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论文_刘晓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论文_刘晓敏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310051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大致可以分为选题指导(方案制定)课、中期(方法)交流课、成果展示(总结)课。中期交流课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指导课,是指在学生探究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对前期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认真制定下一阶段探究活动的打算,更好地开展后阶段活动指导的课型。因此,中期交流课在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承担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中期的汇报交流,要精于课前预设

中期交流课之前,已经进行了选题、方案制定等指导,学生确定了小组探究主题,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究。在主题探究过程中,小组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拍摄了照片和视频,积累了许多的资料。

二、中期的问题解决,要关注课堂生成

中期交流课,主要目的是分享前期的成功经验,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最重要的是解决或者探讨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方法指导,为下一阶段的活动指明方向。

1.基于学情,生成新问题。阶段性成果是指,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已经得到的收获,包括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中期交流课堂上,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小组在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尽可能抓准学生的起始点、兴趣点以及共同的困惑点,力求课堂生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环节1】一个小组前期活动分享结束后:师:孩子们,大家通过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小组实践的方式收获了很多,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可是就如刚才这个小组表达的一样,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可能有些困难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解决。请你们想想,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师:是的,活动前的准备很重要。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此,学情的预设是教师课前要备足的一个点。

2.注重方法,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非常丰富,但又稍纵即逝,需要老师关注和敏锐地捕捉。在中期交流课中,解决问题是课堂实施过程的重点之一,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有扶有放。

(1)启发式。本次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在课堂中需要老师给予帮助和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环节2】 师:当我们遇到这么多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看看录音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听录音。)师:听了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生1: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生2:相关问题可以请教专业的人员。生3: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听完录音之后,孩子们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了思考。这其实是一种情境创设,变被动的“灌输式”为主动的“思考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式。独立的思维是有限的,可是把这些思维放在一起碰撞,就有了无限种可能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最具代表性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上,两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第一次是根据原因寻求解决方法,第二次是小组讨论下一阶段的探究方向,两次讨论都为活动的继续实施带来了价值。

【环节3】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在这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致由于活动准备不充分、小组合作有问题、探究方法欠缺或者不恰当导致的。那么根据这些原因,我们一起来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哪些问题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在激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老师如果有更优化的方法也可以做及时的补充和引导。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上,即时生成和即时解决同等重要。

(3)“倾听者”式。课堂教学是灵动的、不可预见的。虽然在课前会有一定的预设,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况。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更适宜。通过讨论,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老师要做好一位认真的倾听者,适当地进行总结和概括。在概括的过程中,老师只需对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进行取舍、整合。这个过程中,对于不正确或者不合适的意见,老师可以反问式抛给孩子们,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即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关注生成,确定下一阶段目标。通过反思前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前期活动的交流,整理解决了一些新问题。在关注后期的活动时,引导学生预设下阶段活动中的困难,并展开讨论:能解决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对策。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后针对本小组主题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方案修改、完善,也可以进行问题的解决,使探究主题得到新的突破。

三、中期的活动评价,要追踪活动全过程

中期交流课,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活动反思与延续。因此,在开展中期交流前,教师要制定一份中期交流的评价量化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底需要交流什么,让课堂交流发挥应有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单凭课堂上的汇报、分享来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要让评价融于活动的全过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是为了学生的活动服务,评价与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在中期交流课中,老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方向标。当然,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刘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论文_刘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