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_教育论文

论教育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_教育论文

略论教育学学科的开放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学”的学科是一个开放性体系,本文赋予双重的涵义和建设任务;一是指社会科学分类上的同一类教育学科的总称,处于一级学科的位置,代表其一级和次级的、理论和应用的多门学科体系,包含着其中的一门、数门到学科群的整体性建设。二是作为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同文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并列于一级学科的位置;这门学科在达到较高的成熟程度时,应当比较透彻地回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基本问题,建立逻辑完备、表达明晰的知识体系,为教育学科群内的一切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并对整个教育实践皆具有覆盖力。前一涵义具有学科广泛性特征,后一涵义则提出其理论比较深广的要求,两者均需高扬其主体创造精神,实现学科的不断创新。

(一)

自80年代以来,国内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学学科建设尽管获得很大进展,但人们仍然认为,至今这个领域在全国的社科研究中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尚未完全走上同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在呼唤“教育学”要明晰地揭示教育内在的本质关系,为实际工作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有人说,只要真正拿出教育学研究的有用成果,就自然有其地位。此言有理,但需补充一句:进一步改善教育研究的资源投入以及改变其学术观念和学术组织的某种落后状态,才能促进其有用成果大量产生。

在承担中学“师资规范性培养”的最高学府——师范大学里,在建设重点学科的时候,若让教育学科或作为该类学科总称的“教育学”游离于“重点学科建设”之外,则似同师范大学的性质、任务与特色不太相适。如果说,在师范大学之内的重点学科都是“师范性”的,那么,“教育学”应当是这个“师范性”的基础,其学科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定了它在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或许,由于人们看重“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具体学科或课程在目前所出现的困境,嫌其创造性活力的发挥和课程或学科的发展跟不上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因而使它在“重点学科建设”中排不上一定的位置。可是,换个视角看,如果学科的某种落后状况同教育发展的需求及其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不相适应,那么,为解决这个矛盾,承担起改变这种状况的责任,不正是显示其作为重点建设的必要性吗?何况学科建设富有伸缩性,从一级学科至次级学科的某个研究方向,都可作为重点对象。

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要确立应有的位置,还必须创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转变该学科的某些观念,调整其教科组织结构状态,其中涉及到科学概念、学科各称及其划分、限制词的正确使用。后者是科研对象的确定性和学科建设的科学性的基本要求,也关系到社会改革中正确观念的确立,组织机构与制度的调整。“教育学”作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和一门学科或学科群的总称,必须讲究科学性,其外延应当覆盖社会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部,而不宜只用作某类某级教育的专称。凡使用“教育”、“教育学”作全称的学术组织、管理与研究机构、学术与应用性书刊等,都要对社会的“全教育”负责(要有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局限于某级某类教育为对象的学科、组织机构、书刊的名称,若以“教育”、“教育学”命名时,应冠上相应的限制词才是科学的。

科学的概念和名称的正确使用,涉及其对象与领域、方向与方法、组织与制度、管辖与参予、人员配备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看,更涉及形成“广泛的学术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与理工院校、所有教育科研机构与教育管理机构的相关学术力量,积极地投入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科建设,并促进若干综合大学和理工大学建立教育学专业和教育学系,从一级学科的高度去培养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

目前,国内教育学术界提出一种见解:“教育学应当终结”,另寻找新的研究起点;提倡清理教育研究中的某种病态,根本转换其研究方向,即“从空洞的教育理论研究转向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和体现规范与经验相结合的各门教育理论”。与此相应,可以认为作为一级学科的“教育学”,目前在国内尚处于“空位”状态,固守于面向某级某类教育为对象的研究,难于担当起对教育整体进行理论概括与建设一级学科的任务(虽然分级分类研究是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而有局限性的二级性学科又代替不了一级学科的位置。“各门教育理论”之间也需建立“纵横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尤其作为一门老学科或课程的教育学内容,必须从以教育经验和学校工作的描述性为主转向更高程度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概括;其教学与研究应加快摆脱某种“封闭与守旧”状态,全力迈上“开放与创新”的轨道。

研究重大的教育现实问题和各门教育理论,建设覆盖整个教育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其任务艰巨,内容无比丰富。80年代以来,国内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事实和理论资料,为发展理性思维,回答和解释教育的现实问题,创建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尤需运用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方法和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与相关自然科学的融合),开辟教育学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概念、范畴和知识体系。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分级分类与分部分项研究,并有相应的力量进行综合与概括,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进。要动员和组织多学校、多学科,特别是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的专职力量和教师参予研究,培养较强的学术队伍(含培养提高既有力量)。提倡教育研究机构吸收和使用多学科、多学校毕业和不同籍贯的多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发挥“杂合的优势”;提倡教育研究人员努力获取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实行教育、文科和理工科生源兼收。要鼓励百花齐放,发表多种学术见解,发扬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摒除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的作风。

(二)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分别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通常也看作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它需以其一级学科的发展为基础,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创新,方能进入新的境界。

