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01
随着国际原油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低价位运行,石油工业的发展似乎被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石油工程施工服务、石油地质勘探开发、油田开发生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走向了“停顿”厚积待发的状态。这一严峻形势给石油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中石化俄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服务却逆势而发上,已经形成了中石化石油国际工程服务一个新起点,打开了油田地质开发、油藏评价、油田开发海外国际项目技术服务的新局面,给中石化的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打了一针强心剂。
一、俄区国际石油项目实践拓展背景
近年来,中石化大量购买哈萨克斯坦国家的石油区块,全面推进和实行中石化海外石油项目运作的管理模式。由于俄区国际石油钻井项目发展时间较长、国际化程度较高、装备、技术、管理相对成熟稳定,而地质开发、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田开发生产等领域的国际化进程起步较晚,除了技术、装备、管理上的不足外,外籍员工在技术的提高和应用、生产管理、人员培养和合理使用等方面呈现出管理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在油田生产上,先进的技术引进滞后、石油装备相对老化、石油工业整体技术相对薄弱;油田后期的维护、作业、增产、提效能力不足。
俄区国际项目当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国际石油技术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和各项管理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俄区中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俄语语言能力相对较低,国际项目上历练时间较短,缺乏国外现场工作经验。如何使当地员工和管理人员、中方员工和管理人员快速成为懂管理、技术、操作、生产复合型人才,给国际项目培训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二、俄区国际石油项目培训新模式与实践
(一)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国内国外培训同步启动运行
根据俄区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人员构成,2016年下半年中原油田培训中心正式启动哈萨克斯坦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培训项目。在充分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为中石化国际勘探的哈国6大油区(FIOC、KKM、SPC、SZK、PPC、Arman)外籍员工制定中期和远期培训规划及实施措施。哈方石油工程的管理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全人员来华进行专题培训。
同时在培训中心同步启动哈萨克斯坦项目中方人员国际石油项目培训。对中方员工采取“语言+技术”模式,全面开展石油专业俄语、俄区石油工程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介绍与实践。哈国的石油地质、勘探开发、油藏评价、采油技术工艺、修井作业、油井服务和油田发展等全方位培训和生产技术的实习指导培训。由此“双轨三段”式培训模式应运而生。
(二)“双轨三段”式培训培训模式的实践
深层次剖析国际项目运行上的人力资源、技能、操作、管理、HSE等各方面的优缺点,以技术程序、现场管理程序培训为根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和全方位的培训课程设置。一切从项目的实际运作着手,学员的岗位工作为重点,通过“语言+技术”分阶段、分层次、分岗位,进行“双规”和“三段式” 培训模式。从石油工程理论、石油现场技术、石油现场操作三个方面展开具针对性的各类培训班。
1、现场考察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2016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六大油田区块的工程技术高级管理人员进入中原油田进行全面现场考察和培训。由于是高层技术管理人员,我们采取先进行课堂研讨和技术交流与研究授课式培训。后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采油四厂从油藏评价的探讨到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展开一系列的现场考察和交流,再回到教室进行理论性回顾、深层次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场交流和实践相结合
2017年3月哈萨克斯坦六大区块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采油二厂、采油四厂进行全面现场考察,技术交流及现场培训和现场实践。通过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的电泵车间的参观学习、采油二厂注水、注二氧化碳技术的实践到采油四厂数字化监控信息管理流程的技术交流,使哈国员工全程了解、动手实践每一项工艺流程、对国内油田开发的工艺技术、增产措施有了整体运行的管理观念和系统技术体系。
2017年9月哈萨克斯坦六大区块的QHSE安全管理人员进入中原油田进行全面现场考察,技术交流与研究及现场培训。由于是安全管理人员,我们除了通过课堂研讨中哈两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差异,把中石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对外籍员工进行讲解。同时在中原油田消防急救中心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练。其中包括石油现场消防、急救、H2S防护、逃生、采油现场安全、地震防护的现场交流、实际演练和个体实践,使学员亲身体验、实践、理解油区安全的预防措施、现场交流、现场解决安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问题,相互借鉴、经验分享、共同提高。
3、现场教学和观摩相结合
2017年7月哈萨克斯坦六大区块的现场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从局级层面的油气田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的培训到观摩二级单位层面的采油厂现场参观考察油田井站管理、新工艺技术施工现场、信息化改造、人工成本优化技术交流,再到现场车间观摩如何修旧利废车间、场地、修旧利废考核等;物资管理是如何降库存与物资调剂,以及现场培训提高采收率,使哈国员工受益匪浅。
4、“三段式”中方员工培训运行
依据俄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技术需求、管理需求、操作技能需求和加快市场拓展和技术转型需要,与外籍员工国内培训项目的运行同步启动中方员工的俄区石油工程项目的培训计划与实施。由原来单一集中、脱产式培训创新为“集中脱产的语言和技术培训﹢分散式岗位指导自学与实习﹢集中强化培训与实践”的“三段式”培训模式。与外籍员工的国内培训时间上遥相呼应、培训课题上相互分享和借鉴、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同步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全新的培训模式有效化解了培训和生产的工学矛盾。
5、应用效果
通过 “双轨三段式”的培训模式,先后完成了外籍员工《油田生产管理层采油培训》、《延长检泵周期》、《降本增效》和《QHSE体系》项目培训,累计培训40人,培训收入达60余万元。基本上解决了哈国国际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知识,技能和各项管理上的部分缺陷与不足。同时中方员工培训也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潜力,确保培训效果和岗位工作的有效结合,为油田开拓海外市场提供知识扎实、语言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在此项目运作中我们同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行深层次的交流、专题探讨各区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培训效果的意见反馈,目前各个项目反映效果很好。
三、思考与感悟
从2016年至2017年为期四期的哈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中方哈国项目人员的培训使我们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培训内容的精细化和丰富性不能一蹴而就,单一的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俄语区石油工程现场的迫切需求。
(二)外籍员工的管理、技术和操作培训应与中方员工的语言、技术培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才能保障石油国际工程项目的持续高质运行。
(三)精准建立和创新实战性课程体系是我们永恒的课题。石油工程管理、技术、操作和安全覆盖面宽,岗位层次多、国际区域跨度大、文化冲击强,培训周期短,对于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应用新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论文作者:毕雯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现场论文; 石油论文; 项目论文; 哈萨克斯坦论文; 员工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