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特殊方法概述_文献研究法论文

图书馆学特殊方法概述_文献研究法论文

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图书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来说,每门科学的科学方法由三个层次组成,即最低层的本学科专门方法,中间层次 的一般科学方法,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最低层次的专门方法是本学科必须独自具有的,因 此不同的学科才有不同的科学方法。有无专门方法亦成为衡量该学科发展成熟与否的一个重 要标志。以考古学为例,层位学、类型学就是考古学所具有的独特的专门方法。层位学是研 究古代遗址不同时代地层叠积的一种科学方法;类型学是研究古代遗存形态变化过程(如古 器物谱系)的一种科学方法。起初,层位学源于地质学,考古类型学与生物学中的类型学有 某些渊源关系。但经长期考古实践的运用,层位学、类型学就逐渐形成了考古学的两种专门 研究方法,被我国考古学界誉为考古学中的“两把尺子。”[1]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形成也 与长期的图书整理实践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古代藏书活动就曾孕育出某些文献整理的科学方 法,它们和现代图书馆实践所催生出来的一些科学方法共同组成了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完整 体系。当代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1)单元文献研究法,如校雠、版本、 文摘的方法;(2)群体文献研究法,如采集、分类、主题、目录、索引、文献计量的方法;( 3)读者服务研究法,如咨询、导读的方法等。

1 单元文献研究法

1.1 校雠的方法

《说文解字》释“校”为“木囚也”,即犯人之木枷。枷由对称的两块木板组成,两板相 对方能上锁。故“校”做动词用,含有比勘、对正的意思。“雠”也是动词,本义是以言相 对。“校雠”联用,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录》之中,也称为“雠校”。东汉应劭《风俗通 》曰:“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2]是知“校雠”的本义就是对一书的文字内容进行校对校正 。不仅工作繁重,而且因学术要求极高还需饱学之士来担纲主持。古代大的藏书机构中往往 要设专职人员从事校雠工作,如六朝隋唐时期官府藏书机构中专有校书郎(唐代还有“正字 ”)一职。有些校书人员“终身守官,父子传业,故能讨论精详,有功坟典,而其校雠之法 ,则心领神会,无可传也。”[3]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刻书籍的流行,图书抄写工作 开始减少,宋明以后,校书郎制度渐衰。清人章学诚说:“近代校书,不论专官,众手为之 ,限以程课,画以部次,盖亦势之不得已也。校书者即非专门之官,又非一人之力,则校雠 之法不可不立也。”[4]此时私人藏书家乃至读书治学之士也十分讲究校雠之术。校雠之术 一变而为专门学问。校雠的基本方法、一般原则也有人加以总结归纳传布于世。如近人陈垣 先生在校勘《元典章》中总结出的校勘四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法校、理校法),曾备受学 人推崇。

校雠之宗旨在于求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它在当代文献整理、知识组织工作中也具有重要意 义。凡馆藏珍善本、手稿的整理出版,利用古文献资料从事专题服务,确定入藏文献不同版 本的优劣,以及把纸质文献的知识内容数字化等,均需要使用校雠的方法。也就是说,只要 人们获取文献知识时十分看重知识记录的真实性,校雠的方法就会大有用场,图书馆学不可 不使之发扬光大。

1.2 版本的方法

无论古、今,无论抄本、印本,一书众本的现象极为普遍。刘向校书“一人持本,一人读 书”,此处“本”,是底本、原本的意思。“本”原是会意字,《说文解字》释为“木下曰 本”,即树根叫做“本”。刘向校书,选择一个较好的版本作为依据、根本,然后用其他同 书异本对校,所用之底本叫做“本”。因此,讲究图书的版本,在我国起源也很早。版本的 方法与校雠的方法是同时产生于古代图书整理工作中的,只不过在后世逐渐有了分离。“版 ”字在先秦时指写了字的木片,而“版本”(板本)一词却迟至宋代版刻图书流行之后才产生 。宋代沈括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 本。”[5]是知版本指称的是雕版印刷的书籍,是与“写本”相对的一个称谓。宋代以后, 版刻书籍聚增,藏书成为易事,私人藏书家从此蜂起。藏书家搜集既富,对图书之源流、传 衍遂特加注意,由是版本之学得以兴起:祖本的确定,善本的甄别,乃至一书的纸张、墨色 、行款、装帧的优劣,也一一顾及。宋代藏书家多有家藏书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 尤袤的《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皆已对图书版本情况进行介绍。如尤 袤的《遂初堂书目》,在每一书下不记卷数、撰者,却广记版本,成为专门著录版本的一个 书目。近人汪辟疆称其“一书兼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6]

