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许丽春 沈笈洪 傅建国 连丽惠 林丰 黄小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厦门市6个区的各1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693名老年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目前处于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人数分别为687人(99.1%)、5人(0.7%)、1人(0.2%);由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P =0.005)、目前居住情况(P =0.015)、经济来源(P =0.005)、目前月收入水平(P =0.024)、医保类型(P =0.000)。结论 厦门市老年人目前以居家养老为主。

〔关键词〕 养老方式;居住情况;经济来源;月收入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无疑是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1〕。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2〕,现已迈入深度老龄化时代。据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厦门市老年人口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更好地整合和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是首要前提。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养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针对厦门市且从厦门市城乡老年人角度出发的非常少。本研究调查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2017年10~12月厦门市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每个社区抽取125个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年龄≥60岁;②厦门市常住居民,在本市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③无认知障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有卷问卷693份,其中男273人,女420人,年龄60~86岁。

4.合作基础。任何市场主体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农业价值再造,必须寻求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联合体组建、农村产业融合都是在达成合作协议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和落实要素优化配置,即相互融合的程度。首先,增值收益在主体间的平等共享,成为促成合作的先决条件。其次,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共担机制,以最小的代价使各方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

1 .2 调查工具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邀请4位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的临床护理专家修订而成。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老年人目前的养老方式。

1 .3 调查方法 对调查人员开展集体统一培训,熟悉问卷内容和注意事项;现场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回收问卷过程中检查其完整性、逻辑性,剔除不合格的问卷,以确保问卷质量;数据由调查人员进行双录入。

其二,历史传统生成的危机性。城市社会与历史传统的连续性问题是指,历史作为过去式是不是标志着落后?城市社会的自身传统如何形成?是否可以用一个城市标准作为所有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否意味着东方文明向西方文明学习?就当下而言,城市发展呈现出这样的特征,即历史传统被精英文化所控制甚至抹去。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既有历史文化的消失与压缩,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的历史文化形成的动力缺失,从而造成城市精神危机。例如,既有历史文化中的春节,家乡的与城市的始终是两个味道;返乡文化和春运文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新的历史文化。如何构建新的历史文化仍然是今天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1 .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 2检验。

综合各种方式的优劣,在该系统设计中优先选择WIFI指纹定位方式。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位置的指纹识别方法的定位精准度远高于基于三角定位的方法,这是由于指纹识别的无线定位不需要AP的具体位置和AP的信道。因此,不管是在实施难易程度上还是定位效果上,WIFI指纹定位都具有更高的优越性[2]。

2 结 果

厦门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2011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组成,并对每种养老方式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4〕。随着社会的发展,居家养老功能被不断弱化,但目前在我国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漠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5~7〕。机构养老以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为主,政府投资为主,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建设相关设施〔8,9〕

表1 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n (%)〕

续表1 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n (%)〕

3 讨 论

不同年龄、目前居住情况、经济来源、目前月收入水平、医保类型的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本调查结果与朱蓓等〔10〕对1 785名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孝”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不可磨灭,中国“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长大后,有责任也有义务赡养自己的双亲。②许多老年人认为选择入住养老院会使得自己的子女被外界指责不孝顺,并让自己以及子女被别人看不起〔11〕。由于以上所述的原因,使得机构养老在目前养老建设中显示出诸多的不利。

本研究结果与林桂红等〔12〕对太原市183位老人的养老方式选择及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年轻老年人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好,具有自我照顾能力。②总体上居家养老成本相对较低。由数据分析可知,有退休经济来源,且收入较高者,选择非家庭养老模式较多。可能是收入较高者比较在乎生活质量,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愿意选择服务质量好的社区养老或者机构养老;而收入较低者,往往更多选择家庭养老,以减轻经济负担〔13〕。③居住地为农村的更偏好于家庭养老。这可能与农村其他养老方式场所的建设有关〔14〕,许多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养老机构是新兴事物,在发展初期会因为诸多质疑而受到阻碍,没有发挥到应有的养老作用。也可能是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而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思想观念进步,容易接受新事物〔15~17〕,并且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对新型养老方式的认知度较高,同时,高文化程度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社会化养老的支付能力较强〔18〕。④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类型的更偏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可能是:因为具有城镇居民或职工医保的人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且生活的节奏与方式与儿女的节奏比较契合。甚至很多人需要帮助儿子或者女儿照顾孙子孙女,在家庭里充当照顾者的角色。

建议:①政府应该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合理优化家庭养老的环境与配置,积极建设适合家庭养老的老年活动中心等,加大对家庭养老的补贴与支持,积极发展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以缓解老年人“看病难”,“拿药难”等难题。②厦门市养老意愿干预应以低文化程度老年人为工作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者思想观念落后、对新型养老方式认知度低及经济收入低的特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使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提高老年群体对新型养老模式的认知度,落实养老保障,从经济上强化低文化程度老年人群的社会化养老意愿〔19〕。③在现今的护理教学方面,也应积极重视老年护理学与社区护理学的学科建设。积极的,正确地引导更多的同学加入老年护理与社区护理中去。为养老护理服务行业输送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也提醒在一线从事老年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护理工作者,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养老方面的国家政策与相关医疗信息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老年人的信息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对现代网络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的老年人的宣传。正确地指导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使老年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以便早日形成以家庭为主导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刘晓利.朝阳县农村家庭养老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2 Yin X.Population aging predi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rend extrapolation model〔J〕.Aging Res,2015;2(3):15-21.

3 厦门市统计局.厦门市人口发展特点与趋势〔EB/OL〕.(2012-11-08).http://www.stats-xm.gov.cn/tjzl/tjdy/201211/t20121108_21423.htm.

4 李敏,王凤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及建议〔J〕.党史博采,2012;(4):33-4.

5 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12-16)〔2015-08-28〕.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6 封蔚,冯爱成,单雪晴,等.疗养院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13;7(5):353-4.

7 胡芳肖,李蒙娜,张迪.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方式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57-64.

8 周湘莲.我国多元养老主体责任体系的构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4):57-61.

9 蔡山彤,敖楹婧.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基于成都的社会调查〔J〕.人口与社会,2016;32(3):23-35.

10 朱蓓,钱香玲,胡斌.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72-5.

11 罗梦云,梁会刚,董媛媛,等.641名上海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5):679-83.

12 林桂红,石志敏.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6):755-7.

13 袁晓丽,何英,江智霞,等.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745-7.

14 胡杨名,何银花.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30(6):109-13.

15 刘兵.济南市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69-73.

16 宋红玲,陈志菊,顾桐语,等.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24-6.

17 董华蕾.城乡居民养老模式及养老意愿调查〔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

18 杨晓龙,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2):160-5.

19 蔡婷,韩耀风,陈炜等.厦门市老年人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801-3,380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9)09-227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09.071

基金项目: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重点调研项目(2017年度)

通信作者: 黄小进(1973-),男,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研究。

第一作者: 许丽春(1976-),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循证护理研究。

〔2018-12-16修回〕

(编辑 杜娟)

标签:;  ;  ;  ;  ;  

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