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论文_薛昌美

多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论文_薛昌美

笙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中心小学/薛昌美

【摘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小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觉得应从下面几方面培养:注重多感官调动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注重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思维发展;注重合作探索,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学具操作数学语言训练思维发展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

1 注重多感官调动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生活泼可爱,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抓住这一点,活用教材,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故事、生活场景都是他们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发展以较强的动力。例如教学100 以内数大小比较,小学生都喜欢收集卡通画片,我就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两个小朋友收集画片,欢欢收集了36 张,乐乐收集了42 张。你知道谁收集得多吗?”之后,继续利用收集画片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比较51 和57、100 和97 这两组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就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其次,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教师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如教“面积的认识”通过给两片大小差异较大的叶子涂色,比比哪组获胜,男女生分组比赛,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揭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2 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有条理、更准确。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摸索,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多种互动方式,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有交流的学习才是富有生机的。教师要鼓励、让尽量多的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如教“9 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先让学生分组摆小棒探讨9加几的算法,然后小组派代表讲述。并接着说:“谁还想起其它的算法吗?”于是,学生们都开始积极地思考。一会儿,有个同学说:“我把4 分成3 和1……9 加1 等于10……”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话说得断断续续,脸都红了,我微笑着鼓励道:“别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10 加3 等于12”我大加赞扬,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学生非常羡慕,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9 往后数四个”……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虽然有时表述得不太完整,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发出更多的耀眼的火花。

3 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手是脑的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能在“思维过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初步接触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课前让学生准备三个不同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6 厘米3 厘米、4 厘米2 厘米、5 厘米4 厘米,再准备若干个面积是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时让学生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中,同学们个个兴趣很浓,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再组织学生交流,老师把他们的统计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一步揭示长方形长、宽和面积的关系,分层揭示规律,让学生参与了面积计算公式形成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注重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思维发展课堂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开放性试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新教材很注重开放性题目的编排,如例题出示多种不同的想法和算法,非常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给学生一组条件“学校美术组男生23 人,女生18 人”,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又如,提供下题:“小琳买4 本数学本,付出3 元钱,找回0.6 元,每个本子的单价是多少?并让学生进行变题训练:①小琳买数学本和英语本各4 本,共付出6 元钱,找回0.4 元;每本数学本0.6 元,每本英语本是多少元?②小琳买数学本和英语本各4 本,共付出6 元钱,找回0 .4 元,每本英语本比每本数学本贵0.2 元,数学本和英语本各多少元一本?③小林买数学本和英语本各4 本,共付出6 元钱,找回0.4 元,英语本单价比数学本单价的2 倍少0.4 元,数学本和英语本各多少元一本?等到第二个场景时,学生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放开学生的手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都很兴奋,课堂上有良性的竞争,大家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激发了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习数学的激情。

5 注重合作探索,促进思维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和生活经验的不足,有时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的问题,教师此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引导,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交流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如何更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

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思维含量,有一定探究价值。要设计好小组合作这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等。明确了学习任务、具体要求,各小组再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记录。期间教师要在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和小组间学生交流方面的表现,引导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确保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时,进一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出现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并出示合作要求后,给予时间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再分小组调查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后,组织学生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统计过程,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读懂学生的想法,课堂上学生的想法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论文作者:薛昌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与管理》2014年3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多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论文_薛昌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