学者们研究版本之目的,在于求文献内容的原本性。通过探本溯源,序其先后,审其异同 ,判其完缺、辨其真伪,定其优劣,从而找出文献传衍的线索与规律。读书治学不求善本, 往往事倍功半;添购馆藏不鉴版本,不免鱼龙混杂。不仅古籍存在版本鉴别问题,即若今天 的图书(纸本的甚或电子的),也依然如是。遗憾的是通晓此理之人今已越来越少。

1.3 文摘的方法

古之解题、提要,即今之文摘、摘要。它们都是对某一单元文献内容进行浓缩、精练而述 其梗概的简短记录。但是古代的解题、提要与现代的文摘、摘要又有所区别。古代解题和提 要有三体:叙录、传录与辑录。《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 ,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从现存数篇叙录原文看,他为每一书所作的叙录基本上含有三个 内容:①厘定篇目,②记述校雠情况,③撮述全书旨意。这是现存最早的叙录体提要。西晋 挚虞的《文章志》,作为较早一部文学书目,每一书列出作者姓名、籍贯、生平事迹,开传 录体提要之先河。南北朝刘宋时期,秘书函王俭编《七志》,“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 [7]亦为典型传录体提要。古人读书,十分重视对作者的了解,如孟子曰:“诵其诗,读其 书,不知其人可乎?”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其《诸子》、《诗赋》、《兵书》诸略, 遇所录书之作者史有列传,必在书名下以小字注“有列传”三字。其意在于让读者可与史传 参照而阅,以便了解该著作者的生平时代。由此而知,传录体提要也有渊源可溯。辑录体是 由抄辑序跋、史传、笔记等有关资料形成的一种提要体例。梁僧佑编佛教经目《出三藏记集 》时已露端倪,后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朱彝尊的《经义考》使辑录体提要 得以发扬。

明代始,提要之法扩延至图书以外的领域。如明代公文奏章冗长枝蔓,崇祯皇帝为省览之 便,特令内阁凡奏章皆实行“帖黄”之式。顾炎武释“贴黄”云:“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 字,粘附牍尾,以便省览。此贴黄之所由起也。”[8]可见从明末开始,公文也有了解题、 摘要之制度。近代以来,随西方图书馆学传入我国,文摘方法也开始逐步流行。文摘是不附 加解释或评议,对原始文献内容作准确、扼要的简略表述。由于现代社会文献激增,给人们 的文献选择、阅读增加了困难,因而文献的方法开始大行其道。目前不仅有了关于“文摘” 的国际标准,产生了文摘学,而且计算机自动编制文摘的技术也已经出现。提要、文摘的宗 旨在于揭示文献、报道文献。西方的文献方法在揭示、报道自然科学文献时固然有其优势之 处,但在揭示、报道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方面反不如中国传统的提要方法实用和精到。中国传 统的提要讲求“知人论世”,故多有作者之介绍及文献旨意之评述。这是我们今天图书馆学 应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2 群体文献研究法

2.1 采集的方法

现代图书馆都有文献采访部门,如果说文献采访还有科学方法,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怀疑 。然而事实上,文献的采集是必须讲究科学方法的。中国古代国家藏书散聚无常,每一朝代 开国之初,均大事书籍购求。如隋代秘书监牛弘给隋文帝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于是隋文帝 下 诏,献书一卷,赏绢一匹。国家藏书不出一二年就充盈起来。这种图书采集是一种完全采集 法,它适用于古AI写作本时代。因为当代图书抄写不易,且图书市场又不似今天这样发达。宋 代郑樵指出“求书之道有八: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 ,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当不一于所求也。”[9]这 是完全采集法最有代表性的理论阐述。近代以来,因学术研究的需要,顾颉刚先生也曾提出 过完全采集法观点。他说无论好坏,“要把记载自然界和社会的材料一齐收来”,因此他在 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拟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中,曾把经、史、子、集、丛书、档案、 方志、族谱、账薄、稿本、少数民族典籍、基督教之书籍课本等,悉列应收集之范围。[10]

