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静静

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

【摘 要】目的:研究放射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此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4月间于我院就诊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食管吞钡放射检查,而对照组患者行食管内窥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行食管内窥镜检查的有32例患者,其中未出现异常的有17例,有4例患者因在插管时产生困难被误诊为食管癌,其余11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后壁出现局部隆起,但是其颜色正常,未出现溃疡,食管黏膜也正常。当对32例患者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后发现被检查者食管黏膜形状较为规则,其食管管壁非常柔软,有5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正位表现出充盈缺损,而通过侧位显示其后壁出现多发性以及单发性弧形的压迹,其中位于颈椎3出现9例次,位于颈椎4出现17例次,位于颈椎5出现22例次,而有9例患者为多弧形压迹,7例患者为单弧形迹,而有16例为双弧形压迹。结论:食管型颈椎病患者行食管吞钡检查,其方法简单易行,药费的费用也实惠,而且安全有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食管型颈椎病;放射诊断;效果

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间盘的变性导致的[1],其表现形式为肩颈疼痛,一直延伸至上肢和头颈部,特别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四肢瘫痪与下肢痉挛情况,在临床中食管型颈椎病是不易常见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与咽喉部位异物感,因此常常被误诊,本文将分析各医院常用的放射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报告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4月间于我院就诊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1.2±2.4)岁,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男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49.9±1.9)岁,病程4个月-5年。所有患者中,有33例患者有较明显的反应,如进食有明显的阻塞感,当患者前曲颈部时,其症状会有所减轻[2],有19例患者在进食时其胸骨出现疼痛不适的症状,8例患者在进食结束后会出现食物趟在食道的感觉,6例患者上肢及其肩部有明显的酸麻感。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2例患者行食管内窥镜检查,对观察组32例患者行食管吞钡后并通过透视观察其食造影的放射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其数据,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3],两组数据间的数据差用X2检验。P>0.05表明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食管内窥镜检查,行食管内窥镜检查的有32例患者,其中未出现异常的有17例,有4例患者因在插管时产生困难被误诊为食管癌,其余11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后壁出现局部隆起,但是其颜色正常,未出现溃疡,食管黏膜也正常。

2.2食管吞钡检查,当对32例患者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后发现被检查者食管黏膜形状较为规则,其食管管壁非常柔软,有5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正位表现出充盈缺损,而通过侧位显示其后壁出现多发性以及单发性弧形的压迹,其中位于颈椎3出现9例次,位于颈椎4出现17例次,位于颈椎5出现22例次,而有9例患者为多弧形压迹,7例患者为单弧形迹,而有16例为双弧形压迹。

3.讨论

食管型颈椎病一般具有如下发病机制,由于患者颈椎与下咽部食管相靠较近,而后方仅仅隔着薄层结缔组织和颈椎[4],其前缘将患者下咽部以及食管后壁压迫住,因此使患者吞咽不顺畅所致;又因为其颈椎前缘骨刺偏长,易将周遭软组织刺激起来,便引发食管炎症,使得患者产生吞咽不易现象;还由于骨质增生因素导致骨刺形成,当于颈椎6-7时,增生的骨刺便会影响食管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患者吞咽困难[5];此外,更因患者在进行颈椎急性拉伸的过程中其韧带有所撕裂,而髓核有所钙化,从而形成骨刺,由此压迫至食管从而造成患者吞咽不易。在所有检查方式中,钡餐造影是检查食管弄颈椎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它可将食管以及咽喉部位受压的具体程度与部位检查出来,并能显示椎间隙变化、骨质增生以及韧带钙化情况,由此可将咽喉与食管部位病变(食管癌、咽炎与贲门痉挛等)情况排除开,从而降低了误诊率。

本研究中,行食管内窥镜检查的有32例患者,其中未出现异常的有17例,有4例患者因在插管时产生困难被误诊为食管癌,其余11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后壁出现局部隆起,但是其颜色正常,未出现溃疡,食管黏膜也正常。当对32例患者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后发现被检查者食管黏膜形状较为规则,其食管管壁非常柔软,有5例患者于颈部食管的正位表现出充盈缺损,而通过侧位显示其后壁出现多发性以及单发性弧形的压迹,其中位于颈椎3出现9例次,位于颈椎4出现17例次,位于颈椎5出现22例次,而有9例患者为多弧形压迹,7例患者为单弧形迹,而有16例为双弧形压迹。

综上所述,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方法非常多,但食管吞钡放射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的优点,此检查手段能安全且高效地将症状诊断出来,而其他方式也可对其加以补充,以减少误诊以及漏诊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伟,殷凡景,滕磊,陈国平.刍议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112-113.

[2]陆惠忠,左保庆.食管型颈椎病X线诊断分析(附64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2:2200-2201.

[3]代涛.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9:102.

[4]李文涛.食管型颈椎病32例影像学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11:52-53.

[5]张习敏.放射诊断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01:1891-1892.

论文作者:刘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放射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