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郭钰玲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郭钰玲

江西瑞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学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减小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到提升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目标。现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维护生态环境,是保障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运用

1简述生态水利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生态水利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视生态环境与维护生态环境,并建立开发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所说的生态水利项目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态水利发展模式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相比具有较大变化,生态水利项目工程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满足资源、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运行工作体系;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从节约水资源做起。只有做到上述几个方面,才能有效改善生态水利工程生态系统,优化水利工程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保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2.1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即在设计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一定要提前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以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从而保证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最终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第二,经济性原则:即在设计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要尽可能选择质量过关且价格适中的生态化施工材料(如木质材料等),以保证设计及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和降低工程图造价,从而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自我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

第一,自我设计原则;指的是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水利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如工程的水文条件、水环境条件及地质条件等,以保证设计符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际要求,同时还是指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技能,即要尽可能让专业素质及技能高的设计师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其建设也需要请专业能力强的人进行施工,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系统完善及我组织能力强;第二,自我恢复原则:即在设计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一定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尽可能根据水利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实际情况,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建设需要等,构建有利于水利工程生态化运行的生态系统,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水平。

3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3.1设计规范不完善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但目前,生态水利项目工程设计方面的规范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规范仅仅适合用于传统水利工程项目。虽说许多条款可以针对当地生态水利项目工程进行更新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未明确水量计算的标准。

3.2未明确设计标准

生态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环境不被污染,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证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平衡。要想实现该目标,在对生态水利项目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生态健康标准,一定要在生态健康标准基础上设计生态水利项目工程,进而实现生态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目标。但目前,我国还未确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标准,导致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缺乏相应标准,设计理念经常混淆不清,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计无法按时顺利进行,也无法实现水利工程设计全面标准化,进而影响生态水利项目工程健康稳定发展。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4.1为工程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生态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空间,即有效地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水利建设中,通过充分了解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科学合理配置、土壤、生物、水环境、阳光等互利共存的水生生物系统。

为了避免和减轻生态水利工程的不利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应尽可能发挥其对生物学的有益作用。例如,可以对鱼类采取以下对策:1)建造鱼类设施;2)保护天然鱼类养殖区和建立人工产卵场;3)人工繁殖放行。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各种鱼类设施,效果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人工繁殖和释放是一种更有效的措施。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建立了中华鲟人工养殖放养基地,并将中华鲟幼鱼投放长江。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特别是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4.2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时有发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各种真菌,将氧化物由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在分解无机物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满足植物在水中的养分需求。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藻类可以产生氧气,实现互补作用。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水资源的自净可以形成循环系统,即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无机物,可以分解水中细菌等污染物,也可以利用无机物。在水中喂藻类。然而,水的净化能力必须有氧气的参与,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氧气充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的自净功能。

4.3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少不了建设大型河流,但这条河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河道建设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更严重的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生态水利建设是利用自然生态工程来维持河道平衡。生态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人工生态护岸等自然生态措施。

生态水利设计应注重功能与自然的结合,重视植物的保护。生态水利规划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的自然要素,以保证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生态水利设计可用于河道管理中的生态网络工程建设。生态水网是指在河网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包括生态设计的概念,生态水网的建设需要相互配合,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

4.4建设堤岸的工程

堤岸工程一直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种防护墙。工程竣工后,堤防工程可防止河床因洪水、暴雨等原因而上升,以避免对附近生态系统或居民的威胁。因此,在堤防建设中,必须突破传统的不合理方案,从一线到终点,设计多样化的堤防,既有利于保持河流生物物种多样性,又能加快工程建设。以及生态恢复速度的影响。在堤防建设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常见的生态破坏,防止洪流破坏。因此,在项目实施前,项目施工人员首先要对项目附近的地形和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精确的力学、水文计算、工程施工,最大限度地实现损伤的最小化。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途径,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所以设计及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生态水利工程与一般的水利工程相比,其生态性能、环保性能、供水性能更好,一经推出就深受社会各领域的喜爱,更成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绿色化及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倩.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1.

[2]郑泽鹏.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253.

论文作者:郭钰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郭钰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