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三地优势共建新一代中央商务区_浦东规划论文

互补三地优势共建新一代中央商务区_浦东规划论文

三区合作 优势互补 共建新一代中央商务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互补论文,新一代论文,三区论文,中央论文,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市委作出浦东新区、黄浦区、南市区三区(简称东片)实行“区划不变,分片合作,增强功能,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由市委副书记陈良宇,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启正主持东片联动开发的调查研究以来,我们认为,分片合作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城市功能,而且有助于共用政策、共享机遇、共建市场,以加快实现上海“一龙头、三中心”的战略目标。

我们认识到,东片合作与其他几个片相比,还有着三个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东片是上海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所在地,这是上海迈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地区,也必将成为“九五”和21世纪上海经济增长最快、龙头效应与辐射效应最为明显的地区。二是腹地优势。东片的黄浦、南市两区,商业经济发达,区域经济繁荣,商贸人才济济,而浦东新区又有32个乡镇,522平方公里辖区面积, 这就为东片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三是政策优势。东片具有浦东新区的功能性政策和CBD政策, “九五”期间计划投资总量也超过其它片,单是浦东新区“九五”投资总量就占全市的1/3,随着三区的联动发展,政策优势的覆盖范围也将随之扩大。

因此,我们不仅完全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搞好东片合作,而且发自内心地感到“需要合作,希望合作,欢迎合作,能够合作”。

一、要以“规划联动”为先导

我们在前5年的浦东开发开放实践中, 已经尝到了“规划先行”的甜头。一个区的开发尚且要“规划先行”,东片三个区的合作发展就更需要以规划作为先导。东片三区功能如何科学定位、产业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形态怎样错落有致、经济和社会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人口如何有序转移、人才如何互通有无、交通如何联为一位、旅游如何连点成线网等等,都需要通过“规划先行”来加以指导。所以,我们完全赞同良宇同志提出的建立东片规划、商贸、市政以及社会发展4 个协调小组的建议。从总体上讲,这4 个协调小组实质上所从事的都是“规划先行”的工作,通过他们的具体工作,东片合作将会获得规划的引路、理性的指导;将避免低水平重复,获得高质量互补。我们要积极支持这4 个协调小组的工作,新区管委会决定委派一位副主任参与市政建设项目协调小组,并准备选派一位城建局副局长协助搞好市政建设项目协调小组的具体工作。其他3个协调小组如果需要新区派员参加, 我们也一定选派高质量、高水平的同志参加,以期把各方面的“规划联动”搞得更好。

二、“交通联动”要先行

东片三区虽隔江相望,但人员的流动却遇到了大江的屏障。所以,东片联动的抓手和起动点应当是交通联动。“交通联动”尤其是以人流为载体的交通项目,它不仅对浦东活跃人气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从长远看,随着“三大港”的相继建成,从“三大港”集散的人流通过越江人行隧道等大通道进入浦西,对黄浦、南市两区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三区要同心协力,建设好“四大越江通道”。

一是黄浦江人行越江隧道。我们已将这一项目列为明年“东西联动”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希望东片规划协调小组能把这个项目列为“东片联动”的“启动工程”。可以三区联手,共同吸引中资或外资。并且要利用各种开发手段,将人行越江隧道建成有效益的隧道。我们要以“水族馆”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人流从人行越江隧道进入浦东;同时,还准备在人行隧道出口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办起房地产二级交易市场。

二是地铁2号线。按市政府规划,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开工, 1997年建成。我们已将地铁2号线浦东段配套的6个地面站的建设列为今年“东西联动”的又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准备投资8亿元。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市政府搞好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工程,支持和配合南市区搞好南外滩的黄浦江观光索道工程,以加快浦东浦西的人流往来,分担老市区沿黄浦江外滩一带的“通勤压力”。