然而由于文献激增的趋势,完全采集法已不适用于图书馆。于是选择采集法也就应运而生 了。19世纪末欧美图书馆界流行的图书采访价值论与需要论均属于选择采集法理论。价值论 主张采访图书应选取内容优秀的图书,而需要论则认为应选择读者需要的图书。1925年英国 图书馆学家麦考文发表《公共图书馆选书理论》一文,提出了一种调和价值与需要论的“选 书 评分法。”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66年出版的《图书馆书刊选择》一书中还提出了图 书采集的“读者使用概率法”(即注重读者使用图书的概率)等,也是一种选择采集法。[11] 总之,任何一种知识集合(包括图书馆)的形成,其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知识元素(如单元 文献)的采集水平。当代文献浩如烟海,信息泛滥,知识污染已为常见,因此选择采集法的 通法是一种历史必然。当然,传统的完全采集法也应加以重视,对一文献的专藏、某类知识 的专门集合来说,使用完全采集法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2.2 分类的方法

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但在图书馆学中,人们经过漫长的实践将这种认识方法 转化成了研究文献的一种科学方法——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通过区分和类聚,把众多文 献组织成有序的体系,它的功能是组织文献、揭示文献。文献与其他事物不同,故用于文献 的分类方法也与其他事物的分类方法有异。而且,由于时代不同,古今图书分类法也存在着 较大差异。如图书分类法一般是以文献内容所属知识体系来类分文献的,而我国古代使用的 四分法(经、史、子、集),虽然主要是依图书内容知识体系不同来分类的,但也有按图书形 式(如集部的划分)来分类的。这与现代图书分类法依文献所属科学知识体系分类的方法有着 一定差别。这说明古代分类法主要是从实用性出发,而现代分类法既强调实用性,更强调科 学性。再如,古今分类法尽管都有类目名称,古代分类法却仅有类名而无与类名相对应的标 记符号;现代分类法除了类名还有由数字或字母组成的标记符号。标记符号的作用是固定类 目位置以及助记。还有,古代分类法一般根据现有藏书来编排制定,分类往往体现于具体的 藏书分类目录之中;而现代分类法往往事先设定,然后作为一种分类工具去类分图书,每种 分类法都有脱离书目而独立存在的形态。当然,无论怎样说,古今藏书,都讲究一定的秩序 ,这样才方便检索与阅读,而依分类法建立的藏书和秩序,符合人们检阅图书的基本习性, 因此,就成为人们组织藏书的基本方式。图书分类法也就深化为处理群体文献的图书馆学最 基本的一种科学方法。由于这一方法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向其它学科延伸。 2.3 主题的方法

主题法是以文献的主题词(文献论述的中心概念或概念组合)作检索标识,以字顺元素为检 索途径,通过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一种标引、检索文献的科学方法。主题法与分类法都 是从内容来揭示文献的科学方法,但二者又有差别。从方法特征上看,主题法可不受学科分 类体系的限制,可把某一主题在分类中分散异处的文献集中在一起予以揭示;主题词可以直 接作检索标识,无需逐层分类寻找适用的分类号码才能确定检索标识;主题法的参照系统很 完善,有用、代、属、分、参等多种参照项,并有轮排索引等多种辅助索引体系。从使用功 能上看,分类法既是组织文献并使之形成一个知识集合的组织工具,也是检索文献的工具; 而主题法仅是一种检索工具。[12]由于各国的文献检索习惯不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的图书馆馆藏目录多使用主题标引,而我国、俄罗斯、英国则主要使用分类标引。主题法是 现代图书馆文献工作中产生的揭示文献的一种科学方法。目前其主要方法类型有叙词法、关 键词法等。叙词法是用人工规范过的主题词来作标识(一般从主题词表中抽词),既能适用于 手工检索系统,也可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关键词是用自然语言或少量被规范的语词来作标 识,它能更方便地应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文献检索领域的应用,加速 了主题词表走向机编化、机读化方向发展,使文献的主题标引和索引编制快速走向自动化, 使自然语言检索得以实现,突破了人工语言的局限。现在文献检索语言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步 扩大到情报研究与文献计量领域。[13]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快发 展,主题将会得到深化,人们的检索效率也将提高。尽管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前景 宽广,但主题法仍将是极具潜力的一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

