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研究进展_用户研究论文

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贡献论文,知识论文,用户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社区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为社区用户知识交流和互动提供平台。基于此平台,用户发展社会网络关系以及寻求个人目标的实现。用户间的交互是网络社区存在的必要前提,而用户的知识贡献是网络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网络社区的核心价值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网络社区知识贡献的研究较为活跃,本文对国内外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理清网络社区知识贡献研究的基本脉络。

1 知识贡献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知识贡献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Kumar和Thondikulam的定义,他们将知识贡献定义为知识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的转移或分享,并且认为知识贡献有一系列方式,如提供新的技术信息、撰写书籍或电影评论以及分享投资信息等[1];Cummings等指出,网络社区知识贡献是通过网上社区提供知识给他人,其行为涉及提供帮助他人的专业知识、协助他人解决问题、发展新观念等[2]。国内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有关培兰等人的定义,他们认为知识贡献是指提供新知识,知识贡献与知识共享是紧密相关的,知识贡献是知识共享的前提,而知识共享又为新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曹兴等将知识贡献定义为通过各种手段共享各类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可能是信息、观点、建议、专长或经验等[4]。以上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知识贡献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和分析。

综上所述,对于知识贡献的理解有以下几方面:(1)知识贡献是知识的转移和学习。知识共享不仅要将信息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还应帮助接收方消化吸收知识,并发展新的行为能力。(2)知识贡献是一种知识沟通与互动过程。知识贡献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拥有者“外化”和“内化”知识的过程。(3)知识贡献是知识的转化与创造。这种观点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内化等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贡献过程,且贡献的结果就是创造出新的知识。(4)知识贡献是一种交易行为。如同商品与服务,知识贡献过程是知识市场的交易过程,买方和卖方为了有形或无形的回报进行交易,如金钱回报、获得名誉和期望的社会交换。

基于以上学者观点,本文认为网络社区知识贡献是指网络社区用户通过各种途径(如个人博客、微博、问答平台等)表述或提供各类知识(如观点、专业知识、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互动。所提供的知识能经过网络社区用户的消化吸收,实现知识的转化,甚至是知识的再创造,而最终形成网络社区的知识财富积累。

2 网络社区中用户知识贡献研究内容分析

Web 2.0环境下的网络社区为用户提供了新形式的互动交流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用户交流沟通模式,也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传统途径,已成为用户生产、获取、交流、贡献信息与知识的网络平台[5]。围绕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多角度研究,本文从内部因素(用户动机)和外部因素(障碍和推动力)出发,将影响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 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动机

知识贡献参与者是知识贡献最主要的因素,而动机则是影响知识贡献的关键。探究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动机,对管理用户知识贡献有指导性意义,也是信息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动机因素实证分析方面的文章最多,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验证模型,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依据学者们所基于的理论,对其所作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归纳出7个主要的研究视角,如表1所示。

(1)基于社会技术角度的研究。社会技术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或一定社会阶层接受、使用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而实现改造社会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6]。社会技术不但是网络用户交互的基础和媒介,还是网络社区支撑机制的关键因素。许多学者从社会技术角度出发,探究了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重要影响因素。Wasko和Faraj指出,声誉、利他主义、互惠以及参与兴趣是激励用户进行知识贡献的关键因素[7]。Kankanhalli等基于电子知识库研究了影响知识贡献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同时,他们证实了外在利益包括成员互惠和组织奖励,内在利益包括自我知识效能和助人所得乐趣[8]。Jappesen和Frederiksen通过研究提出,用户经验、所得认可和个人偏好是用户知识贡献的个人动机[9]。Mahe Agarwal也作了相关研究,发现个人动机的关键因素有社会关系、专业地自我表达、荣誉利益和社会资本[10]。Sangmi Chai等运用社会技术方法,通过研究指出,社会系统因素如民族文化、社会连带和网络社区归属感对用户知识贡献有积极影响[11]。

(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1995年,Bandura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在探究个体行为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其强调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社会环境三者是动态交互影响的[12]。Wasko和Faraj提出,自我效能感能给参与知识贡献的用户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是知识贡献尤为重要的推动因素[7]。Chen C J等发现,用户知识贡献受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知识贡献的自我效能感、感知的适应性和感知的关系优势等;环境因素包括用户间的信任和互惠规则[13]。Fan-chnan Tseng等发现,网络社区成员的效果期望、个人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成员间连带作用的强度对知识贡献行为有直接的积极影响[14]。

