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声乐教学中巧用体态动作教学法的思考论文_丁红

关于儿童声乐教学中巧用体态动作教学法的思考论文_丁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文化馆

摘要:声乐教学工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声乐人才,需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突破和创新。儿童声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体态动作”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能够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各种歌唱技巧,并在学习中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针对儿童声乐教学工作中使用体态教学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体态教学法;思考

歌唱能够充分激发人们的兴趣,人声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演唱者想要让自己的演唱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与探索。因此,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教学形式,即“声乐教学”。声乐是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并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演奏活动。体态法教学能够纠正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让他们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一、体态法教学的基本内容

歌唱与动作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时做到手脚配合,能够充分表达演唱者的思想感情。然而,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似乎忽视了体态的重要作用。声乐教学中的体态动作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舞蹈活动,而是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的自然的动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体各个器官之间进行协调与配合,进而对歌唱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体态教学法中的体态动作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因此,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在体态教学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快,而且这样的体态动作比较容易做到。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动作教学方法

(一)利用游戏让儿童熟悉音乐的主要要素

在对儿童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应用其中非常重要。音乐包括节奏和旋律,儿童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就是掌握节奏和旋律的重要过程。然而,儿童对声乐容易产生疲劳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儿童年龄较小,没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导致声乐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抓住儿童喜欢游戏的特点,利用体态法进行教学。体态教学法中重视游戏的重要性,就能够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声乐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某儿童声乐老师经常会利用钢琴来模仿小鸟的叫声,并让学生想象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叫自然就是高亢的声音,让学生对高音有了一定的理解,反之,在对低音的学习中,该声乐老师利用钢琴发出低沉的声音,并让儿童模仿北极熊的走路样子和走路过程中发出的低沉的声音,这样就能够让儿童在感受声音规律的前提下理解声音的节奏,提高儿童的声乐学习效果。

(二)利用体态法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的歌唱技巧

声乐演唱家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发音自然和语音准确。在儿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体态教学,采用的是用动作来辅助演唱的方法。儿童在动作模仿中学会演唱,并在演唱的过程中改掉错误,这样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声乐学习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和有趣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乏味感和枯燥感,也就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儿童的声乐学习效果。例如:某儿童声乐老师在教授“声音的共鸣”时,不是将“声音的共鸣”的相关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羊的叫声是“咩咩咩”,猫的叫声是“喵喵喵”,这样能够让儿童在模仿的过程中练习声乐教学中的元音的发声。教师通过使用体态教学法对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锻炼,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情境融合来把握歌唱的强度

一些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强弱度的不同,会对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歌曲美感造成影响。而歌曲的强弱度的学习是儿童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儿童在演唱的过程中,强度较大时就会扯着嗓子用力喊,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就会发出过虚的声音,这就很容易让儿童走进一个演唱的误区中,不利于儿童对歌曲演唱强度的把握。体态教学方法则让学生体会到演唱时的情境,并让儿童对歌曲的强弱程度进行比较,进而感受歌曲强弱程度的变化情况。例如:某儿童声乐老师在教授学生演唱《大雨小雨》时,在课前准备了一瓶沙子和一瓶小石头,当唱到“大雨哗啦啦”时,则摇晃瓶中的小石子,让学生感受到下大雨时的声音,演唱“小雨”时,则摇动沙子瓶,让学生感受到小雨中漫步的情景,进而对歌曲中的强弱程度进行体会和理解。

三、体态法教学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动作特点

体态法教学应用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具有简单方便的重要特点。体态动作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因此,比较方便记忆和学习。同时,体态动作也比较自然,这些动作是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自然性,不需要刻意学习。现阶段,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体态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抬头降喉法:就是在演唱者练习高音时,将头抬高,这时,喉结就会自然下降,以便能够保证顺利唱到高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抬头尺度的把握,演唱者的头不能抬得抬高,否则就是出现吐字困难的现象;摇头带声法: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唱歌的过程中摇头,使人体达到一个自然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发声,使演唱者的声音变得更加自然;转脖松喉法:这种方法能够解决演唱者在唱高音时,出现的“脸红脖子粗”现象,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转动脖子,这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闭眼睛,也不能转动身体,否则就不能收到体态教学的显著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动作教学方法应用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声乐学习者的声乐学习兴趣,使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体态动作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有效的活跃了声乐教学的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声乐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夏伟涛.体态动作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J].音乐大观,2014(01).

[2]张美芳,方霁.体态动作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5(14).

[3]张美芳.儿童声乐教学中巧用体态动作教学法[J].好家长,2015(16).

[4]吴丹.“体态动作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启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论文作者:丁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关于儿童声乐教学中巧用体态动作教学法的思考论文_丁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