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趋势预测_失业率论文

中国青年失业趋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青年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6)03-0001-07

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主持人李家华(国家职业指导师、北京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监事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伴随我国就业适龄青年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就业与失业问题不仅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重点。据北京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普遍关注的14种类型的社会问题中,就业与失业已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注程度超过了其他类型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首选。

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依赖于青年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目前看,青年的就业与失业又是社会问题的难点和重点。无论是着眼未来发展目标,还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都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加大对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研究力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及时开辟专栏,用心于此。所选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敏锐地切入了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并大胆地进行了趋势外推;发现和透视了当前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调查分析了沿海大城市某重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希望这些研究能引发更多同仁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回应,相信更多的真知灼见将反馈并呈现于本刊。

在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联合国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之间的人;其中15~20岁被视为青少年,20~24岁为青年成人。由于人口年鉴统计口径原因,本文把青年年龄界定为16~24周岁,失业青年主要指年龄在16~24周岁之间,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①。失业本质上是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因此,预测中国青年失业趋势,必须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

一、2005~2020年青年劳动力总需求预测

劳动力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的总需求规模,一般用社会实际就业人口统计数来衡量。在劳动经济学中,用于预测劳动力需求的方法很多,其中弹性预测法较为常用,且比较简便。下面用该法对中国2005~2020年青年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

(一)弹性预测法的基本原理

弹性,或称弹性系数,是指一个变量相对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对变化的程度。用公式表述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率/自变量的变化率。简明地,其对应的数学形式为:

式中,△y和△x分别为函数与自变量的改变值。

也就是说,弹性总是针对两个相关的变量而言的。的经济意义是,若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x变动1%时y变动的百分比。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常用来定量描述某个变量对其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弹性)就是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就业弹性越大,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越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低,即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也不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此时,依靠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不会产生明显效果。

(二)中国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

下面通过考察中国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历年的就业需求弹性来预测未来就业需求量。在就业需求量基础上,按照青年占劳动力资源的比例,间接预测青年劳动力需求量。就业弹性反映了经济(GDP)每增长1%,就业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百分比。就业弹性的公式为:

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表1反映了1979~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1978~1990年,尽管就业弹性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点,但就业弹性总体水平较高,每年都在0.2以上。1991~1995年,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再就业工程尚未大规模开展,因此,就业弹性骤降,1992~1995年甚至降到了0.1以下。1996年以后,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但由于再就业工程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较高,因此,就业弹性又开始回升至0.1以上。但2002年、2003年就业弹性重新呈现出下降趋势,2003年仅为0.103。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而得。

(三)2005~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需求预测

1.就业弹性的确定。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相应提高,资本替代劳动的程度加深,因此,就业弹性系数是逐步下降的。本课题的预测也是基于这一基本假设的。但是,考虑到下一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弹性下降较为平缓,因此,假定2005年就业弹性为0.100,2005~2020年间就业弹性每年下降0.002,则就业弹性从2005年的0.100下降到2020年的0.070。

2.经济增长率的确定。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率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为使预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课题采用三个不同的口径进行预测。

(1)高增长方案。根据许多经济学家的看法,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开端,2004年GDP增长率达7.8%。因此,假设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仍维持在8%左右的较高水平。考虑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因此,假定GDP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则2020年增长率下降为5%左右。

(2)中性增长方案。该方案假设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以后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则2020年增长率下降为4%左右。

(3)低增长方案。由于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转变,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一味强调增长速度,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假设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5%,以后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则2020年GDP增长率下降为3.5%。

3.预测结果。表2显示了2005~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需求的三种预测结果。

方案A:2005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75,802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289万人;202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82,250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973万人。

方案B:2005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75,726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274万人;202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81,128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755万人。

方案C:2005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75,689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266万人;202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为80,615万人,青年劳动力需求量为15,655万人。

二、2005~2020年青年劳动力总供给预测

一国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总数量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口规模及其构成决定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劳动力参与率。因此,只要预测出每年16~24岁人口数和劳动力参与率这两个因素,就可求得每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即青年劳动力供给量=青年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参与率。

下面利用趋势外推法,根据表3所列数据,对2005~2020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状况进行预测。

表32000~2004年中国青年劳动力状况(万人,%)

年份总人口16~24岁人口

16~24岁人口16~24岁劳动16~24岁经济

所占比重

力参与率活动人口

2000126,743 15.90

20,15273.25

16,776

2001127,627 16.15

20,61272.76

17,058

2002128,453 16.40

21,06672.24

17,325

2003129,227 16.65

21,53071.74

17,599

2004129,988 16.91

21,96871.31

15,665

注:表中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字。其中2003年“16~24岁人口”实为15~24岁人口数。

(一)对16~24岁青年人口的预测

从表3可以看出,16~24岁所占总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15.90%增至2004年的16.91%,年均递增约0.25个百分点。假定2005~2010年间,16~24岁人口所占比例每年递增0.25个百分点。考虑到16~24岁人口所占比例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增幅会下降,因此,假定2010~2020年间16~24岁人口所占比例每年递增0.1个百分点。

根据每年人口数和16~24岁人口所占比例,得到2005~2020年间每年的16~24岁人口数。计算公式为:

n介于2005和2020年之间。

(二)对经济活动人口的预测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从2000年的73.25%下降到2003年的71.74%,每年递减约0.5个百分点。考虑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青年受教育时间将延长,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劳动力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假定2005~2020年间,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仍按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根据每年16~24岁人口数和每年的劳动力参与率,求出2005~2020年间的经济活动人口,即青年劳动力供给总量。计算公式为:L[,n]=P[,n][16-24]C[,n]