(3)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Bagozzi和Dholakia认为,社会认同因素通过强调目的的重要性来激励用户参与网络社区交互,并且个人对于网络社区知识的贡献,显示出其对于所参与的网络社区显性的或隐性的认同[15]。Chiu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网络社区中社会认同能有效地增加用户知识贡献的数量[16]。Kathy Ning Shen等也通过研究证明,社会认同对网络社区成员知识贡献有积极影响。由于社会认同理论主要从认同过程的目的性行为出发来探究知识贡献,这可能会忽略个人行为的冲动性和自主性等因素。Kathy和Angela等在研究中提出,共同的意识,如感知的社会存在,能促使较为感性的理解,从而促使持续的知识贡献[17]。

(4)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Ryan和Deci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了网络社区知识贡献的用户驱动力,并提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部规则三种类型的动力因素[18]。Jie Lou等认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外部规则以及内化的外在激励等动机因素对网络知识贡献的数量和质量有不同影响。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知识贡献数量的奖励能有效地提高知识贡献的数量,而对于知识贡献质量的奖励不会直接促使用户贡献出更高质量的知识。同时,他们还提出学习是内化的外在激励的一种尤为重要的形式,其对于知识贡献的数量和质量均有积极影响[19]。

(5)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Kelman的社会影响理论认为,顺从(Compliance)、认同(Identific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塑造了个人行为。Wasko和Faraj探究了社会资本对网络用户知识贡献的影响。他们发现当用户感知其自身知识贡献行为有助于提高其名誉时,或者当用户对于该网络社区有较为强烈的归属感时,用户倾向于积极主动地贡献知识。与此同时,作出贡献的用户不会有从他人那里得到回报或报酬的期望[7]。Chiu等研究得出,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贡献受社会资本的影响,其社会资本具体为社会关系、认同、信任、互惠以及共同的目标和愿望。同时还发现个人期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6]。Szu-Yuan Sun、Teresa L.Ju、Hao-Fane Chumg等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并结合用户动机和习惯,提出如果用户认为互惠、有中心性、乐于助人以及在所在领域有经验,用户将更乐意向虚拟社区贡献知识[20]。

(6)基于感知身份验证理论的研究。感知身份验证是指网络社区用户的期望,也即用户认为其能用自身的网络社区身份实现成功地交流和互动的程度。Shih-Wei Chou提出网络社区用户认为能以社区身份成功交流的程度是与知识贡献行为积极相关的,二者直接相关以及通过满意度媒介间接相关[21]。Ma和Agarwal提出,虚拟共处、持久标签、自我展现和深度剖析能加强用户的感知身份验证,并且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知识贡献[10]。

(7)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社会交换理论以个人为研究主体,认为“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接触都应以给予和回报等值这一图式为基础”,人类的社会交往即是一种相互交换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为核心的理论体系[22]。学者Kankanhalli等人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认为,个人进行知识贡献的动机包括物质奖励、社区成员的尊重与信任以及互帮互助[8]。我国学者张兮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虚拟科研团队中,成员交换意识越强,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对知识贡献行为的正面影响越薄弱,并建议注重成员个人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交互作用[23]。

由上可知,有关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借鉴社会技术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来进行探讨研究,学科交叉性显著。就目前文献来看,从社会学领域借鉴的理论最多,心理学和社会技术学领域也有借鉴。

随着网络社区的社会化发展,知识贡献会更多融合交叉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逐步丰富知识贡献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障碍

相比用户知识贡献动机和积极影响因素的文献,对于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阻碍、推动因素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学术界研究最多的三个关键障碍为贡献过程、支撑技术和人际交往。

2.2.1 贡献过程

用户知识贡献过程是用户向网络社区表述、分享自身知晓或具备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用户体验、过程明晰度以及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式等。贡献过程把握不当,将阻碍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Ardichvili等认为,由于网络社区对知识贡献的途径和方式的清晰阐述不够,以及用户出于安全和保密考虑,不清楚具体哪些知识是不能分享的,这些都是阻碍用户知识贡献的因素[24]。Wang和Chiang认为,因为通过计算机难以获得重要的语境提示如肢体语言,故媒介交流遭受社会语境缺乏,这对于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知识贡献[25]。Shih-Wei Chou等提出,在虚拟社区中,同步性和实时性的缺乏将削弱社会准则对成员行为的影响,并将导致社会惰化效应。同时,他们还认为,由于社区成员的不同社会背景和个人观点,虚拟社区中对用户所贡献知识的理解比小组面对面交流时要更为困难[21]。

2.2.2 支撑技术

支撑技术是网络社区正常运营与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各种社区功能的关键之所在。没有良好的技术来支撑用户的各类行为与活动,这将会是用户进行贡献知识的最大阻碍之一。Ardichvili等认为技术资质或对技术的接受程度将影响知识贡献的数量[24]。Wei He和Kwok-Kee Wei在文献中提到合适工具的缺乏、搜索与查询的困难以及个性化的不足是知识贡献的制约因素[26]。之后,Shih-Wei Chou认为技术可能促使用户的不同行为,以及会使正在进行的社区活动产生不同的效果和结果[21]。

