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刘淑华,周慧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刘淑华,周慧萍

(金昌市人民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临床治疗上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本文就中西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01-02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夏秋季节高发,多见于1~7岁儿童。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和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1.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有限,抗生素对其无效,只在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常采用抗病毒治疗和一般对症处理(解热镇痛、口腔护理等)以减轻症状。

1.1 利巴韦林属于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国内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剂型多样,适应证极为广泛。刘建华[1]回顾性分析了利巴韦林联合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2、维生素C)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120例临床资料,发现其在退热、疱疹愈合等方面恢复效果明显更好。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利巴韦林可导致溶血性贫血,存在明显的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并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作用。鉴于其潜在的巨大风险,故不建议采用利巴韦林作为常规治疗。

1.2 单磷酸阿糖腺苷亦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它对DNA和RNA病毒都有效,常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疾病。唐亚静[2]等人均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航[3]选择10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和观察组(单磷酸阿糖腺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3 干扰素干扰素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必须作用于宿主细胞才能发挥作用,但由于其全身使用副作用较大,易出现发热、流感样症状、肝肾损害等,故使其使用受到限制。王娟[4]等通过观察干扰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发现α-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退热、口腔疱疹消退、进食方面均优于传统疗法,而且雾化吸入较肌肉注射效果更明显,具有方便、无痛苦、安全性高的特点,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所出现的口咽腔的疱疹溃疡属“口疮病”范畴。胡博[5]等认为本病属湿温病。患儿内有肺胃蕴热,外感湿热毒邪而发病。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利咽。对于热重于湿,用银翘马勃散为主方;湿重于热,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方。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脾胃,注重调畅气机。但儿科医生大多为西医临床专业,对方剂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同时,小儿对中药汤剂的依存性亦差,均不利于汤剂的广泛应用。

2.1 中成药应用相对较多,常用的有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化毒散、抗感利咽颗粒等。冯剑秋[6]将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用利巴韦林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徐元芹[7]等总结了小儿化毒散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指出其剂量使用方便,单次口服剂量不足1g,尤其适合儿童使用。但指出脾胃虚弱、体质虚寒者不宜用;且不宜过量久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中药注射剂

2.2.1炎琥宁注射液?是以穿心莲为原料制成的一类酯类药物,具有抗感染、解热镇痛效果。聂秀华[8]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9例,抽签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和观察组(炎琥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植物药组成,具有抗病毒、解热、抗菌等作用。薛慧敏等[9]将8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使用热毒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喜炎平、痰热清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均可用于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刘晓菲[10]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热毒宁、喜炎平及炎琥宁注射液。结果三组总有效率为92.5%、90%、87.5%,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退热时间上热毒宁注射液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疱疹消退时间、纳食恢复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得出中药注射液均能快速改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的结论,可随证选用。

3.中西医结合治疗

3.1?α-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注射剂肖东霞[11]等治疗疱疹性咽峡炎96例,观察组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热毒宁,对照组用利巴韦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桂纯宽[12]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12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磷酸阿糖腺苷组、热毒宁组各100例,联合组112例,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最高,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前两组有显著缩短。

4.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最广的为中药注射剂联合α-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也可酌情选用口服药物。但此类中药多为清热解毒之品,相互之间不宜多药联合使用,以免寒凉药性损伤脾胃。

【参考文献】

[1]刘建华.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痰热清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4):420-420.

[2]唐亚静,姚真,樊妮.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29(27):5853.

[3]舒航.?利巴韦林联合多种维生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19(18):50-51,64.

[4]王娟,吴涛,詹思延,吴晔,郭晓昕.国内外利巴韦林药品信息比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12(04):48-51.

[5]胡博.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5(09):152-153.

[6]冯剑秋.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33(12):107-108.

[7]徐元芹,陈真真,徐静.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观察[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10(06):32-33.

[8]聂秀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夹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07):53-55.

[9]薛慧敏,魏洪伟,李国庆,刘得平,左爽.干扰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22(04):18-19.

[10]刘晓菲,崔文成.崔文成教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10(08):8-9.

[11]肖东霞,张增秀,黄景雷,等.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5,15(12):76-77.

[12]桂纯宽.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3):143-144.

论文作者:刘淑华,周慧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刘淑华,周慧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