其中:L[,n]为第n年的经济活动人口数即劳动力供给总量;

P[,n][16-24]为第n年16~24岁人口数;

C[,n]为第n年的劳动力参与率;

n介于2005和2020年之间。

4.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人口总规模达到143,400万人,其中16~24岁人口将达到128,917万人,青年劳动力总供给量为17,610万人。(见表4)

表42005~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供给预测(万人,%)

年份总人口16~24岁青16~24岁

16~24岁劳

16~24岁

年所占比重青年人口

动力参与率 经济活动人口

2005131,90017.15

22,621 70.80 16,016

2006132,70017.40

23,090 70.30 16,232

2007133,50017.65

23,563 69.80 16,447

2008134,30017.90

24,040 69.30 16,660

2009135,20018.15

24,538 68.80 16,883

2010136,10018.40

25,042 68.30 17,104

2011136,90018.50

25,327 67.80 17,171

2012137,80018.60

25,631 67.30 17,250

2013138,70018.70

25,937 66.80 17,326

2014139,50018.80

26,226 66.30 17,388

2015140,30018.90

26,517 65.80 17,448

2016141,10019.00

26,809 65.30 17,506

2017141,70019.10

27,065 64.80 17,538

2018142,30019.20

27,322 64.30 17,568

2019142,90019.30

27,580 63.80 17,596

2020143,40019.40

27,820 63.30 17,610

资料来源:总人口数据来自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3》,转引自:宋其超《失业与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其他数据经测算得出。

三、2005~2020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预测

根据前面对中国青年劳动力需求量和供给量的预测,可求出2005~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即理论上的失业人数,并进而求出每年的失业率水平。(见表5)

表52005~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供求预测(万人,%)

年份 青年劳动力青年劳动力需求总量 当年青年失业人数 当年青年失业率

供给量 方案A方案B方案C

方案A方案B 方案C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2005 16,01615,289 15,274 15,266 727

742

750

4.544.634.68

2006 16,23215,367 15,338 15,323 865

894

909

5.335.515.60

2007 16,44715,441 15,396 15,375 1,0061,0511,0726.126.396.52

2008 16,66015,510 15,450 15,421 1,1501,2101,2396.907.267.44

2009 16,88315,574 15,499 15,462 1,3091,3841,4217.758.208.42

2010 17,10415,632 15,544 15,501 1,4721,5601,6038.619.129.53

2011 17,17115,687 15,584 15,535 1,4841,5871,6368.649.249.37

2012 17,25015,736 15,619 15,564 1,5141,6311,6868.789.469.77

2013 17,32615,782 15,650 15,588 1,5441,6761,7388.919.67

10.03

2014 17,38815,824 15,678 15,611 1,5641,7101,7778.999.83

10.22

2015 17,44815,859 15,700 15,627 1,5891,7481,8219.10

10.02

10.44

2016 17,50615,890 15,718 15,641 1,6161,7881,8659.23

10.21

10.65

2017 17,53815,918 15,733 15,649 1,6201,8051,8899.24

10.29

10.77

2018 17,56815,940 15,745 15,654 1,6281,8231,9149.27

10.38

10.89

2019 17,59615,958 15,751 15,657 1,6381,8451,9399.30

10.49

11.02

2020 17,61015,973 15,755 15,655 1,6371,8551,9559.29

10.53

11.10

其中,方案A:从2005年开始青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均快速上升,到2010年失业人数达到1,472万人,失业率为8.61%;到2020年失业人数达到1,637万人,失业率达到9.29%。

方案B:从2005年开始青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快速上升,到2010年失业人数达到1,560万人,失业率为9.12%;到2020年失业人数为1,855万人,失业率达到10.53%。

方案C:从2005年开始青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均快速上升,到2010年失业人数为1,603万人,失业率为9.37%;到2020年失业人数达到1,955万人,失业率为11.10%。

四、几点结论

1.从预测结果来看,三个方案的青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均呈上升趋势。2008年按三种预测方案失业率分别为6.90%、7.26%和7.44%,基本相当于东亚地区7%的平均失业率水平。在2008奥运年之后,青年失业率将一路上扬,超过东亚各国。从根本上,这和中国青年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教育年限短有关。

2.在未来的15年中,中国青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中国青年失业率已经超过社会平均失业率水平,尽管这一失业率水平已经不低,仍然低于中国实际失业率水平(因为本研究对农村的隐形失业人口估计不足)。同时,预测结果只反映了总量性失业问题,而没有反映结构性失业等状况。因此,2005~2020年中国实际失业水平可能还要高于表5中预测的各年数据。从数量上计算,届时青年失业人口绝对数规模巨大,失业高峰时将接近2000万,相当于某些小国家的全国人口。

不仅如此,中国新增劳动力的供给速度超过就业市场的吸纳速度。这一方面表明产业调整、体制转轨的步伐还稍显缓慢,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协调有问题。要减缓新增劳动力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教育产业的缓冲作用不可忽视。无论从青年失业率还是从失业人数的角度分析,中国青年的未来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着力解决。

3.在方法上,本研究利用弹性法预测劳动力需求,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劳动力供给,方法较为简单,预测主要在趋势上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种预测方法相对粗放,且没有考虑城镇和农村中青年隐性失业人口以及结构性失业等因素。

注释:

①参见联合国大会第56届会议秘书长报告《到2000年及其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2001年7月。

②此处的“比例”指青年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转引自李建新:《中国与印度未来人口实力比较研究》,载《人口学刊》,2004年第6期。

标签:;  ;  ;  ;  ;  ;  

中国青年失业趋势预测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