2.2.3 人际交往

网络社区的特点之一是可构建用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部分用户担心知识贡献行为会影响其人际交往。因此,担心人际交往可能成为制约网络用户进行知识贡献的因素。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研究,Ardichvili等通过研究发现,当个人认为自身具备的知识或信息不完整时,其会由于害怕遭受批评,害怕误导社区成员而回避知识的分享与贡献[24]。Garfield在解释个人不愿意在网络社区中分享知识的原因时指出,不理解知识分享对网络社区用户及其自身的意义所在之处是原因之一[27]。Bansler和Havn通过研究发现,个人避免给他人留下自夸的印象是其有时不愿意贡献知识或信息的原因,这是个人谦虚的一种表现[28]。

2.3 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推动力

推动网络社区用户进行知识贡献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涉及学科领域广泛。通过阅读知识贡献的相关文章,本文归纳出学者们经常提到的三个最为关键的推动力为网络社区文化、信任和支持性工具。

2.3.1 网络社区文化

网络社区文化是用户知识贡献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社区平台应把握好社区文化这把双刃剑,营造知识分享和贡献的社区文化。Ardichvili等提出,团体内和团体间的定位、担心犯错误、对于谦虚行为的理解差异以及权力距离等组织文化特征会影响组织成员知识贡献的形式[29]。Delong、Fahey L和Vestal W通过研究发现,支持性的组织文化与有效的知识贡献有直接联系[30-31]。Hackett认为在鼓励知识保护的组织环境中,该组织文化是知识贡献的第二大障碍[32]。基于上述研究,Vestal等进一步提出领导人的支持是解决上述障碍的关键[31]。

2.3.2 信任

信任是不考虑另一方的监督和控制能力,都愿意使自身变得容易受到另一方行为影响的一种意愿,这种意愿建立在该方对另一方将履行某种特定的、且对自身而言非常重要的行为的预期之上[33]。许多学者将信任描述为提高网络用户参与度的关键因素,如Chiu、Gefen和Arinze等[26]。在网络社区中,与知识贡献有关的信任有基于个人知识的信任和基于制度的信任两种类型。Tschannen-Moran和Hoy认为,个人知识基础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任者和被信任者之间社会交互的基础之上的。当用户了解彼此并且能够预测所期望的结果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其他用户将如何行动时,信任便会随之产生。而制度基础的信任是建立在有确保公平机制的必要组织结构和过程基础上的[34]。Ardichvili等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网络用户相信组织控制机制能够实现阻止用户滥用信息,用户将倾向于毫不犹豫而果断地参与到知识或信息的公布中[24]。

2.3.3 支持性工具

支持性工具是网络社区用户得以进行知识贡献的基础条件,工具的易用性、友好性有助于促使用户不断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分享活动。Jian和Jeffres等分析了网络社区和网络学习系统,将网上合作定义为个人和技术工具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其工具有电子数据库、协作软件以及其他支持性工具[35]。Ardichvili认为在网络环境中,技术和工具不但要看作是一种工具,还要看成对社区身份、特征和行为方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36]。

3 研究不足与推进

综上所述,有关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研究可划分为技术视角、社会视角、心理视角和应用视角等方面。从相关文献数量来看,学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视角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就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探讨了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内涵、动机和障碍等内容。可以说,在有关知识贡献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网络用户知识贡献极为重要的社区类型、影响因素间交互和双向影响以及用户交互和服务的问题,尚未建立有说服力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不足:

(1)对用户知识贡献的研究,较少考虑网络社区的类型。在现有网络社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社区类型,通过探究特定网络社区知识贡献的主体构成、用户贡献行为的用户体验等,进行系统地研究。这可增加已有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在研究上,有关用户知识贡献影响因素的分析还有待深入和完善。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知识贡献的复杂性,影响因素涉及个人、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目前还较欠缺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也较少考虑到影响因素间交互和双向影响(如用户线下互动对线上知识贡献的影响程度等),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相应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问卷调查是现有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可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其他数据信息收集方法来补充,如眼动追踪法、焦点小组讨论等。同时被调查对象的地区、文化差异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有必要探讨更为客观的信息收集方式和途径。

(3)在实践上,借助于知识问答平台、社交网站等网络社区,用户日益得益于网络社区成员的知识贡献。互动百科推出“百万津贴”计划,将进一步激励用户贡献知识,推动知识分享与群体协作行为的发展。目前,如何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用户的知识贡献,以及如何进行网络社区知识管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因此,应不断完善网络社区用户交互的平台,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些对于推动用户知识贡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需要更成熟的理论框架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理论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知识贡献模型,将用户个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网络社区人际氛围与文化、用户对技术的接受程度等对知识贡献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从而推动网络社区知识贡献实践的发展。

标签:;  ;  ;  ;  ;  ;  ;  

网络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研究进展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