三、“经济联动”要唱主角

东片联动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是经济联动,而经济联动又应当是全方位的。我们建议,东片“经济联动”拟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商贸联动。东片最大的优势是商业发达。因此,商贸联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三区联手到浦东张杨路共建浦东南京路。我们热诚欢迎黄浦、南市发挥各自的商业优势,支持浦东新区把新上海商业城真正繁荣起来。黄浦区领导提出“东进再东进”的口号,我们完全赞成。不仅是小绍兴、培罗蒙、朋街、大鸿运、五香豆、梨膏糖等名特优老字号商店,可以到张杨路建“老字号街”,而且现代化的商业企业、商业集团,也可以到新上海商业城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在商贸联动方面,我们还欢迎和支持黄浦、南市两区到浦东开设一批居住区商业网点。近几年,从浦西迁入浦东的居民已达10万人左右,其中,大量的是黄浦、南市的动迁居民。为适应这些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三区可联手共建商业配套网点,包括各种便民店、快餐店以及修配服务商店。在居民密集区域,可以共同集资筹建超市、副食品商场和购物中心等。

二是旅游联动。东片三区可以发展各自的景观特点,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使东片旅游业更具综合优势。可以设想,以古代上海、近代上海、现代上海为线索,构建上海历史文化旅游线。南市可以依托豫园、老城隍庙、文庙等景点,再造古代上海的若干特色景点;黄浦可以构建一些近代上海的旅游景点;浦东则要抓紧建设水族馆、朋大世界、热带海宫、中央公园等现代上海的崭新景点。以此为线索,可以形成一条上海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专线,利用上海现在每年约130 万海外旅游者的巨大客源,组织东片上海一日游。

三是农业联动。黄浦、南市没有自己的农村腹地,而浦东到2010年还将保留250平方公里的农村地区。我们建议, 三区联手在浦东兴建“菜篮子工程”,以保证三区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三区还可以联手共建国家级的北蔡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逐步把黄浦水产市场、南市黄蟮市场等集中到这一中心市场中来, 腾出浦西宝地, 集中搞好CBD 和CCD建设。此外,黄浦、南市的名店还可以利用浦东的农业功能, 设立特色原料生产基地以及净菜加工中心、盆菜加工中心、半成品小包装加工中心等。

四、“社会联动”也可以做大文章

黄浦、南市和浦东历史上是一家,浦东的近50%居民原来就是从黄浦、南市两区分迁过来的,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跨越一江两岸、密不可分。因此,在教育、卫生、住宅建设等方面更具联动基础,更好做联动文章。

一是教育联动。黄浦、南市拥有雄厚的教育基础、众多的师资人才,又有格致中学、敬业中学、大同中学等名校老校。浦东欢迎两区的教育系统东进浦东来办校送教,我们赞同南市区提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各区负责,高中阶段教育和职校、技校成年教育可以片为主,发挥各区原有师资和校舍优势,三区联动,统筹招生的思想。

二是卫生联动。黄浦、南市拥有较好医疗卫生设施并具有医疗人才的优势。而浦东由于近年来人口大量导入,医疗设施和人才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浦东居民的需求。因此,我们欢迎黄浦、南市区的医疗卫生单位到浦东来办分院、设站所,支援和帮助浦东卫生事业发展。浦东将在规划、场所、信息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和帮助。

三是住宅联动。浦东欢迎黄浦、南市两区到浦东兴建教工住宅基地,浦东将在规划范围内予以优先安排和服务。浦东欢迎黄浦、南市两区到原属两区的浦东部分参与老区改造,参与老区改造的企业,浦东将在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予以优惠,并在各方面提供方便和服务。浦东欢迎黄浦、南市老区改造地区居民东迁浦东,并与黄浦、南市两区联手共同为东迁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建配套及各种服务。

五、“政策联动”要配套

自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 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一批支持浦东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鼓励投资、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和保税区建设等四个方面。1995年6月, 国务院又赋予“九五”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新政策,在财税政策、外贸管理和保税区管理、金触政策及建设项目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在黄浦、南市、浦东新区三区实施东片联动时,可充分发挥浦东有关优惠政策的作用,做到“政策联动”的配套。

总之,东片三区联动,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加强沟通,注意协调,携手共建,功能互补,就一定能促进东片三区的进一步繁荣,更好地促进上海未来新一代CBD地区的早日建成。

标签:;  ;  

互补三地优势共建新一代中央商务区_浦东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