放后及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几个重要时期的跳跃式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配套力强、具有雄厚基础的综合工业城市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

重庆直辖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多个,工业固定资产原值832亿元,职工170万多人。以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比学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主导的冶金工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电子、仪表、玻陶、食品、中成药、日用化工等行业也具有一定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一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备、仪器仪表、轻工“五朵金花”(啤酒、饮料、兆峰陶瓷、奥妮日化、北玻、牙膏)等重点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199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工业50强实现利税36.2亿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重庆工业的布局和结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工业布局不合理。行业布局分散,不少企业是在抗战内迁和三线建设时期的临战状态下布局的,组织结构散乱,专业化水平低,给军转民“第二次创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二是国有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属于70年代以前技术水平的产品占80%;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严重存在;企业历史欠帐多,包袱深重效益低,缺乏积累能力。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74.2%,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68.9%,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占在职工人数比例达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发展层次脱节。先进工业和主要技术经济力量集中在部属、市属国有工业,区市县工业、多种经济成份工业发展不足,三峡库区和东南山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市工业发展缺乏梯次技术经济基础,难以形成庞大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容量,国有工业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缺乏空间。四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协调。由于投资长期向重工业倾斜,轻工业投入严重不足,装备落后,发展滞后,使轻重工业比一度达到31:69,成为典型的重化工业结构。设立直辖市,加上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工业后,轻重工业比仍保持在10:60左右。五是主体工业受市场制约较明显,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1996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6%,比1995年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3.4%,比1995年下降9.6个百分点,利税因此下降30.4%,净减利税14.5亿元。

2.重庆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重庆直辖市的基本市情是幅员面积广(8.24万平方公里,辖43个区市县),人口多(有30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1.37%),底于薄(主要经济指标居京津沪之后,在全国31个省区中居中偏下),城市化水平低(全市为18.6%,三峡库区仅有8~9%)。今后15年重庆发展面临三大战略任务是:(1)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把重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2)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路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3)搞好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开发库区经济,支持三峡工程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同时,在发展中也存有四大难题:即(1)按期完成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107万移民。(2)实现36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基本消除贫困现象。(3)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4)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完成三大任务和解决好全局性的四大难题,重庆面临多重机遇和有利条件:建直辖市提高了重庆在国内的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举世瞩目,使重庆市正成为开发开放和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热土;国家支持长江沿江经济发展,呼应浦东,重庆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国家实施中西部发展战略,重庆承东启西,有条件成为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前沿阵地;国家继续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重庆工业可望再振雄风。

建立直辖市后,重庆工业发展也面临更加有利的条件:全市辐员扩大,为工业调整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域区间、市场需求和充裕的劳动力;丰富的天然气、煤炭、铝土矿、岩盐等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为重化工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丰裕的粮、猪、烟、麻、丝、水产、药材、林业,等农副资源为轻纺食品中药工业振兴创造了条件;库区开发开放、对口支援,将有利于引进国际国内先进产品、技术和管理,加快重庆工业经济与全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接轨。

二、“九五”振兴重庆工业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1.总体目标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设直辖市后的重庆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五”期间,重庆工业要实现三大战略目标:(1)优化壮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优势行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构建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梯次产业结构;(2)整体搞活国有企业,统筹规划发展全市各类工业,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构建支撑工业持续快速优质高效发展的合理经济结构;(3)“九五”末,基本实现重庆工业的振兴,并为下世纪初叶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思路

根据以上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重庆“九五”工业发展和调整改造的基本思路是:把整体搞活国有工业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实施“三改一加强”,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探索一条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搞好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坚持振兴老工业基地与三峡库区工业发展相协调,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大力支持各级次、各种经济形式和各地区工业,尤其是库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造就全市工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立足现有基础,以存量调整为主,突出重点,优胜劣汰,逐步构建多层次、梯次化,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体现比较优势的产业、行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调整改革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扩大工业对外开放,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逐步建立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型工业经济体系;搞好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工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通过“九五”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技术改造,重构面向21世纪的并与直辖市地位相匹的重庆新型工业体系。其主要标志是:

(1)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到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828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工业增加值93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布局优化,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得到有效调整。进一步搞好“三线企业”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和扶贫等机遇,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

(3)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结构明显优化。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发展壮大,实力增强。全市(3十6)产业结构进步优比,即汽车摩托车、比工医药、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壮大优化,机械设备、电子信息、建筑材料、食品、日用玻陶制品、日用化工六大优势行业迅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九五”计划末,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4)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实施“名牌战略”,“九五”期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形成一批代表重庆形象和水平的标志性名牌产品,拟实现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投资338亿元,80%的主要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30%要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0~15%,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0%。

(5)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不断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生产集中度;拟组建、培育和壮大15~20个大型企业集团;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300多户)由工厂制改造成公司制企业;全面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包括部分中型企业);加大兼并、破产力度,力争“九五”时期对200多户企业实施兼并,对100多户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全面启动职工再就业工程,分流的20~30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6)对内对外开放度明显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富有三峡特色的沿江开放走廊和长江上游开放型经济带格局;力争协议利用外资12~15亿美元,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和国内名牌产品企业来重庆落户、合作办厂,对60%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嫁接改造”,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标签:;  ;  

重庆市建立直辖市后产业发展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