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丹

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丹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手足显微外科 浙江 余姚 315400)

【摘要】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近几年来46名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研究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多种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为100.00%,常规组为78.26%,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未发生感染,常规组的感染率为17.39%,P<0.0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58-02

前言

跟腱位置表浅,容易发生损伤,在发生跟腱断裂后,因为跟腱部位仅有皮肤与少量皮下组织保护,容易形成外露创面。由于跟腱位置血运较差,创面很难愈合,临床上需要采取皮瓣修复,皮瓣的选择对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1-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我院就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手足外科近6年(2010年10月至2016年7月)46名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均有23例病人,分别作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8例;患者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8.62±3.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0例,压伤9例,机械性创伤4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9例;患者年龄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48.57±3.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1例,压伤8例,机械性创伤4例。所有患者的跟腱皮肤缺损面积为4.0cm×2.0cm~6.0cm×4.0cm。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使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消毒和修复处理,然后进行植皮。研究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多种皮瓣进行修复,选择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跟外侧皮瓣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外踝上5cm处皮支穿出点为皮瓣逆行转移的旋转点,以腓肠神经与营养血管的体表投影为轴心线,于深筋膜和肌膜之间对皮瓣进行解剖分离,切取范围低于小腿中上三分之一交界以上部位,皮瓣内外界不超过小腿三头肌内外缘。

足跟外侧皮瓣:以外踝和跟腱中点为旋转点,以跟外侧血管体表投影为轴心线,于深筋膜和肌膜之间对皮瓣进行解剖分离,皮瓣切取范围前界至第五跖骨粗隆,后界至外踝和跟腱连线,内侧至足背外侧三分之一,外界至足外侧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以足底内侧动脉体表投影线为轴线,皮瓣内侧为足底内侧缘,外侧与足外侧缘距离1.5cm,前端不超过足底负重区的跖骨头,以足底内侧动脉起始处作为旋转点顺行转移修复跟腱外露创面。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手术出院后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和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修复效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的供区愈合良好,跟腱外露创面愈合良好,修复成功率为100%。常规组有1例患者皮瓣远端尖部出现皮肤坏死,进行游离植皮修复,修复成功率为78.26%(18/23),χ2=5.61,P<0.05。

2.2感染情况

研究组无感染情况发生,常规组中有4例患者受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7.39%,后经换药处理愈合,χ2=4.38,P<0.05。

3.讨论

跟腱外露创面通常选用的修复皮瓣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跟外侧皮瓣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等,但是在皮瓣转移修复后,也会存在一定的手术创伤,术区瘢痕较为明显,对其外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些高龄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存在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等患者,进行皮瓣修复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3]。因此,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是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最终效果的关键。

据统计,大多数患者产生跟腱外露创面的原因是由于交通事故致伤,其次为重物压伤和局部机械性创伤。在选择皮瓣时应采取就近原则,对于面积比较小的跟腱外露创面,可选择足跟外侧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对面积较大的创面,可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进行皮瓣修复术中,在切取皮神经皮瓣时,应在皮瓣近端将游离皮神经显露出来,对神经进行牵拉,让其在皮瓣和蒂部深部潜在隆起,确认神经在皮瓣和蒂部中心。蒂部要在0.8cm左右,创面面积越大,则要相应地增加蒂部宽度,以为皮瓣提供足够血供。在对皮瓣进行切取时需要确保蒂部的足够长度和面积,旋转覆盖跟腱创面时,不能扭转蒂部;皮瓣旋转点应在外踝上5cm处;将皮瓣设计为球拍状或者滴状,移位之后皮瓣蒂部在明道中镶嵌,这样能够避免缝合后压迫蒂部,防止蒂部受到压迫而对血运造成影响,并且还能够保持外形的平坦,增加美观度[4-5]。在手术结束后要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是否良好,如果出现皮瓣瘀血和蒂部受压等情况要尽早进行处理,避免包扎过紧。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三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患者的创面恢复良好,相比于常规修复,无感染情况发生,说明对皮瓣的合理选择和一定的显微外科技术对于修复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庄智勇,谢树荣,蔡金表.胫后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跟健外露创面[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29(04):371-372.

[2]韩超前,温树正.跟腿外露创面经VSD负压引流术后的排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4):119.

[3]王杰,杨开波,范亚生等.跟键外露创面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07):1412-1413.

[4]冯亚高,王秋生,贾锐等.跟健外露创面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02):173-174.

[5]车永琦,赵建强,翟伟等.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间断开窗技术在大面积跟腿外露创面修复中的使用体会[J].中国骨伤,2015,28(12): 1153-1155.

论文作者:沈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