“心理学”这门学科,从哲学中分化而独立之后,从19~20世纪之交开始加快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和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表现和发展规律性的科学。可是,人的这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人脑物质机能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欲继续发展,必然要建立在人脑机能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电子学(或量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生物学的发展则经历了从外部形态描述到肉眼可见的内在解剖,到19世纪40年代细胞学的建立;在20世纪50年代依靠化学和物理学的支援,建立了生物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的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随后确认一切生物遗传的密码蕴存在核酸大分子的4种核糖酸聚合排列顺序之中,才标志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并从理论上提供了人工分离与拼接核酸大分子,从而使操作生物遗传与生命活动成为可能。心理学或人脑思维学的目标,是揭示人脑机能在细胞、分子、电子水平上的运动及其社会性表达。这是21世纪最艰巨的一项科学任务,要依靠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力量和电脑新技术。据报道,日本计划在20年间以2万亿日元用于人脑研究,将揭示记忆和思维等脑的高度而复杂的机能。英国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与大脑的酸度直接有关,大脑皮层中的PH值超过7.0(中性到碱性)的测试对象的智商水平几乎高出一倍。英国正在仿制人脑机能的电脑芯片,科学家欲研究一种微接受器,将人的视、听、嗅、味和触觉等信息输入电脑芯片中,然后可在电脑上重现。据估计,21世纪前半叶有可能实现把人的一生的大脑信息贮存在电脑小芯片中。80年代,有人主张将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其实,只有待未来真正科学的人脑思维学建立起来才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学的基础。

说到教育系必修或教育管理者必学的既有“教育管理学”的内容,可能被人认为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中的教育管理的实际状况相距甚大。由于学校教育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同社会生活的联系不甚密切的状况,以相对单纯的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所作的描述为基础而建立的“教育管理学”,难免有其肤浅性和局限性。如今,基础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性教育正在重构成为新的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更是密切。从研究现实教育管理实践入手,吸收和应用正在创建和发展中的管理学的有关成果,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道德的诸多手段,建立全新的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及其相应的知识体系,是另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

一个时期以来,资源与生态问题是国内外所关心和讨论的一大热点。其中,如果把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看作是一个重点,那么,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当会首先关心和研究这个问题,或者把它作为一门学科甚至重点学科去建设。即使现有力量一时还顾不过来,也应先把它容纳于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中,也许来日会成为教育学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或专业课程。

在世间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是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人口、人力素质的提高和各种社会角色的培养造就,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了教育;以此反推过去,教育资源的研究要涉及人口学和人力资源问题。人口学在中国的发展是曲折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的人力资源研究活跃起来。人口学和将成为一门学科的人力资源学,是同教育学科直接相关的学科,其相关性的理论成果或迟或早地会被吸收或融入教育学科之中。

教育资源学的主要内容,一是资源构成成分和特征以及其来源;二是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提高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资源被界定在学校教育范围内,不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的资源,但会涉及前者与后两者的某种相关。学校教育资源的成分具有一切社会资源的共性,也是由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构成,只是有其鲜明的特征,即人的确定性、财的外源性、物的技术性、时间的有限性和信息的无限性及其伴随的选择性。

作为教育资源之首位的人,具有最大的活力,是教育其他资源的支配者和利用者,是教育创造力的泉源。这种智力资源由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及教育管理与服务者三部分构成。教师不仅有学校编制上的规定,而且各级各类学校称职的教师,都有学历、能力等资格的要求和专业性本领。一般地说,社会各行业从业者向学校教师职业转换和专业迁移的潜在能力很低,而教师向非教育岗位转换和专业迁移的能力很强。然而,教师队伍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及其终身服务者的高比率,也在社会各行职业者中显得异常突出,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平凡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量和价值的社会凝结、转移和扩展,对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尊师重教”和为教师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具有无比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对学校的非教学人员数和师生比数的调控、对现有教师巨大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是一篇应做的文章。在各级政府中承担教育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的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教育法令和教育政策,是教育资源中的主导性力量。或者说,处在社会一定位置上对教育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以及对教育资源起着支配作用的人们,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和对教育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对某个地域的教育或某些学校的历史进程,往往可能形成决定性的作用。至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在校学生,有确定的来源、数量和对象以及比较确定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要保证一切适龄青少年获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进入国家的和部委、省市的重点高等学校的学生,需要经受严格的选拔;对渴望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其他部分的许多人,如何通过多种教育组织以至大众化形式去满足他们的愿望,也是属于教育资源开发的一项大课题。

由人所支配的教育其他资源的聚集和利用,要依靠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办教育必须有经济投入,尤其办高等教育更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教育经济资源来自政府的财政和社会多渠道的筹集,非基础教育的受教育者及其家庭也需承担可能承受的一部分开支。教育经费受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除奢兴教”当可作为一项社会方针。学校对教育资金的筹集,尤其是有效地利用资金,还是具有主动性或创造性作为的。同教育资金相关联的学校的物质技术设备,要不断配备、充实和更新,同时,要竭力去建设校舍和教师住宅这一类的教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须正视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设备浪费和闲置的问题,尤其在高等学校中要采取调整利益关系的改革手段,去提高物质技术设备(特别是贵重的新、高技术设备)的公共使用效率。

教育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极重要的命题,相当于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学生的修业年限和每周每天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常教,教师可投入教学的时间也是有限数。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和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以及教与学的时间利用等,都要从时间的有限性出发,讲究优化,注重单位时间的效率和效果。社会信息化时代,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被看作是信息的传输、接受、积累和应用的过程,教育信息与信息技术也成为基本的资源,是待开拓与深入研究的一大领域。接受教育者设置和传播的信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学生还从社会的信息库和社会交往中获得丰富的信息。教育者把依据培养目标而选定和加工的信息最有效地传输给学生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正确判断、选择、吸收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以上有限的叙述可以表明,教育学承担着继往开来、创造性发展的学术使命。这要求把注视重心转向其学科主体的创造力,即充分发挥教育实践主体、教育科学研究者的作用。他们将在跨世纪的年代里,坚持不懈地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某些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而所形成的概念或范畴、命题和原理将不断地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得到修正和完善,从而完成教育学的历史性创新。

标签:;  ;  ;  ;  ;  ;  

论教育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