2.4 目录的方法

《说文解字》曰:“目,人眼,象形。”《玉篇·录部》曰:“录,刻本也。”“目录” 一词在汉代已流行,如《七略》言“《尚书》有素丝编目录”。[14]可知目录最早指称一书 之篇目。后国家藏书有目录,目录又可指称群书之目。中国古代藏书目录往往记篇目、载叙 录、列小序。篇目可考一书之来历,叙录可查一人之事迹,小序可明一家之源渊。故通过目 录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不仅仅能部次甲乙、检索图书,而且还起到了学术史的 功能。这与西方目录重视“图书描述”的传统有明显区别。古代史志中多有《艺文志》、《 经籍志》,正是试图凭借群书目录以示一代藏书之盛,传衍学术文化而不使其中辍。“辨章 学术,考镜源流”不仅是我国古代目录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成为中国目录特有的学术功能, 传统目录之学也因之而在明清时期兴盛一时。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 要事,必从此问途,方有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15]当 然,现代图书馆藏书目录与昔日相比已有巨大差异,目录款目虽保留了提要,但与古之解题 相去甚远。至于一书之篇目、一类之小序,则早已消失。相反,目录的种类却大大丰富起来 。显然现代图书馆目录更重视的是检索功能的发挥。此种演变实为历史的必然。其一,现代 文献浩如烟海,数量远非古代能比,因而文献的组织、控制、检索等命题逐步突出;其二, 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现代学科专业都有大量学术著作行世,读者不必再通过目录去辨学考源 。那么是否可说辨学考镜的目录学传统在当代就衰落无用了呢?其实也未必,在许多文史书 目中,这种优良传统仍在延续、发展。如日本汉学界所编部分敦煌文献分类目录,每录文献 款目的著录,不仅有古写本文献的内容提要,而且提要之下还有该文献收藏、整理乃至研究 现状之介绍。其精细实用令人折服。这种目录方法无疑是东邻学人对我国目录学辨学考源传 统的继续与发扬。

2.5 索引的方法

索引法是将文献内容中的资料单元(如人名、地名、事物、字词等)抽取出来,依一定排序 方法予以提示、指引的科学方法。“索引”是英文“index”的日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 。1932年索引专家洪业《引得说》一书曾主张用“引得”一词代之。他认为“引得”在音、 义两方面均较“索引”译得更为贴切。可惜因某些原故,终未能取而代之。其实,无论中西 方,索引方法都有悠久历史。《汉书》卷二十《古今人物表》、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等 ,都体现了中国早期索引方法的萌芽与发展。只是古人吸取知识的基本方法为通读记忆,因 而中古时期,索引工具书还不发达。明清及至近代,名为针线、通检、串珠、索隐、引得等 名的诸多索引工具书纷呈于世,索引之学逐渐兴盛起来。

索引的方法与目录的方法不同,索引方法注重揭示文献的“果肉”,而目录的方法偏重于 揭示文献的“外壳”。索引方法揭示文献“果肉”的基本元素,如字词、数据、公式、符号 等,而目录方法揭示文献“外壳”的基本特征,如篇名、作者、出版地、出版年、版本等。 [16]当然索引方法与目录方法也有交叉互借,这也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 如何从单元文献的提供过渡到知识内容的提供,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学关注的一个新课题;而 作为提供文献“果肉”服务的索引方法,恰恰是解决这一新课题的重要理论方法。以往学术 界一直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索引只是一种工具,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书量大增而人寿未增,以有涯逐无涯已不可能;书卷浩如烟海,博雅之人犹不可能悉究无 遗,况乎普通之人。因此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认为校书者如果有了丰富的文献索引可供参考, “此则渊博之儒,究毕生年力而不可究殚者,今即中材校勘,可坐收于几席之间”。[17]读 者治学,有为已之学,有为人之学,索引等工具书,“学者资之为治学之利器,编者不能藉 之以获名,此为人之学也。”[18]既然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图书馆作为学术文化机构,如能 不事喧哗热闹、不逐虚誉浮名而多作“为人之学”,不正是图书馆对本民族学术文化的重大 贡献吗?

