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论文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论文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

汤丽琼 邱哲彦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近年来,赣南地区在“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相互促进。赣南地区是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最早的试点地区,现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对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对于推进全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 赣南地区;和谐新农村;生态经济型

1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

自2004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赣南地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提出的生产生活、村容乡风及管理等5个方面的新农村建设内容以及建设包含村镇、产业、农民、经济组织、风貌和领导班子等的“五新一好”的目标要求,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

1.2 科学总结和实践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

赣南地区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不动摇;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遵循“五新一好”和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干部做好服务,社会普遍参与,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1]

影视营销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品牌,增加影视拍摄地的知名度,激发人们前往当地观光游览。电影《非诚勿扰1》让原本不为人知的杭州西溪湿地名声大震、《非诚勿扰2》捧红了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就是明证

2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生态破坏趋势仍在继续

赣南地区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型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给生态保护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农用化学品的污染作用并未降低,耕地质量下降。同时,近几年的脐橙炭疽病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果实质量、产量。此外,赣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区之一,但赣南地区稀土开采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池浸工艺,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赣南地区水资源萎缩、断流现象时有发生。

2.2 经济建设不完善

2.2.1 经济行为短期化。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较低,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社会生产中注重短期经济利益,缺少理性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产品如化肥、农药等,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或者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带来了水体和土壤污染、湖泊和河流富营养化、土壤板结等问题。

2.3.3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尚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大部分村民根本不关心、关注村庄事务,参与程度不高。

2.2.2 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农民农业生产产值不高,因此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大。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政府此项财政投入往往又难以满足实际农业生产所需。

对田口法快速充电法的参数设计,也即通过实验来对充电过程中的中5个阶段的各个电流进行优化。由于在参数设计中,正交设计能够寻得最优点,因此本文选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按照正交表1来执行锂离子电池充电的实验过程。

2.3 民主管理水平滞后

广彩纹饰多样,大多为定制产品,产品随着各地区的审美倾向和各阶层人群的需求而变化,表现出岁无定样的特征。

2.4.1 对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欠缺。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政绩观的影响,当前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短期显性功绩,忽视文化建设,缺乏实际有效的建设措施。

从此以后,我便进一步探究洋学的蕴奥,并阐明真理的性质,心中隐隐发誓了以后要建立一种新宗教。尔来,岁月忽忽,已过了十余年的星霜。其间我最致力于哲学研究,追求在其界内发现真理的光明,亦经历了数年之久。一日有所大悟,便知我十余年来刻苦渴望的真理,不存在于儒佛两教中,亦不存在于耶稣教中,只存在于泰西所讲的哲学中。此时我高兴得几乎不可计量。恰如哥伦布在大西洋中发现陆地的一端之时。至此十余年来的迷云始开,感到犹如脑中豁然开朗。

2.2.3 建设科技水平偏低。作为全国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南地区长期以来较为闭塞,科学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管理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阻滞影响。

2.4.2 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较少,且投资仅有少部分用于发展文艺创作或者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缺乏固定性,严重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2.4 村庄文化建设滞后

2.3.2 公开缺乏规范性。当前,大部分村庄都设置了村务公开栏,但公示栏内容更新速度慢,长时间不更新现象时有出现,无法真正地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同时对村民参与村务带来了不利影响。

2.3.1 重制度建设,轻具体落实。近年来,赣南地区制定的新农村建设相关制度较多,但具体的贯彻落实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3.4 对管理工作监督不足。赣南地区各农村都建立了一定的管理监督制度,但实际执行却并不到位。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督检查的结果难以为后期的有效评估和责任追究查处提供支撑。

2.4.3 文化工作人员缺乏。当前,赣南地区农村文化工作者数量较少、素质偏低,而且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专职工作者尤为不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农村文化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创新力度不够,难以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重视力度不够

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更多体现的是长远效益,短期效益显现较难。因此,部分政府官员和农民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上重视不够的问题。在面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个两难选择题上,往往更多倾向于经济效益。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上,更多追求短期效应。重视度的不足和先导认识的不足必然带来贯彻执行上的不到位、不彻底,影响新农村建设效果[2]

3.2 缺乏全面系统规划

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一直在路上,但究竟路在何方、何时得以实现,目前缺乏较为科学具体的统筹规划。建设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科学谋划、全面部署、系统推进[3]。但是,当前赣南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并不够明晰,难以科学有效地指引建设的更好推进。

依托大仪共享平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以课题组为核心应用圈,逐步辐射到校各大院系、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或个人;从支撑科研到服务教学、课外实践,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大仪共享平台运行两年多以来,得到周边院校、企业专业人员的逐步青睐,设备利用率稳步提高,取得预期效果。

3.3 缺少有效结果评估

评估是前期成效统计和后续修正工作方向的必要环节。当前,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推进中成果评估工作开展不到位,评估难度较大。结果评估的缺失和不足,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动力,也严重影响着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良.生态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J].农村经济,2007(9):104-106.

[2]成思危.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2.

[3]高波,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0-42-2

基金项目: 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9年度项目“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赣南新农村为例”(19119)。

作者简介: 汤丽琼(1967—),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绿色产业与生态经济;邱哲彦(1985—),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

标签:;  ;  ;  ;  

赣南地区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