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应试培训--1999年高考物理考试的启示_高考论文

高考与应试培训--1999年高考物理考试的启示_高考论文

高考与应试训练——1999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物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是我国政府的既定国策,宣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势,但真正落实却遇到不少阻力。究其原因,与高考的指挥棒不无关系。尤其教育行政部门对各校各个学科的成绩“排队”以及社会的压力,逼使教师不适当地强化对学生的应试训练,夸大了“题海”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单方面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题的指导,从而严重削弱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以及教学的教育功能,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今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试卷解答所传出的信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值得认真研究。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变化

今年物理试题在近年来逐渐减少总题量的基础上,比去年又减少了一道,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每题的解题时间,也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分析、思考的时间;今年选择题的题量虽然仍与去年相同,但总分值大大减少,题目难度进一步降低;计算题的题量与去年相同,总分值增加了12分,但题目的难度并没有增大,且没有学生无法下手的题目。

今年的物理试题中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有所增加,如5、6、7、10、14、21、22等题在不同程度上跟实际问题相联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题目所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试题中不少题目来自课本的内容或习题,但又不是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或模仿,重在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能够理解,物理过程能够分析,运用的物理知识及表达确切。如,第5题是在课本中叙述的光线经过地球大气层发生偏转导致人们可以看到地平线下方的太阳这个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相比”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就要求学生对原有的现象真正理解,才能正确解答。

在一些题目中(尤其在实验题中)体现了高考试题“尊重教学大纲,又不囿于教学大纲”的精神。如17题,考查50分度的游标卡尺,19题考查了单刀双掷开关的运用,并将伏安法则电阻的原理扩展到运用并联电路的特点测电阻。

对“主观题”解答要求有所提高,尤其第20题“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一方面将过程简化为“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简洁明晰的思路;另一方面,“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这一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同时严格地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运用文字、数学公式正确表达物理内容的能力。

对应试训练的启示

既有考试,就有应试,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以应试为中心”,从高一开始就进行“强化训练”,搞“题海战术”,大量布置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又造成学生只会模仿,缺乏真正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从“应试”的角度看,也是事倍功半。况且,在目前广为泛滥的题海中,除了存在大量的偏题、怪题之外,还有不少的错题。它们中除一部分是排版与校对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外,还有出题者本身对物理概念理解的错误:如,有的题目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说成是“每16个原子核中都有8个发生衰变的时间”;有的题目的解答过程将变化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当作有效值来使用。这样的题目不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今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总题量的减少,提供给考生相对以往较为充裕的思考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题海的功能。没有偏题、怪题,而立意清晰的题目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自己加以解决,无需依靠题海;个别新颖的题目,题海中也没有,但由于文字严谨,过程叙述明晰,素质好的学生有能力解决。因此,应当摒弃题海战术,采用更加有效的应试训练途径。

首先“高素质”是具有较强应试能力的基础,在高中的头两年,应当特别注重打好基础。中学物理教学重在“理”,即“理清思路”,“说清道理”,提高“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道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由来,不仅知道“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例如,在讲解游标卡尺的时候,一些老师常常仅重视它的读数方法而不重视读数的理由。93年第一次考查了精确到0.05mm的游标,许多考生不会读数,结果大家都重视起2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但今年却考查精确到0.02mm的游标,又是考倒了一大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该这样读数,因此无法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如果在卡尺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观察到10分度卡尺的“游标上将9mm10等分,因此每等分0.9mm”;再认识“游标的每一刻度跟主尺上每一刻度相差0.1mm,将游标的第一格与主尺的第一格对齐时,游标就移动了0.1mm,……因此,游标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对齐,就意味着游标移动了点几毫米,也就是读数是点几毫米”,从而理解读数的原则。则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对于第7题,如果真正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的道理,就不难将正确选项"C"选出。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概念、定律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它们往往都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时候,要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与相应的实际模型、实际物理过程进行“互换”,并能够用来解决一些“真正”的实际问题。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4题也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一道题,然而如果仅仅将该题“运动员”改变成上抛的小球作为运动的主体,即运动员的重心就是“小球”(其实就是将运动员理想化为质点),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变成容易的题了。说明学生缺乏这种转换的能力。其实,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它更是体现了学科学的“归宿”。只有让理论用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他的疑惑的时候,他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因此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还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催化剂。

在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的时候,首先要抓好基本功。如必要的书写和作图的要求与规范,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性和正确的表达能力等等,要求要严格,一丝不苟。今年高考物理试卷计算题的难度不太大,得分率却不高,解题思路混乱,表达不清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解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合理规划,作业布置应当“迫使”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但切忌过早使用难题,超越学生能力的难题,学生无法独立解决,只能依赖教师讲解,好的学生可以模仿,困难的学生无法应付,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反复讲解的问题,过不久学生就遗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是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

要十分重视高中物理中最基本、处于重要位置的知识以及用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固然从物理知识的全局看,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量的传递与守恒是较之牛顿定律更加普遍的规律,但从高中物理的范畴看,牛顿定律以及用以解决的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才是重点。其理由如下:

1.高中物理从初中的主要讨论平衡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转变为主要讨论非平衡态(变速运动),但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只能解决均匀变化的非平衡态(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不属于这个范畴,但由于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从运动学角度相似于匀速运动。实际上,当把力学规律用以解决点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时,也是重点解决此类问题(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在固定点电荷为中心的电场或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

2.作为能量转化和动量传递的主要数学表达式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在高中物理中是利用牛顿定律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推导出来的,然后加以推广(推广过程并没有严格的推理);甚至动量守恒定律也是从牛顿定律中推导出来。因此,在高中物理中,牛顿定律以及用它解决的恒力作用下的质点运动问题显然是更加重要、更加基本的问题。

3.用牛顿定律解决恒力作用下质点运动时,如果恒力分阶段发生变化,则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不同阶段所提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规律加以解决。这对于学生养成分析的习惯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今年高考物理试卷第22题所描述的电荷的运动就是:①从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②作初速度+x方向、加速度+y方向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类似平抛运动)③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在第一阶段根据牛顿定律由电场力求加速度,再运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分别求得1.0s末的速度(也是第二阶段的初速度)和位置;第二阶段根据牛顿定律由电场力求加速度,再运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以及运动合成的知识,分别求得2.0s末的速度(也是第三阶段的初速度)和位置;第三阶段则先从运动学规律求得运动的加速度和质点的最终位置,再运用牛顿定律求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确定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如果学生平时不是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要完整地解决这道题也并非易事。

在今年试卷的论述、计算题中有3道是属于用牛顿定律解决恒力作用的问题,还有1道是电荷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虽然今后并不一定如此集中,但强调以牛顿定律以及恒力作用的问题为重点,并以此培养学生分析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本文涉及的是今年高考试题的启示,因此重点从改善应试训练展开。而笔者真正的愿望是以此为契机,不仅摒弃题海,而且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物理教学中不但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接受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作出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高考与应试培训--1999年高考物理考试的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