2.6 文献计量的方法

凡单元文献、群体文献都存在着量的规定性。文献计量法是从数量角度出发,利用数字、 统计学工具揭示文献信息的数量关系、分布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又称为文献计量学。文献 计量法是在20世纪文献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方法。一些出色的文献工作者,通过某些文献的统 计、分析研究,探寻出了能够说明文献信息特征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或称定律)。 如揭示科学论文作者分布规律的洛特卡定律(1926年),它证明某领域科学论文的作者频率与 该领域论文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描述某一学科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的布拉德福定 律(1934年),研究出某一学科的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有核心区及其相关区之别,这些区域存 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表征文献中词频分布的齐普夫定律(1948年),论证出文章中单词的频次 与其排列的序号之间存在一种定量关系。这三大文献计量定律共同说明了这样一种规律:我 们所考察的具体对象的绝大多数,往往集中于少数主体来源;而具体对象的少部分,却分散 在大多数主体来源之中。[19]此外,格罗斯等人使用的引文分析方法(1927年),以及贝尔纳 等人提出的衡量文献老化速度的“半衰期”方法(1958—1960年),均是使用数学工具创造出 来的科学文献计量方法。这些分析、揭示文献的科学计量方法成为了人们研究文献增长、分 布规律,乃至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利器。情报学界曾较早地将其吸收进自己的学科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情报学所具有的专门科学方法。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文献计量法中,有的发 明者就曾是图书馆学家。因此,图书馆学界也一直十分重视文献计量方法的运用与拓展。尤 其近十几年来,有些图书馆学研究者以科学文献为基本材料,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计算 机的帮助,或筛选与厘定核心期刊,或对科学发展进行分析与评价,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可 喜的成果。他们不但为我国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图书馆学地位的提高 作出了贡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文献计量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读者服务研究法

3.1 咨询的方法

当代咨询业已遍涉心理、医疗、会计、市场、工程、股票、贸易、外交各领域,但是从咨 询业的发端来看,图书馆的咨询历史最为悠久。如在我国唐代,皇家图书馆——弘文馆就经 常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弘文馆在唐太宗时有书二十余万卷,由饱学之士虞世南、褚亮、欧 阳询等一批学者出任馆职。据《唐六典》卷八记载,他们“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凡朝廷 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得参议焉。”现代图书馆开展的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业务中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它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进 行解疑答难的一种活动。信息源(各种文本知识)、媒介(咨询人员)和信宿(读者),是参考咨 询的三要素;而咨询方法则是将此三要素有效组合起来的基本手段与方式。参考咨询的方法 形成于长期的咨询实践之中,它根据读者需要帮助的程度,以咨询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这两个 轴心展开,形成了咨询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咨询问题的解决方法两个系列。在咨询问题分析方 法方面颇具特色的是英国格罗根提出的七个判别方法:①管理或指导性咨询,主要指普通或 日常事实的问题,如“星期六你们开馆吗?”;②作者、题名咨询,主要指具体文献的提问 ; ③事实咨询,如“人的头发直径是多少”;④查找资料的咨询,主要指主题咨询或检查咨询 ,如“有哪些围棋史方面的资料?”;⑤研究咨询,需要咨询者通过涉猎新知识才能解答; ⑥其他咨询,即不能归属上述几类的问题;⑦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如涉及机密,隐私或无法 回答的问题。[20]在咨询问题的解决方面,武汉大学主编的《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提出的八 大方法很有代表性:①顺检法,即据咨询问题依某种顺序排查有关工具书;②排除法,即缩 小查找范围的方法;③限定法,确定咨询问题的特定领域;④扩展法,扩大查找范围的方法 ;⑤跟踪法,从一个线索到另一个线索;⑥参引法,辗转参引,开拓新途径;⑦联想法,运 用联想与假设的方法求解;⑧合取法,即综合多种手段及文献解答疑难。[21]近年随着因特 网技术的发展,美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虚拟咨询台(Virtual Reference Desk),把网上的信 息源以网页链接,给读者提供统一的界面,以E-mail、Telnet、WWW如(Request from)等多 种形式回答读者咨询,使咨询方法又发生了新的变化。[22]但不管怎样,咨询最终是一种知 识工作者的高度技术,它所赁借的主要还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许多咨询方法都是从经验中 总结出来的。

