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推进两次根本性变革_两个转变论文

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推进两次根本性变革_两个转变论文

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集团论文,试点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4月29日,国务院以国发[1997]15号文件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文件指出:“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对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至关重要。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要求,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积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这短短的文字,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要求。国务院早在1991年就选择了55家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后来发展到57家,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又适时选择第二批63家大型企业集团参加试点。对这次会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吴邦国同志亲自到会并讲话,李鹏总理还要接见会议代表并进行座谈。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型企业集团寄予很大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把试点工作搞好。

一、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回顾

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时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我想,小平同志这一思想应该是我们搞企业集团试点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试点工作要不断深化,就需要对试点情况认真加以总结,把试点工作搞得更好,以利于指导面上的企业集团健康地发展。

(一)第一批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企业集团试点是改革开放各项试点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1年国务院批转了三委《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即国发[1991]71号文件。6年来,第一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努力实践,使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企业集团的性质、任务、功能、组织结构、营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且对政企职能如何分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如何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于企业集团内部结构和管理,71号文件讲的是核心企业、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讲要实行“六统一”管理。在实践中,大家认识到,如果不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就不能有效地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集团的不断壮大,参与市场竞争。几年的试点实践,特别是颁布实施了《公司法》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统一了。近年来,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企业集团要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必须具有综合实力,也就是要有善于驾驭市场、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能力;要有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技开发能力;要有善于积聚要素,实现资本扩张的能力;要有立足强化管理、健全机制的管理调控能力。有了这些能力,企业集团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撑作用。

71号文件实施以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先后制定、实施了11个配套文件,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到目前为止,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中设立了38家财务公司,对集团内部资金合理有效利用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母公司都已享有自营产品进出口经营权,成立了30家外经贸子公司,有27家企业集团享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的经营权;有51家企业集团享有外事审批权,这些都增强了企业集团的贸易功能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有5家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合并缴纳所得税。此外,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家计委会同财政部已将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的140亿元“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从1995年至1997年,国家计划中安排试点企业集团的基本建设资金,包括开发银行软贷款、银行贷款额度、利用外资共约2000亿元,体现了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对试点企业集团的倾斜。国家开发银行还实行一个口子对集团公司提供软贷款,对于增强集团公司投资功能、理顺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产权关系起了促进作用。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中绝大多数集团母公司确定了主办银行,签定了银企协议。

(二)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的几点经验

尽管57家试点企业集团所属的部门不同,从事的产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不同,我们初步归结起来,有以下5个方面:

1.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理顺内部产权关系,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

在企业集团发展方面,母公司首要任务就是在集团内部建立资产连结纽带,理顺产权关系。没有资产纽带,企业集团成员就不能真正地联结在一起,母公司就不能实现对集团成员的有效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以至于出现市场好的时候,就有成员企业要求脱离集团的情况。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从以产品纽带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资本纽带为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如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资产划转、母公司出资收购、设新的公司、内部资产重组等。一汽、东风、攀钢、武钢、仪化、吉化、华北制药等企业集团,在内部建立资产纽带关系,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的权利,确立了母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主导地位,构筑了母子公司体制框架,使企业集团的管理趋于规范化。现在57家集团全资、控股企业已达1800家,参股企业1300多家,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对内部组织结构适时进行调整,分离分流,精干主体;减并企业层次,提高集团运作效率,使企业组织结构、集团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武钢集团进行主辅分离的改革,分离非钢铁生产部门和钢铁主体富余人员共7万多人,使直接从事钢铁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职工人数减少到4.8万余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吉化集团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将两个炼油厂合并,发挥大炼厂的优势对小炼厂进行改造;关闭了严重亏损的工厂,并加快了子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的步伐。事实说明,没有资产纽带关系,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集团就不能健康发展。

2.注重研究发展战略是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战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家有国家的发展战略,地区有地区的发展战略,当今世界各国都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面、多学科、多层次的战略研究。对企业集团来说,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战略决策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家所熟知的美国王安公司,就是因为在战略决策上失误,导致公司破产。要加快企业集团的发展,提高企业集团的实力,就要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确立一个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逐年实施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从谋求长远、稳定的发展出发,把握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市场竞争对手、竞争策略,对集团的发展方向、目标、方针,进行长远的、系统的、全局的谋划,从而提高驾驭市场、运筹帷幄的决策能力。

