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蔡志宇

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蔡志宇

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定州 073000

【摘 要】目的:探析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20例颌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口腔涂抹法,另一组使用口腔冲洗改良法,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冲洗时间是(18.1±1.2)min,对照组是(31.2±1.8)min,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是96.7%,对照组是6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口腔冲洗改良法在颌面手术中的应用,能够彻底清除患者口腔细菌,提高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率,减少口腔溃疡、口腔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应用效果;愈合率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58-02

颌面手术[1]切口均位于患者口腔内部,因此术后患者需禁食,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限制患者的口腔活动,降低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细菌较容易繁殖,大大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引发口腔溃疡与口腔炎,因此需进行口腔清洁护理。随着我国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护理技术也向着多样化发展,有效提高了患者口腔的护理效果。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颌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口腔清洁护理模式,以探讨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颌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最大是67岁,最小是24岁,平均是(38.2±4.8)岁,包括38例颌面部手术,22例颌面部外伤;观察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年龄跨度是22—68岁,平均是(39.8±5.2)岁,包括33例颌面部手术,27例颌面部外伤,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涂抹法[2],医务人员通过注射器抽取50ml的漱口液,并连接冲洗针头,冲洗患者口腔内部,同时另外一名医务人员需将吸痰管与吸引器相连接,以吸出冲洗液;观察组实施口腔冲洗改良法[3],患者选择半卧位、坐位,操作前,医务人员需取下喉头的喷雾器球囊,并将其与吸氧设备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随后将配置好漱口液加入药壶中,打开氧气,速度控制是5—10L/min,把喉头喷雾器放置于患者口中,以构建环形喷雾。如果患者进行颌间结扎的话,医务人员需选择与患者牙齿相距1—3cm的位置反复喷洗,把吸痰管与冲洗管放置于患者的颌后磨牙与缺损牙位置,冲洗干净患者的结扎丝与牙弓夹板,并对其进行观察,是否存在脱落、断开与移位等现象。若患者存在口腔癌、皮肤修复史的话,则需在冲洗操作前全面检查患者的口腔切口与皮瓣,避免碰撞患者的皮瓣,但是患者病灶位置需冲洗到,嘱咐患者的舌体进行搅动;若患者接受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的治疗,需通过碘仿纱包[4]隔离患者口腔与鼻腔,导致口腔冲洗液以患者鼻腔为通道流出,因此患者情况需在两个月后有所改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冲洗舒适度、冲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判定标准 患者口腔中食物残渣彻底清除,并在冲洗过程中没有存在疼痛感,为非常舒适;患者口腔中没有食物残渣与疼痛感,但要求高度配合,患者心理负担较大,为比较舒适;患者口腔冲洗后,没有食物残渣,但存在疼痛感,能够耐受,与医务人员配合度较低,为不舒适;口腔冲洗后,患者口腔内部存在出血、口臭、牙龈红肿等现象,纳入并发症范围。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作计量数据表示,并用t检验,用X²完成计数数据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口腔冲洗时间对比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冲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口腔冲洗时间对比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颌面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理机能与免疫力,极大限制患者口腔活动[5],减退患者清洁能力,若是不开展口腔清洁的话,细菌会在患者口腔中大量繁殖,引发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愈合难度高,造成口腔溃疡与口腔炎的出现,但是受到口腔环境的影响。

常规口腔涂抹法利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患者口腔侧面,患者口腔切口的清洁不彻底,且在能够自行吐口水患者中较为适用,无法张口患者则不适用,且患者口腔中细菌的清除不彻底。口腔冲洗改良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患者无法自行漱口,也不会对患者口腔的清洁度产生不良影响,先清除患者的口腔唾液,通过边冲边吸[6]方式,彻底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细菌,提高口腔清洁度,缩短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有效降低口腔溃疡、口腔炎的发生率,属于疗效较为明显的一种护理方式,有效弥补了常规口腔涂抹法的不足,已得到患者及其家属广泛的认可,提高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选取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时间内接收的120例颌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给予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以进行对照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冲洗时间((18.1±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1.2±1.8)min),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与陈志峰[7]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具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在临床应用时,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冲洗时间,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患者口腔清洁的彻底性,减少口腔溃疡与口腔炎的发生率,可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梅健,宋方庆,许峻瑜等.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1(7):17-18.

[2] 叶蕾,贺娟,赵文等.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71-72.

[3] 姚晓琴,陈慕瑶,陈旭素等.361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复苏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6):1457-1458.

[4] 吴玲,徐佑兰,陈中会等.正颌术后患者口腔冲洗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1,26(12):58-59.

[5] 李晓玲,何春红.3L无菌保护套在口腔颌面手术中对麻醉螺纹管的保护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9-2149.

[6] 韦舜.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13-1515.

[7] 陈志峰,陈源昆,郭勇等.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作用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6):698-701.

论文作者:蔡志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蔡志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