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好网络采访是衡量新时代新闻记者的标准论文

运用好网络采访是衡量新时代新闻记者的标准论文

运用好网络采访是衡量新时代新闻记者的标准

连 聪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 150018)

【摘要】 《图森公民报》总编辑保罗.麦卡利在美国报纸基金会出版的一本择业指南中,对申请加入新闻事业的人提出了以下要求:“聪明智慧、兴趣广泛、进取心强、技能高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适应截稿压力、文笔优美。”可见,新闻记者这项工作并非人人都能做。而新时代的新闻记者,置身于信息时代,意味着信息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操作与实施。那么,如何运用好网络,控制好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采访,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一个残酷的考验。换言之,运用好网络采访,可以说是衡量新时代新闻记者的标准。

【关键词】 网络采访;新时代;新闻;新闻记者;标准

当今网络的发达,标志着人们已经被带进全新的信息时代。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记者,利用网络采访已成为常规采访的一部分。控制和利用好网络采访,是一门值得探讨的技巧。

一、信息方式与网络采访

信息方式是马克•波斯特所提出的一个概念。而在数据库中,一种新的话语、实践便在社会场中运作,数据库使主体的多重身份成为可能,它重新构型了主体,这就是信息方式。信息方式是信息时代固有的逻辑方式,就像人类的思考方式一样,有着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网络固有的逻辑方式将左右新闻行业的运行和操作。因此,利用网络采访,就需要符合信息的思考模式,即信息方式。网络信息固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导致利用网络采访或资料查找受到极大的便利或限制。而这种便利或限制最主要是体现在对新闻采访的精确与模糊内容之间的平衡。

二、信息时代为精确内容的采访提供可能

面对丰富多彩、无穷无尽、但也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新闻记者利用网络的时候往往难以把握。受到网上内容的干扰,或迷失自己,对网络内容不假思索的原文使用,或得到比较具有深度而又能够成为独家的新闻。但是,乐观的看,网络的确让新闻记者便于采访、写作,出好新闻,这主要归功于网络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精确的内容。

网络采访最大的可信度在于可以实证,即“易于保留采访记录”,相比较于传统新闻采访,就显示出网络的实证能力。比如,记者的采访过程可以由网络记住,并能够完完整整的展现出记者采访的过程。这就能够创造一种记者采访的小型环境,使记者的新闻报道得到比较可靠的支撑,打破传统新闻采访需要依靠记者个人的权威性采访的束缚。

在施工过程中需保持泥浆液面高度离导墙顶≤300 mm。表层施工必须慢速均匀开挖,时刻测量抓斗和槽壁垂直度并及时校正,使其处于偏差范围内。为保证成槽质量,在施工作业时,抓斗出入导墙过程要轻提慢放,避免泥浆翻溅,影响土层稳定。同时,及时补充护壁泥浆(需提前检验合格),保证泥浆液面在导墙顶面以下300 mm以内,避免出现槽内泥浆下降过快而产生塌孔现象。开挖槽体时,抓斗须先施工槽体两侧的土,再抓中间余土,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抓斗倾斜,提高成槽垂直度和成槽质量。如遇到岩石,应采用冲击钻与抓斗配合的“两冲一抓”的方法进行开挖。

三、信息时代为模糊内容提供的可能

(1)“实”的精神

在信息时代,虚拟事态的新闻也需要得到报道,使其成为新闻。针对一些引导舆论性质的稿件、宣传类稿件,评议的地位远远高于新闻事实。这就急需社会建立起来规则标准来衡量,引导事态或人心的方向。因此,利用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社会标准来把握精确内容,有助于消除模糊内容给现实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害。

四、信息时代记者对精确内容与模糊内容的采访控制

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体现于信任机制的建立。因为在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中,企业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在外部系统中的权重,也就是企业在整个外部系统中的地位问题。在整个外部系统的产业链中,企业与长期合作者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并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同时减小系统中强势成员对弱势成员利益的侵害,从而达到系统的共同繁荣。

1.利用道德、法律、经济、政治等社会标准,明确报道思路,把握精确内容,消除模糊内容

本次临床研究中所产生的全部文本数据均可应用SPSS16.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处理,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后若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的相互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协议书附图主要是对陕西省乡级行政区域界线与1∶50 000制图数据进行了整合,并对界线两侧核实修正后的重要地物、地貌及主要地名等信息进行修改,利用附图模板通过制图编辑而成。

2.记者的底线、原则

对于模糊身份的网络文本来说,记者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树立新闻理想,把握精确内容,消除模糊内容。在追求新闻理想的过程中,固然有诸多可实现的途径或操作原则,专业的记者务需有自己的新闻理想,并能够在新闻采访中付诸实践。

新闻记者基于对采访的精确与模糊内容之间的平衡控制,意义非常重大。针对精确的信息,新闻界是不吝使用的,报道时可以直接使用或经过原义不变的改编,受众也能够接受。但对于模糊内容的采访,或在新闻成品中表现出的不确定性,这就值得思考。毕竟面对虚拟现实日益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逃避根本不是办法,而直面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来保证。

网络采访中的人际传播带有相当的匿名性。上网者的姓名、年龄、身份甚至性别都可能是编造的。虽然文本的可记录性和唯一IP 地址信息源为网络采访提供获得精确内容的可能,但是,潜伏在网络文本及IP 地址的身份,却是捉摸不定的,难以查证的。“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颇具有讽刺的一句话,就道出这种身份模糊的可恨之处。当然,这种身份的模糊,对于新闻记者运用网络采访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数据库使主体的多重身份成为可能,“它重新构型了主体”,这使得主体失去了现代性之稳定特性,使得精确采访摇摇欲坠。网络的虚拟特性所产生的身份的重构,足以导致新闻采访的一场变革。记者的采访行为一般不被当做新闻内容来报道的事实,“要不要进行现场采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对新闻记者对网络模糊内容采访的不信任。正是这种在虚拟世界中,人既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的身份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新闻记者的网络采访。

单靠网络采访,会失去耳闻日睹新闻现场的机会,日久天长,会影响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记者要发扬求实的精神,实事求是说话,以体验式的采访来报道,把自身作为景观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作为报道内容之一,来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 正义的胸怀

记者正义的胸怀,需要紧紧建立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能够摈弃人类之恶,而弘扬人类之善。新闻记者揭恶扬善,将有力地增进记者对网络内容模糊身份的验证。

结 语

中国老报人王芸生在《报魂》一书中说道:“新闻记者这种职业,就现在的情形看来,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要干得尽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能克尽职守的新闻记者,他须有坚贞的人格,强劲的毅力,丰富的学识;对于人类,对于国家,对于自己的职业,要有热情,要有热爱;然后以明敏的头脑,热烈的心肠,冰霜的操守,发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勇士精神,兢兢业业地为人类,为国家尽职服务。”这,也是网络时代衡量新闻记者的标准。

标签:;  ;  ;  ;  ;  ;  

运用好网络采访是衡量新时代新闻记者的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