许多集团加大了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宝钢集团以赶超国际大公司大集团为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宝钢到2010年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长航集团针对近年市场份额逐渐降低的状况,集团领导聘请顾问专家咨询,从研究集团发展战略入手,制定了集团“九五”和2010年发展战略,规划了以运输业为主的6业并举的发展蓝图。中远集团面临1995年、1996年国际航运业兼并重组风潮,提出“下海、登陆、上天”战略。其他集团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企业集团研究发展战略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市场情况、自身实力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还要有一整套科学的决策体系、管理制度进行支撑,才能使发展战略真正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3.面对市场不断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新产品,是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把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把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一个企业要迅速发展,在市场上站稳脚根,就要有好的产品,还要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企业集团能够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也是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大型企业集团生产技术、产品开发是否创新,是否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96年全球工业发展报告》也提出,技术创新的能力已取代价格等传统的因素,成为国际竞争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技术创新能力有可能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各国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一些企业集团比较重视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一汽集团形成了以汽车研究所、工厂设计院为主体的产品开发和科研后方,相继建起了材料研究所、工艺装备研究所、轿车研究所和散热器研究所等一批为生产服务的研究机构,在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围绕市场进行产品开发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华药集团建立了市场-科研-中试-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研究开发体系,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开发高科技药品,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乐凯集团积极开发新产品,采取“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方针,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与世界强手柯达、富士争夺市场,占有国内彩色胶卷市场的1/4。

4.搞好资本营运,盘活存量,是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资本营运是企业集团母公司经营手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在这方面已迈出了步子。一是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到目前为止,第一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在海外和深沪两地上市的公司有30多家,不但筹集了建设发展资金,而且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企业集团母公司涉足国内外资本市场,运用新的筹资方式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是进行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通过采取收购兼并、以承担债务方式兼并、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的资本运作,提高了资本营运效率,扩大了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仪化集团公司从收购相关企业起步,进行资本运作的尝试;又将主体生产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以42%的国有股权控制了股份公司40亿元的资本金和134亿元的总资产;随后兼并收购了佛山化纤厂、无锡和常州的两家企业,使化纤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1倍。华能集团公司转让股权收回资金1亿多元,又收购了一家海外上市公司,为下一步资本运作创造了条件。中远集团1996年在美国续发了40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使商业票据发行总额已达2亿元,缓解了集团资金需求的压力。

三是集团公司的子企业改建为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用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运作更多的资产,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同时,也积累了资本运作的经验。

四是政府积极推动企业的联合,也是企业集团迅速发展的一个方面。如上海市政府决定上海机电控股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合并,合并后,集团进行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余地更大,产品的配套性更强,从而增强了上海电气集团的竞争能力。天津市对渤海化工集团进行重组,实行盐碱联合;又促进渤海化工与天津市化工总公司以合署办公的形式先行联合,从而壮大了企业集团的实力。

5.强化管理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不仅是生产管理、经营者管理、资产管理,而且包括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的创新,这种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企业集团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因此,管理问题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尤显重要。在经营思路上,要有新的发展战略、营销策略;在组织结构设计上,要考虑适应大规模、多元化生产经营要求的责权分明、高效的组织模式;在管理方式上,要根据产品特点、集团自身特点,决定管理力度;在管理制度上,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规章。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单个企业的管理有本质的不同,母公司不能套用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方法管理子企业,而要按照大公司的管理模式运行;同时,基础管理也不能放松。

上电集团形成了发展战略目标从制定到实施的管理体系,设计了分层次管理的运作模式,母公司的管理工作不重复或放大工厂的管理工作内容。母公司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发展战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开拓市场,依法决定子公司主要经营者奖惩、任免,进行资产控制和资金融通。子公司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可以发展成一个子系统,从而保证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吉化集团改变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注重强化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质量管理,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企业集团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试点企业集团的发展仍十分不平衡。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集团在观念上,在产品竞争力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往往不是面向市场寻求自我发展的能力,而是过多地依赖政府、依赖国家优惠政策。在集团管理方面,部分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集团的整体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有的集团生产规模不集中,集团内部企业无序竞争,集团母公司不能及时地调整内部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缺乏一定的权威和约束力。在集团的规模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方面,有的集团存在着盲目多元化发展现象,投资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有个别参加试点的企业集团,在几年的试点中各方面起色不大,没有多大的进展。从宏观环境方面看,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还未完全确立,政府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复,使地方、部门对企业的管理不规范,对企业集团试点的进展有一定影响。

