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论文_熊永彪

德育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论文_熊永彪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校 644000

摘 要:本文从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四个方面讲述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实践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些有利因素,有效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名从事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一、 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二、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形成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三、 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我并没有给学生设定写作的模式,也没有要求篇幅和数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学生们有经历、有感触、有写作欲望,就随时写下来,我也随时给学生们小作品进行批改和引导。作文是对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的过程。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记日记也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学生写日记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能起到求真务实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样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四、 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遵照国家教委新课程计划的规定,设置了中学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

“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五年级第二学期中开办了“故事会”主题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论文作者:熊永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德育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论文_熊永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