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球教练吴金贵谈中德足球的比较_足球论文

国际足球教练吴金贵谈中德足球的比较_足球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足球教练吴金贵谈中德足球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德论文,足球论文,国际论文,足球教练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吴金贵,这是一个在中国足坛十分陌生的名字。这位原浙江大学的青年教师,凭着对足球的一腔挚爱和执著,在5 年前踏上了艰苦的自费留学之路。而今,吴金贵终于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国际足球教练员学院院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从而成为中国足坛持有国际足球教练证书的第一人。

谈起中德足球的差异,吴金贵的感触比谁都深。

我们对德国足球向来有种“特别的感情”,来中国的“洋教练”大多是德国人,中国球员去的最多的也是德国,现在德国又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个“国际足球教练”。中国足球莫非是真的想循德意志模式?

独立的俱乐部

目前中国的足球俱乐部的情况是谁有钱,谁就是老大。不仅可以买断俱乐部的名称,而且想要谁,想解雇谁,全凭俱乐部老总一句话。

德国(包括欧美足球强国)足球俱乐部的名称却是永远不变的,如拜仁慕尼黑,云达不莱梅、汉堡、法兰克福等俱乐部,都有着百多年的历史。它们不会因为投资老板的改变而改变。企业老板哪怕投资再多的钱,也买不动俱乐部的冠名权,而只能加入俱乐部的董事会。作为董事会的一员,在董事会里他有发言权,但不能起决定作用。俱乐部里一切重大的事情,聘请和解雇教练员,买卖球员,确定联赛成绩目标等,均由俱乐部主席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俱乐部主席的任期为四年一届。作为对投资方的回报,俱乐部为投资商家做广告:通过球员比赛服装广告、球场广告牌广告、电视广告和请球员到赞助商家去参加活动以达到促销目的等方法。

当然,初期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尚无力发展出完全独立的“人格”,它像初生的虫卵,只能依附于人。但可以想象,足球产业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完整地独立,我们不能急。

严格的塔形结构

在德国每个足球俱乐部球队,都有严格而规范的塔形结构:即成年队、青年一队、青年二队、少年一队、少年二队、儿童队。少年队和儿童队每周训练3次,周末比赛一次;青年队每周训练5次,周末比赛一次。目前德国6——14岁年龄段的球队有4万多支,14——18岁年龄段的球队有2万多支。如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除了有一支成年队、 两支青年队外,在整个拜仁慕尼黑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学里,均有少年队和儿童队,每逢周末各校之间进行规模很大的足球比赛。所以俱乐部球队是一个基础很大的塔形结构。成年队打比赛所赚回的钱,必须严格按比例提供给青少年和儿童队使用。所以德国的青少年儿童队所享有的训练比赛设施,与成年队完全一样。在德国俱乐部买进一名最一般的职业球员至少要200万马克,而自己培养一名球员,最多只需要几万马克。 所以德国足球俱乐部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资金投入上是绝对不会吝啬的。

我们已不知道有多少次呼吁有关方面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职业化足球下的俱乐部,应该承担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这是俱乐部发展之需要,更是俱乐部之业务。这也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这应该是硬指标!

教练从何而来

在中国足坛,球员退役后即当教练,甚至担任主教练也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事。这种师傅带徒弟般的执教模式,在中国足坛已沿袭了几十年,如此“近亲繁殖”的结果,导致了中国足球教练水平长期没有根本性提高。目前有关部门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中国足协国家队管理部官员认为,中国足球开展职业化之后,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未有明显提高,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教练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今年的海埂春训期间,中国足协开办了一个短期的教练员上岗培训班。但无论从内容、形式、规模程度等方面讲,均与德国的教练员培训班相去甚远。虽然中国足协今年规定,未经培训不能带队执教,但翻开今年国内甲级联赛秩序册,可以在教练员一栏中发现不少熟悉的球员姓名,如前卫寰岛队的徐弢、赵发庆,上海浦东队的李晓、唐全顺,河南建业队的门关峰,广州松日队的吴方等。而在德国,哪怕是很有名的球星,也不可能在退役后就直接成为足球教练员。一代球星贝肯鲍尔可谓享誉世界足坛,但由于他没有获得教练员证书,所以当前西德国家足球队需要他时,他也只能以领队身份执教队伍。在德国由运动员晋升到教练员是有严格程序的。即在执教球队之前必须先到德国足协下属的分会进行进修。然后在执教时间满2年后, 才有资格进入足球教练员学院进行10 个月的强化性学习,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教练员许可证,并拥有在职业队的执教资格。

这似乎是一个原始的问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国际上很多知名教练都曾是运动员,纯学院派的教练凤毛麟角,但如果把运动员到教练的演变,简单到自然过程,那就差矣。教练懂的应该比球员多得多,而其中又有很多非经验所能累积,更何况实践经验也必须经过提升与质变。提高教练水平,抓教练员培训是关键,是正规、严格、长期一贯的,而不是临时、形式的、应时的培训。

教练的最大压力

当教练员取得执教许可证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还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每逢世界杯、欧洲杯、国内甲级联赛等重大比赛结束后,德国足协均要主办由冠军队教练和著名教练讲课的足球教练员学习班,每期三天(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连办几期,使每个职业队教练均有机会学习,了解世界足坛最新动态,更新足球知识。此外,在德国每个足球教练必备由德国足协主编的《足球训练》杂志(该杂志每月一期)。如果哪个教练不学习新东西,无异于自砸饭碗,哪怕是名教练也一样。有两位“经验型”教练被其所在俱乐部解雇的例子就是一个说明。奥托·雷哈根是德国足坛响的名教练,他在云达不莱梅队的16年中,当了14年的主教练,并几次夺取甲级联赛的冠军,可谓相当不易。去年拜仁慕尼黑队聘请他担任主教练,并与他订了三年的执教合同。结果雷哈根只率队打了半个赛季,便被俱乐部赶下了台。因为俱乐部认为雷哈根的一套东西早已过时,而他本人又不愿意接受新知识,觉得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已经足够用了,最后只好屈尊去了一支乙级队执教。另一位吕贝克是德国十大足球名教练之一,他曾是德国甲级队中最年轻的主教练,曾执教过拜仁慕尼黑队、法兰克福队、 前西德国家足球队等。1994年他被聘出任勒沃库森队主教练后,也因与雷哈根的同样原因,结果今年5月被俱乐部解雇, 至今还是一个失业者。所以,在德国如果教练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方面会受到足球市场经济的惩罚。另一方面,德国足协的教练委员会将以行政干预手段,监督教练员必须不断学习。相比之下,我国足球教练员在这方面的差距颇大。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一是中国足协没有举办定期定点的教练员培训制。往往是俱乐部总经理、管理人员不时碰头开会,而教练员的业务学习和交流少得可怜;二是训练与科学严重脱节,由于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所以教练员只能凭经验,凭个人感觉来制订训练计划。导致训练针对性差,质量不高;三是教练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名存实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身为中国足协教练委员会主任的张宏根,却因没有教练员上岗证,而只能以“执行教练”的身份执教广州松日队。

教练不多,所以选择地余地不大,所以教练的自我提高意识就变得淡薄。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中国足球“根子太浅”。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教练水平在最短时间里得以提高?看来首先可以给教练施压,想想办法,如何施压。

如果说在德国正是因为教练员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使德国足球一直处于世界足坛前列的话,那么,中国足球教练自我感觉良好,外部缺乏危机感的现状,则是导致中国足球长期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标签:;  ;  ;  ;  ;  ;  ;  

国际足球教练吴金贵谈中德足球的比较_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