二、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对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至关重要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逐步深入,国有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较大的篇幅谈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在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6个方面措施中,第一项就提出国家要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确定了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由57户扩大到120户。根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要求,3委适时提出了深化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和扩大企业集团试点的设想。

在新增加的63家试点企业集团中,我们考虑了在产业领域上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领域延伸;在地区分布上由东部向中部、西部扩展;在所有制方面也选择了少数母公司是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集团参加试点。为了在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继续发挥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先行和示范作用,15号文件特别强调一定要做好试点工作。我认为,做好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在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以资本为主要连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采取公司制和集团化的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第一批57家企业集团中,虽然进行了理顺集团内部关系的探索,但总体上还没有完全形成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如何依据《公司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去实践。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存量资产方面的作用。围绕整体搞好国有经济的要求,根据不同行业、产品的技术经济特点,对适宜集团化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快母子公司体制的形成。

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集团进行内部管理方式的改革,建立合理的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大型企业集团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大公司、大集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集团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既发挥母公司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子公司能动性的管理模式,探索适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集团化发展的路子。

(二)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加快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已经成立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的主要问题。加快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任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符合规模经济标准的企业少,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行业封闭,地区分割,自成体系,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非常突出。面对这种多层次的结构问题,如何选准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进程的基本前提。培育、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既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协作配套产品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必然向跨行业、跨地区方向发展,这是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的重要推动力。大型企业集团既是存量资产的载体,又是增量资产的投入者,用增量投资引导存量资产的调整,是实现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按照市场竞争机制和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兼并、联合,是实现政策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纽带,也是提高结构调整效益,减少结构调整中行政失误的合理选择。大型企业集团要抓住目前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时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由经营资产到学会营运资本,在结构调整发展中把“蛋糕”做大,壮大实力。

(三)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国内资源供给条件、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我国产业发展已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是要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和地位。高技术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基本特征,要求有资源要素的大规模集聚和组合,只有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才能达到规模经济和相应的技术实力。企业集团关键是要有自主开发能力和独特的技术产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战略需要,发挥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动趋势的把握,研究制定集团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及清晰的战略步骤,才能逐步实现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战略目标。韩国能从低收入国家步入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行列,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政策,并通过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因此,大型企业集团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集团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战略重点,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国际经济竞争愈加激烈。国际竞争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竞争的本质,是规模实力的竞争,是技术潜力的较量。跨国公司以其长远的全球发展战略,规模巨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及开发潜力,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等优势,主导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我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相进入的强大吸引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弱化,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宽,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和参与度越来越大,我国的民族产业将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世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目前,一些外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已经对我国同类产品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这涉及到我国产业安全。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机遇和挑战同在,我们只有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集团,才能在开放的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

培育和发展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并不是简单的资产累加,光有规模的庞大,并不能代表竞争实力的增强。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并不仅仅在于跨国公司产品的进入,更关键的在于产业技术对跨国公司专有技术优势的依赖。现代产业技术开发的基本特点,是跨行业、跨技术领域,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大型企业集团更具有把握市场趋势,制定长期技术开发战略的能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是大型企业集团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规模实力、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与跨国公司有着巨大的差距。据1995年的统计,世界500家大企业中,营业收入排第一位的公司为1844亿美元;最末位的公司,营业收入89亿美元。而我们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中销售收入最多的为400多亿元人民币。1995年119家试点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总计93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大陆只有中国银行和中粮总公司两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家大企业行列,还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集团在此之列。而日本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占有141家,韩国有12家,瑞士有16家,荷兰8家。从这些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我们存在的差距较大,但这也是我们的潜力和动力所在。深化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试点,增强我们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文是作者在深化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推进两次根本性变革_两个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