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论文_杨衡,石波,唐诗添,王陶,康斌,刘都,刘刚,谢

绵阳市中心医院 骨科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 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观察组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有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加快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kle arthrodesis on ankle traumatic arthritis.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ankle arthrode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Results:The treatment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effective treatment tim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The use of ankle arthrod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ankle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speed of rehabilit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Keywords:ankle arthrodesis;ankle trauma;arthritis

前言: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相关治疗方法包括多种,就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而言,如果踝关节严重受损,采用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较为可行。该疾病发病之初,患者依然能够正常的生活、参加劳动,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行动不便、关节僵化等问题,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我国的各地大医院均在就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进行研究,踝关节融合术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由于踝关节融合术在具备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因此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5年5月 —— 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6.1±4.4)岁;存在踝关节骨折或者脱位病史患者20例,继发距骨骨折5例,踝关节不稳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7.2±4.5)岁;存在踝关节骨折或者脱位病史患者17例,继发距骨骨折3例,踝关节不稳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30名患者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治疗前采取麻醉处理,并进行常规消毒,具体进行治疗前,充分了解了患者关节炎的实际病情,包括畸形程度、患病时间等,作为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固定方式的基础。此外,人员重点分析了患者胫距关节、内侧病变和外侧表皮组织的情况,对于胫距关节、内侧没有出现病变以及外侧表皮组织状况练好的患者,进行外侧入路手术;内外侧存在病变的患者采取前方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对于出现的足内、足外翻畸形情况进行了矫正,清理关节面,并用空心钉进行固定治疗,踝关节融合为背伸中立位,0——5°外翻,0——10°外旋,实施了支具固定。为便于后续治疗,手术中对患者实施内外侧软组织的松解处理[1]。

对照组的30名患者行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常规理疗等,相关过程也严格遵照国家标准进行,药物治疗方面,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消炎镇痛,其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应用中等剂量。另外还应用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双氯芬酸(扶他林)等药物缓解疼痛。理疗方面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节能,使组织局部产生生理效应起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采用量化分级进行标准评定,共分为五个等级,即极优、优良、一般、较差、极差。有效治疗时间分为三个等级,快、普通、慢。在明确判定标准的情况下,对60名患者进行了具体的观察和疗效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治疗优良率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对照,可以发现应用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常规方法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感较为明显,而且康复速度方面较之应用踝关节融合术的组别也存在明显的差别[2]。

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关节炎以及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近些年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踝创伤性关节炎患病早期不会对患者生活造成过多影响,但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使关节炎进入中晚期,将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踝关节活动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出现僵硬、无法活动等情况。在一次针对辽东地区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病人群的调查中,结果显示60%的患者长期受到病痛困扰,患者中有51%为30-45岁的中壮年人。该次调查的另一个结果是,应用踝关节融合术能够有效环节疼痛,将疾病的困扰降低。这与本文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两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有效治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了踝关节融合术在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方面的优势,尤其是针对中晚期患者而言。在后续工作可以继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赖坤聪,孔禄生,宋继淳.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15,47(05):330-332. [2017-08-17].

[2]沈冬君,贾学文,庄云强.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8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3):446-447. [2017-08-17].

论文作者:杨衡,石波,唐诗添,王陶,康斌,刘都,刘刚,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论文_杨衡,石波,唐诗添,王陶,康斌,刘都,刘刚,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