3.2 导读的方法

导读法就是指导读者阅读的方法。古今中外贤哲关于读书方法有过无数精辟论断,都是指 导人们阅读的有益方法。然而图书馆学中的导读法与这些读书方法有异,它是图书馆员辅导 读者阅读的一种科学方法。图书馆还是各科知识的总汇,馆藏文献汗牛充栋;读者如何于其 中找到适用的文献,以免陷入知识迷宫而无措手足——这是图书馆学导读法所要解决的基本 问题。因此,图书馆学的导读从其特点上看,主要不是一种文献选读的方法。此种导读法以 科 学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基本原则,通常有两个层次:首先,对读者阅读活动进行分类与辨 析,将读者的阅读分为学习型阅读(吸取知识)、消谴型阅读(陶冶性情)、检视型阅读(获取 情报)、研究型阅读(解决问题)等数种;其次,根据这些不同阅读类型及阅读需求进行阅读 指导。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学导读法主要有推藏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相关阅读法、辐射阅读 法等等。①推荐阅读法,即向读者提供推荐书目或适合读物;②比较阅读法,即向读者提供 某一著者的作品,或同一主题不同国别的作品,以供读者比较阅读;③相关阅读法,即向读 者提供与他所需读物内容上有关联的文献;④辐射阅读法,即以某一著作为圆心,然后向四 面八方辐射,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应该说,导读的方法很多,这仅是常见的几种。有人 依馆员与读者联系的紧密程序将导读法分为直接导读法、间接导读法;依导读的内容将导读 法分为专业性、专题性、学术性、娱乐性、社会性等方法;依导读功能将导读法分为劝导性 、指令性、影响性等方法。[22]现存还有一些导读法研究者不仅从馆员与读者的角度来研究 阅读的指导,其研究范畴已拓展到了读者在自我读书、治学中的读书方法领域,如“阅读疗 法”的提出与研究,这是极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研究开拓。导读法的深入研究必将使图书馆导 读工作发生深刻的变化。假设我们在图书馆的大厅门口设立导读台,建立导读制度,专由经 验丰富、学识渊博的高级馆员轮值导读,这样会为读者提供一种个性化服务,使读者更加亲 近图书馆。

以上讨论了三大类十一种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①这些专门方法的分类 是大略的,它们之间有时相互交叉、跨越的。如索引的方法,在应用一部著作编制出书后专 有名词索引时,它就属于单元文献的科学研究方法,而非群体文献的科学研究方法。但从索 引法的总体应用情况来看,它更多的是以群体文献为主,属单元文献研究法。②十余种图书 馆学专门方法的划分也是暂时的,例如有人就认为文献计量法与引文分析应是两种专门方法 ,本文将它们统一归纳在文献计量法之中。此外,图书馆学专门方法 是发展变化的,任何 一 种固定的划分也只能是具有时段性的。③图书馆学具有自己的专门方法这是不容置疑的,否 则图书馆学就不成其为一门科学。关键问题是我们应该在理论上搞清:什么是专门方法?专 门方法应是体现一门科学特殊性质并为其所独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如图书分类法、生物分 类法,虽然都是分类法,但它们是分类思想在不同学科里长期具体运用而逐渐形成的专门方 法。它们已经有别于一般事物的分类法。过去有人把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也归入图书 馆学专门方法,这是欠妥当的。因为它们仅是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统计法、调查法在图书馆 领域里的应用,它们尚未经过复杂、长久的实践演变成一种新的、仅为图书馆学所特有的方 法。④以往对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往往忽略中国古代文献整理、文献收藏中 形成的优良方法,这是有所不足的。我们不但应客观的总结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形成的图书馆 学有哪些有效的专门方法,还应认真总结历史、疏理传统,以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献整理方 法能够发扬光大,并在新时代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⑤有人认为,当代科学之 间,科学方法的渗透、移植、综合等现象愈来愈多,图书馆也正与情报学、档案学、计算机 科学等整合而走向一体化,图书馆学的专门方法也将逐步淡化。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如果 ,图书馆学在今后发展中积极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只能使图书馆学科学方法变 得更丰富、更有效,其专门方法也将更具活力、更能发挥作用,怎么会因此而趋于淡化或消 失呢?

标签:;  ;  ;  ;  ;  ;  

图书馆学特殊方法概述_文献研究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