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杨淳红

航空制造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杨淳红

【摘要】航空制造业作为高精尖技术密集行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高质高效的员工培训是企业科研生产顺利开展和技术保障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目前航空制造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和不足,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态培训体系、知识工程、智能化

1 前言

工业4.0时代的到来,航空制造业将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成为发展趋势。航空制造企业作为高精尖技术密集型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使得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员工培训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 航空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不足

企业员工培训实施运作过程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多个不同影响要素,例如管理重视程度、经费预算、教师、教材、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环境设施、评估方式等等。每个阶段内不同的实施要素都能成为影响因素,致使最终培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1)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

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调研分析企业及人员绩效的有关信息,找出人员在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差距,为培训计划制定提供依据。目前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由各业务部门和员工分析自身需求并上报,企业统一汇总审核作为年度计划制定依据。这种由员工到部门到公司的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看似全面覆盖业务、更贴合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实则在执行中存在对自身业务痛点和薄弱环节认识不足现象;存在多从业务相关知识、技能、行为规范方面考虑需求,缺乏从企业人才培养战略发展规划方向的宏观把控和价值传递层面规划的需求分析。

2)培训对象分类不细致

除新入职、转岗员工外,企业通常按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类人员分类进行培训和课程设置,然而即使同类同岗人员,因学历、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具体工作分工、领悟力不同,专业水平和能力也有差异,同时工作中个人薄弱环节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科学合理的将培训对象按照业务薄弱点、能力水平、具体业务工作分工等因素细致分类并按不同的分类需求设置相应适用的课程,而是统一进行培训,不但无法达到预期培训效果,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时间成本的浪费,也不利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培训缺乏系统性

目前,企业员工培训主要以岗位培训和能力提升为主,此外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时间成本组织专家讲课/座谈研讨、优秀及骨干人员授课、技术交流等临时培训项目,希望员工快速提升以满足业务开展需求。然而这些培训课程的设置往往相对独立、较为分散,整体培训方法及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不能根据员工及岗位业务特点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导致员工专业综合素质提升缓慢。

4)课程设置缺乏精准性和实用性

由于人员分类不细致明确,导致在培训实施阶段,培训教材具体内容往往是通用普适性的,无法有针对性的精准编制课程内容,通识的课程内容适合新员工或初级水平员工,然而对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需求的是更深层次研究探讨,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具体项目分析中遇到的难点,这样通识性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导致后续培训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吸收率、能力转化率低,实际效果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新形势下培训发展模式探索

3.1打造企业特色的生态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是基于企业的发展规划,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要素进行合理、有计划安排的系统。不同企业其工作业务特点、运作方式、产品、人员结构、客户对象等的不同,对人员的要求和培训模式不同,因此打造符合航空制造企业自身特色的完备的培训体系和理念是实现高效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基础。

培训最终是为企业科研生产及绩效提升服务的,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员工、部门和企业战略发展宏观层面进行双向需求分析,对业务痛点和薄弱环节找寻确认差距,前瞻性地制定企业人才战略培养计划,并逐级分解细化,形成企业人才供应链培养机制。

对企业员工按照人员结构、业务类型、专业、岗位类别、工作时间、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进行评估,将人员进行逐级细致分类,建立员工能力信息库。从员工入职起,按员工的分类分级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精准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实行因人而异的培训策略,逐步培训提升,达到人才的选、留、育、用;对关键岗位技术骨干人员,按照未来职业需求及目标发展方向,量身定制个人系统性培养方案,最终建立完备、高效的全职业生涯人才培养机制。

对企业、行业及技术合作单位的专家、高校教师进行人才调研分析,建立合作机制,按照专业分类建立教师资源信息库,通过选评机制建立优质可靠的培训教师队伍,对教师按照资质实行分级、动态管理,打造优秀培训教师生态圈。

建立人员激励机制,从受训员工、培训教师到培训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全兼顾。建立梯次科学合理的专家评选和奖励机制,激发学员的进取心,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提升成长。建立教师分级评选和授课奖励机制,以培训效果为反馈,激励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提升授课、教材编制质量以及课程的精准性和实用性;培训方式多元化,增强实践性,使员工培训更具活力和创造力。激励提升培训管理人员的参与度和意愿度,优化过程对接和管理安排,资源的科学配置及合理利用,促进资源成本的降低,同时加强培训过程控制和监督,提升培训目标达成率。

以结果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工作态度、工作价值观、工作效能及质量改善、绩效提升度,人员能力评估级别提升以及后续研究、实践及应用的成果转化率等量化效果评估,例如生产技术攻关、工艺改进、科研课题、专利等,提升人才“出栏率”。

3.2 基于知识工程的培训模式

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企业员工快速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重要技能,基于知识工程的员工培训是发展和解决方向。知识工程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挖掘,进行增值加工和智慧化,提升了知识资源与业务的贴合度;是以知识应用为导向,将离散知识集中化、隐形知识显性化、数据知识标准化、技术知识工具化、信息知识结构化。基于知识工程的员工培训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专家经验固化,解决人才断层或人员岗位变动或离岗带来的知识流失问题,同时能使员工快速学习成长、缩短传统培训学习的周期,且资源可以灵活调配,降低培训成本,还可规避传统培训学习中员工经验不足产生的风险。

3.3 构建智能化的培训信息系统

构建智能化的业务和培训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建立知识资源库,进行知识管理,以将知识按业务工作分类进行打包随业务工作包自动推送的模式,使“人找知识”变为“知识找人”,使知识应用便捷化,减少人员学习和工作准备时间。同时借助企业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根据人员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速度,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推送相关资料,提升工作效率,大量节省传统知识的培训时间以着重进行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员工培训应随着企业智能化制造的转型升级与时俱进,建立人才战略思维,打造生态培训系统,发展和应用智能化培训模式和工具,培养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以推动航空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何欣,重新定义培训:让培训体系与人才战略共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1

[2]白睿,培训管理全流程实战方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02

论文作者:杨淳红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航空制造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杨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