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安装“标准”营销之旅_电视机论文

真空安装“标准”营销之旅_电视机论文

安装“标准”营销游走于真空地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空论文,地带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安装“行业标准”好处多多,一旦成为标准制定者,不但拥有宣传资本,还有望“坐收渔翁之利”,通过技术标准收取其他企业的专利费,这也是微软、高通等国外企业的重要赢利模式。就像是在没有人涉足的地方画个圈四处游走,等到有人进入,他就可以大方地说:我的地盘听我的。

“标准”的困惑

根据国家最新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所有在商场销售的空调设备均需带有能效等级标识,不符合能效等级标准的设备将严禁销售。能效等级标识按照能效级别对空调设备进行分类。

这看起来是为消费者解决了很大的难题,消费者凭此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空调。致力为空调和制冷行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艾默生调查发现,98%的空调消费者支持节能,77%的消费者有意购买节能空调。

但是,仍有61%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运用能效标识来帮助自己进行选购,更有高达80%的消费者对能效标识所表示的完整意义知之甚少。在国美方圆店卖场空调区,就有消费者这样询问:“‘3级能效比’是什么意思?能省多少电?”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亚太区市场副总裁邓信安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如果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知道自己可以节省多少能源和开销,这会帮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选择。但调查显示:“尽管公众明确支持节能,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其到底如何为自己带来好处。”此外,许多被调查者对于推广这些标准后能为国家节省的能源数量到底会有多少也不是非常清楚。

其实,标准的制定原本是要为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的,但是仍然有些企业就是钻了消费者对标准不了解的空子。2006年底,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12个样本空调器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发现九家企业夸大能效比,低标输入功率。

其中,尤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出厂的,型号为KFR—32GW/E(3251)Z的格力空调样本的数值差距最大。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出厂的、型号为KFR—32GW/VB的科龙空调样本、 广东志高空调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出厂的、型号为KFR—32GW/KD(K64A)+2 的志高空调样本等也位列其中。而珠海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对为何标称值和实测值差距明显作出具体解释。

除了给消费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还对产品的选购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这样的标准实在是让人困惑。

“高清”的炒作

不管怎样,能效标识给消费者带来的确实是省电标准,相比较来讲,数字电视里的高清标准就有些让人疑惑其权威性了。一方面市场上1/3的电视机达不到国家的高清标准;另一方面,在高清标准发布一周内,20多家彩电厂家就通过了国家的高清电视认证。高清数字电视国标,最终还是成了彩电市场上又一个炒作的工具。

在高清国标公布之初,就有多家彩电厂家“承认”国内市场大部分所谓的“高清电视”都是难达标的“假高清”。因为仅620线和720线的高清显示标准,34英寸以下的CRT电视和50英寸以下的等离子电视都几乎不可能达到, 加之一部分小屏幕液晶电视达标也很困难,因此,预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1/3的电视机达不到高清标准。

然而,就在高清国标公布不到七天的时间里,海尔、康佳、TCL、海信、 松下等相继表示,其相关产品已经通过了信产部指定行业性认证机构颁发的高清晰度电视机CQC标志认证证书,有些厂家甚至声称其送检的从26英寸至50英寸的数十款产品全部通过高清认证,而这一尺寸的电视一直被认为是高清国标的“盲区”。

国内家电业资深人士刘步尘就曾经公开质疑:“为什么这么多机构都出来给企业认证?谁赋予他们的这个资格?这种认证到底有多大公信力?为何不能把认证的程序公开化?”对新国标的疑问就已经如此之多,之前“央视高清”标准就更加引人注目。

据了解,央视的合作模式是,彩电厂商将其“高清晰度电视机”送至央视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同时彩电厂商与央视签约,交纳高昂的“合作费”,并每销售一台高清电视机,要替用户向央视交1440元(高清频道每月收费 120 元、 每年收费1440元)的收视费。合作期内,合作伙伴按照合同,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央视高清合作伙伴”的图文标识。松下、日立和海信都先后与央视签订协议,成为了央视的高清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当时的解读普遍是,这是央视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性给合作企业的产品做出了“真高清”的保证,这使“央视高清合作伙伴”的图文标识具有很强的“认证”意味。但是在信产部的国家高清标准及认证相继出台之后,“央视高清合作伙伴”的图标在保证企业产品是“真高清”方面的意义大不如前,高清合作伙伴推广受到了很大影响。

“自弹自唱”的筹码

事实上,行业标准是在一个产业产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先有标准后有产业或者产品的例子比较少。大都是一个产业上马的企业比较多,大家各做各的,于是兼容问题、安全问题、消费者选择问题、不同企业间相互产品产生矛盾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于是相应的一些标准也随之出现。

2005年初广东佛山厨卫行业以美的、格兰仕、科龙为首的“三龙”和以康宝、万家乐、万和为首的“三虎”就结成“龙虎联盟”,联合向中国家电行业协会提出申请,重新确立中国厨卫行业的制造、安装标准,提高行业壁垒。为的就是全力迎接与伊莱克斯、西门子、LG等国际小家电巨头的挑战,再有就是屏蔽贴牌生产的小作坊工厂,规范市场秩序。因为“成为标准制定者,能为企业带来行业话语权,是企业实力的显示。”

而一旦成为标准制定者,企业不但拥有宣传资本,还有望“坐收渔翁之利”,通过技术标准收取其他企业的专利费,这也是微软、高通等国外企业的重要赢利模式。然而,国内名目众多的标准并不都以核心技术为内涵,企业借标准来抢“眼球”、造声势的宣传策略屡见不鲜。

一般来说,只有涉及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才能成为强制性标准,其他都是推荐性标准。这样看来,那些由行业协会牵头制订的标准多数是围绕产品的某种附加特征,如保鲜、节能、服务等,很难上升到强制性标准,约束力较弱。

由此,那些由企业加行业协会制定的非强制性认证标准,如果其技术没有不可替代性,其他企业更倾向于不采用,这些标准就失去推广的意义。

但是这恰恰正中牵头制定行业标准企业的下怀,给“自弹自唱”增加了更多的筹码。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庞亚辉认为监管的不利和企业本身微弱的自我约束力使得行业标准问题丛生。比如有些企业滥用、套用和冒用标识,有的企业夸大标识的作用,误导了行业,有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已经过时,不能顺应市场发展。

同时,因为各类标准太多,而宣传的太少,或者监管得不力,使得作为消费者的一方会感到比较盲从,无所适从。因此,加强监管、定期抽查、给予严厉处罚、随需升级行业标准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企业营销标准的五种情况

第一 中规中矩弄 严格的按照待业标准来强制执行,要领

不易被消费者理解。

第二 狐假虎威型 按照非权威的待业标准执行,只是贴牌,利用

行业标准沾光。

第三 自说自话型 自己制定待业标准,有什么条件都是由他说

了算。

第四 偷梁换柱型 利用其他的概念转移到别的上面来。(用企

标充当行业标准)

第五 无中生有型 利用假的根本没有的标准来迷惑消费者。

(摘自《中国联合商报》2007.5.14)

标签:;  

真空安装“标准”营销之旅_电视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