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的初中化学课例研究——以沪教版初中化学《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论文_单永琴

基于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的初中化学课例研究——以沪教版初中化学《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论文_单永琴

单永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215200

摘 要:初中化学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对化学的学习会产生严重干扰。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教师的教学环节出发,探索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前概念 相异构想 教学策略

化学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正式接受化学学科前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经验积累所形成的对相关化学知识的了解。“相异构想”则是指学生形成的偏离科学概念的观点与认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总会试着联系自己原有的认知。由于这些认知的获得主要是个人通过对长期生活现象的感知、经验积累,在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存在,通常没有一定的强化认识是很难改变的。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令人头痛的屡教不改的现象。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教师的教学调控方面提出了转变学生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于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课前探查“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在课前进行前测(调查问卷等方法),筛查潜在的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分析化学前概念形成的可能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异构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多数初中生形成相异构想的主要方式有主观臆测、望文生义、简单枚举、错误推理等。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教学设计,重点强化前概念的转变。例如,笔者在借班上《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课前,做了如下问卷调查:

前测题

1.你认为生活中和工业上用的盐通常都是指氯化钠吗?( )

A.是B.不是C.不知道

2.你认为厨房中的食用碱属于碱吗?( )

A.是B.不是C.不知道

调查结果显示,所借班级第1题有近六成的同学选A,第2题有近四成的同学选A。 归根结底,学生们选错的原因还是望文生义。 碳酸钠、氯化钠这两种盐,学生在新授课时都已详细学过,但他们对这两种物质的学习是彼此独立的,缺乏关联。因此,可通过资源整合,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更多事实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从知识的角度强化教学,使自身“前概念”的不足发生转变而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2.教学实施策略——课中优化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学好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有“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情况下,更要注重情境设置,凸显真实内容,通过相关的问题诱导,引发强烈的思维碰撞,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认知,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本着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图片、实验等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生动,展现化学魅力,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呈现自己所了解到的碳酸钠、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一些性质,再次强调了盐的定义,并尝试学会设计实验来区分这些物质,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笔者借班执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教学设计部分片段如下:

片段一:提问:最近,我通过两种渠道买了两瓶相同品牌的红酒,不过它们的价格差异很大,回家后一鉴别发现其中一瓶是假的。在座各位同学,你们会鉴别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鉴别的吗?查资料:花瓣、果皮中常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在家中可以选择食用纯碱的溶液来鉴别。

片段二:提问:早餐中的油条和馒头,它们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纯碱,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查资料:面食发酵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酸。学生:纯碱可以与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改善口味,同时还能产生CO2气体使得油条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片段三:学以致用:家里装食盐、食碱的调料罐上的标记模糊了,在家里你能有几种方法帮妈妈区分两种外观相似的白色粉末?实验室里又如何区分呢?

3.教学反馈策略——课后针对巩固强化反馈。学生在初步学会获取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后测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上完课后立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后测调查(下图),汇总调查结果显示是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极高,也进一步说明了通过此法是可以有效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已经解决的问题做案例,让学生学会总结基本经验,通过强化思维训练、进行经验总结等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培养。

 后测题

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物质不能用作调味品的是( )。

A.亚硝酸钠 B.食盐 C.食盐 D.味精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于制作生理盐水

B.碳酸钠可用于制作面食

C.纯碱溶液可用于除水垢

D.食盐可用于腌制食品

3.纯碱和氯化钠分别属于碱和盐(判断,若错,请写出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结束语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实施“填鸭式”教学,而应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利用实验等进行形象教学、对比教学,以问题驱动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并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化学“前概念”中“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转变。

参考文献

[1]杨丽娟 吕琳 徐林培 转变初中生化学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05,(11),38-39+47。

[2]咸蕊 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的探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论文作者:单永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基于转变“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的初中化学课例研究——以沪教版初中化学《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论文_单永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