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的现实性基础论文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的现实性基础论文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的现实性基础

胡立刚

摘要: 在德国古典哲学里,历史总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黑格尔那里,历史被领会为绝对精神的辩证展开史。但是这种对历史的领会总是把历史消解为逻辑的演进史,因此,历史并未真正现身和被领会到。而马克思通过“物质生产”概念,把历史的现实基础建立在现实个人的生存之上,从而使历史之为历史的真正基础得到了揭示。

关键词: 历史;现实性基础;理性;物质生产;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何以可能?历史得以可能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西方近代历史哲学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又在何种层面上彻底超越了西方近代历史哲学,以揭示历史得以可能的现实基础?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食品科学与技术行业专家金征宇表示,“一带一路”增加了我国食品走向世界的机会,食品的全球化将有效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助于我国食品企业更好地掌握全球食品需求动态,掌握食品产业现状,促进企业发展。

3.不属于物业服务的责任问题。部分业主将不属于物业服务企业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归责于物业服务企业,以此为由拒缴物业服务费,例如业主发现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供热供电问题或者邻里之间的日常矛盾没有得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妥善处理而认为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服务不到位,进而拖欠物业服务费等情形。

一、历史的形而上学根基:理性

在西方近代历史哲学中,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关于历史基础的讨论总是落入形而上学的窠臼,历史的现实基础总是建立在上帝、理性之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康德的大自然合目的思想。康德认为,一个物种、一个大自然创造物,其所有的自然秉赋“都注定了终究是要充分地并且合目的地发展出来的”。〔1〕在这里,“自然之具有目的只是一个比喻,如果没有目的这一观念就全然无法理解自然,也无法思考历史。并没有一个叫做‘自然’的精神,有意识地使一个计划在历史中得到实现;而是说,历史的前进就仿佛有这样一个精神似的”。〔2〕同时,所谓所有的自然秉赋,其实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理性的能力,而这样一个精神性的“自然目的”就是人的理性的逐渐展开,并需要世世代代的个人交替地完成。理性自身内容的展开过程,就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换句话说,人类历史包含在理性自身内,理性是历史的基础。

黑格尔在康德“自然计划”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绝对精神”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历史只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展开史。其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黑格尔对“精神”这一概念的特殊定位。黑格尔认为,“‘物质’的‘实体’是重力或者地心力”,〔3〕也就是说“‘物质’的实体是在它的自身之外”〔4〕存在的,是依赖它者而存在的;但是“‘精神’的实体或者‘本质’就是‘自由’”,〔3〕也就是说精神自身不依赖它者而存在,而是依靠自身而存在,是独立自为的存在者。同时,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的这种依靠自身的、独立自为的存在,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本身。自我意识不需要依赖它者,且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同时,自我意识“又是一种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造就自己,在本身潜伏的东西的一种活动”。〔4〕精神的这种活动就是精神依其自身的原则辩证地逻辑地展开的过程,这个展现过程也即是世界历史的生成过程。所以黑格尔说,“‘精神’在最初迹象中已经包含有‘历史’的全体”。〔4〕

马克思认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6〕马克思的这段话,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人类能够生存下去是有条件的、是有前提的,人类生存的这个条件同时是作为历史得以可能的条件和前提。换句话说,人类生存与历史创造是同一的。有人类的生存,即有人类历史的创造和发展,两者是一致的。在人之外,没有所谓的历史;离开人也不可能诞生历史。第二,人类生存,或者说人类历史的产生创造,是人类的感性生活引发的。人类需要生活下去,就提出了对吃喝住穿的需要和要求,这种需要包含着人类感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也驱动着人类的活动。这是生活需要对于物质生产的意义,或者是物质生产中包含着人的感性需要,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有感性意识的活动。第三,为了满足这些生活资料,于是就产生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即物质生产。我们说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活动,也就是说一切历史首先不是思想史,而是生产史。不是思想、观念、意识让历史成为历史,而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让人们有了历史。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才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思辨历史哲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历史不是绝对精神辩证地逻辑地展开的过程,而是现实的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即生产)感性的现实的创造过程。

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8〕因而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断采取新的联系形式,而新的联系形式的采取和形成是由人的感性需要和人们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即由人对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生存方式的领会决定的。如果对自己的存在方式的领会产生新的感性意识,并同时要求实现为一般的普遍的社会原则,就表现为历史的前进和进一步展开。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关于历史的现实性基础以及关于历史的真实性发展,才得到了真正的阐发和科学的理解。

二、历史的现实性基础:物质生产

如果我们单单只是停留在实证主义或生物科学的层面来理解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那我们将错失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革命性意义,同时也将错失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科学价值。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7〕在马克思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所指的“两重生产”,即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在进行生活资料生产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即社会生活进行着生产。也就是说,通过物质生产活动,生产着社会生活本身,生产着人的感性存在和社会现实,生产着人与人之间感性的社会关系。人类生活,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在物质生产中,既要看到产品的生产,同时也要看到关系的生产。关系的生产、社会的生产,才让人成为可能,让人类社会成为可能,让历史成为可能。这是马克思物质生产活动成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为历史奠定现实基础的真正含义所在。

