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张艳丽

利辛县中医院康复科 安徽亳州 2367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者予以艾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采用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艾灸;康复治疗

前言

脑卒中患者因脑组织损伤、坏死,使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造成其他器官神经功能障碍,属于脑血管常见疾病。据相关数据报道,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虽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预后神经功能障碍修复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不佳[1]。预后大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肢体痉挛,尤其上肢功能障碍比下肢严重,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痛苦的折磨。为此,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使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本文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予以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有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为47~85(60.58±3.45)岁,病程为2~5(3.25±1.01)年;治疗组有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为46~87(62.26±2.78)岁,病程为1~5(3.85±1.67)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发现性别比例、病程、年龄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予以两组患者基础的康复治疗,对患者上肢相应关节进行内外旋、拉伸屈展等肢体摆动活动,且配合按摩手法进行治疗,1周4次,持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艾灸结合,使用医用胶布将百笑灸灸筒粘贴在人体合谷、手三里、曲池、外关等穴位上,点燃艾柱后将其合上,期间注意灸筒的温度,通过将灸筒左右旋转及灸盖拉伸升降的方法,调整出气孔的排气散热而控制温度,每个穴位每次艾灸2壮,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NIHSS、Fugl-Meyer、Barthl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其中Fugl-Meyer、Barthl量测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越好,而NIHSS量测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脑组织功能损伤,严重影响脊髓以上中枢神经,使得网状脊髓束抑制随意肌作用减弱。痉挛是因机体上运动神经元被损伤引起,其肌张力、腱反射过于活跃,及反射区、肌阵挛扩大了区域,出现肌张力异常,从而使肌肉痉挛无意识运动[3]。医学上认为脑卒中患者痉挛问题与肌肉纤维的变形相关,为此针对不同部位痉挛予以对症治疗,可恢复患者正常功能运动。

康复治疗主要通过修复患者缺损中枢神经元,使得脑部缺损区域的蛋白基因表达恢复正常,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轴突联系,缓解患者的痉挛状态,但是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需要的时间漫长,不便于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而予以艾灸结合进行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且对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有调理作用。艾灸属于一种中医针灸治疗法,通过艾柱点燃后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相应的穴位,通过气体的交换循环来调节人体絮乱的生理功能,达到修复缺损神经元的目的。另外,中医学上认为艾灸对脑卒中患者体内血液淤积有疏通的疗效。艾灸的穴位合谷穴属于临床特效穴位,其治疗范围大,对全身性治疗均有作用,予以患者合谷穴艾灸可缓解患者局部性肌肉痉挛,调节经络;手三里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可治疗患者上肢麻痹,半身不遂等症状;据《金鉴》上记载曲池穴可“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症。”;而外关穴属于络穴、八脉交会穴,可治疗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等运动系统疾病[4]。通过艾灸作用于上肢相关穴位,以艾热的作用刺激该穴位,从而使患者经络疏通、活血化瘀,以促使机体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功能,缓解患者精神紧张状态,从而到达消除痉挛状态。康复治疗予以患者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而艾灸可使患者在经络良好状态下加强肢体动作定型,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此调节上肢运动的平衡能力、及增强手部神经意识,使得患者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5]。此外,艾灸法还可弥补患者身体虚弱,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得脑部组织神经元兴奋性恢复正常,从而使脊髓中枢神经对上肢肌肉控制意识提高,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现象;另一方面患者身体素质的提高,可加大患者预后康复训练的难度,以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予以艾灸结合康复进行治疗,不仅缓解患者痉挛,且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霍新慧,赵百孝,周钰.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306-308.

[2]殷玉鹏,梁静,周峰,等.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64-6164.

[3]陈丽萍,卞海萍,曹德峰,等.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6):97-99.

[4]谢晶军,孙琦,李金霞.电针拮抗肌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12):1417-1419.

[5]应聪.透刺、艾灸加刮痧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3):21-22.

论文作者:张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张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