黑格尔虽然为历史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精神”的支柱,但却牺牲了历史的“现实”支柱。也就是说,历史现实的维度并没有在黑格尔的思辨历史哲学中得到呈现。相反,现实历史的内容早已先验地包含在精神之中,因此,历史的内容只不过是精神展开自己的材料而已。黑格尔用逻辑的历史代替了现实历史本身,用逻辑的辩证运动过程取代了历史自身的辩证运动。但是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建立其上的“精神”自身的来历并未得到追问。据此,柯林武德批评道,黑格尔哲学,其最让人们引起公愤和敌意的,“莫过于他把历史当作一种在时间中发展的逻辑以及把我们对历史的知识当作是先验的这一观念了”。〔5〕

那么海德格尔为什么认定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依然保留了黑格尔的要素,其判断依据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在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中,其实“具有一个关于人的理论想法”。〔6〕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所谓的通过物质生产在生产历史的同时,也通过人自己生产着人本身。而生产着“人本身”、“人自己”,在这样的表达中其实已然包含着对某种人的设想和设定。因此,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这样的“物质生产”概念跟黑格尔哲学中的“劳动”概念具有相同的存在论根基。

思辨的历史哲学并没有为历史找到其存在论上的真实根源,历史的现实性基础并不在理性形而上学中。那么历史的现实性基础是什么呢?马克思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其历史唯物主义中,将历史存在的现实基础建立在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上。

因此,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无论是康德的“自然计划”概念,还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都没有真正通达历史的维度。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都把历史建立在理性之上,即把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虚无之中。也就是说,对历史的现实基础的规定是范畴论的存在论,而不是生存论的存在论规定。

三、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非黑格尔的“劳动”概念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物质生产是现实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基础,而物质生产同时生产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历史的发展即是人们之间的联系不断地采取新的形式,而最主要的联系形式的改变主要是在生产关系中发生的。也就是说,物质生产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对“物质生产”概念的理解基于其哲学存在论上的革命。马克思通过哲学存在论上的革命,使其哲学学说与理性形而上学彻底决裂,与黑格尔哲学有其存在论上的根本区别。但是海德格尔在其晚期三天讨论班中却强调说:“如果没有黑格尔,马克思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的。”〔9〕也就是说,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也只不过是一个改良了的黑格尔主义者,只不过“马克思以他的方式颠倒了黑格尔的观念论”。〔9〕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对“物质生产”概念进行实证主义的理解,即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单单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理解为人的动物般的谋生活动,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单纯“物质交换”。在“物质生产”概念的实证主义解读中,自然只是一个材料世界,人只是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存在,所谓的物质生产其实就是通过人把自然界的诸物质材料加工成物品。在这样一种理解中,我们显然可以看到是物质本体论思想在作祟,把自然和人都当作物质实体来理解。在这样的理解中,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将不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当然,这种理解,在机械唯物主义者那里得到了实现,在他们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只不过是“物质”实体原则在历史领域中的应用和展开,于是物质生产活动只具有实证科学的意义,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成了经济学所把握的对象。据此出发,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命运便成了“经济决定论”,似乎所谓历史的发展就只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增加。这种实证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思辨的历史哲学有其共同的存在论根源,即近代理性形而上学。

然而,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跟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是否真的如海德格尔所言拥有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呢?事实上显然不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劳动”概念。马克思指出,虽然黑格尔“把对象性的人、真正的因而是现实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10〕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但是“黑格尔只知道并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的劳动”。〔11〕也就是说,黑格尔真正抓住的是劳动的形而上学本质。因此,作为劳动的人的存在不是感性的现实的个人,而是作为唯灵论的存在物;此外,对象作为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而只是自我意识外化的材料,只不过是对象化了的自我意识,并且通过扬弃这种外化,而实现自我的生产,即实现自我意识的进展。

如果可能的话,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中可以改变练习时间,以避免一天中最热和最潮湿的时间,通常在傍晚训练比较好。当温度超过30℃时,适当减少训练量和强度。热适应通常需要长达14天的时间,在此期间,逐渐增加训练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绝不是“绝对精神”的展开和外化,而是现实的个人的生存。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即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即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而不是意识自身的内在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是自我意识外化的材料,而是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存在物,是现实个人的活动的条件,即通过现实个人的感性活动而形成的周遭世界。因此,通过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概念所“生产”出来的不是自我意识的进展,而是感性的对象性的人的诞生;历史也不再表现为思想的演进史,而是首先表现为现实个人的生产史,即现实个人的自我诞生史。

(1)采购经理。采购经理属于招标人代表,其最为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维护好自身企业的合法利益以及监督好现场的开评标,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应该及时予以制止,保障评标过程的合理合法;

参考文献: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

[2]庄国雄等.历史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7、128.

[3][4]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7、18.

[5]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77.

[6]姜海波.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8]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

[9]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

[10][11]尚欢.马克思哲学实践范畴的哲学史透视[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8、17.

On the Realistic Basis of History in the View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u Ligang

Abstract: In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History is always based on rationality.Especially in Hegel,History is understood to be a dialectical history of absolute spirit.But thi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lways dissolves history into a history of evolution of logic,So history has not really appeared and been recognized.But Marx built the foundation of histo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n the reality of individual survival.Thus the true foundation of history has been truly revealed.

Key words: history,realistic basis,rationality,material production,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9)05-0007-04

[作者简介] 胡立刚,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讲师,复旦大学哲学硕士。

责任编辑:阿 莽

标签:;  ;  ;  ;  ;  ;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的现实性基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