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电力能源的需求力度也随之不断加大。作为产业基础,电网建设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电网建设工程的质量便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齐头并进,对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适时地为电网建设工程带来福音。在我国,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有效应用。本文从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入手,对其技术特征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索与评价。
关键词:电网建设;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各行业工程建设领域的进步,配套施工技术及装备的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作为关乎社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领域,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必然选择。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因此,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于电网基础工程建设阶段,也成为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的必要课题[1]。
一、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是指在电网的建设生产过程中采取更科学、合理、智能的技术手段,利用新的建设思路对电网进行更高效率的施工。为进一步保障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对电网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符合我国规划政策要求,能够保证电力的可靠供给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推动电力事业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
电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科技期间,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有利于监督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对提高电网建设工程质量与后期运行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逐渐走向系统化、交互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俨然成为一种趋势[2]。
二、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特征
(一)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抗干扰能力强
相较于传统的电网建设工作,智能化施工技术能够将其他电波所产生的干扰信号自动地有效屏蔽,保证自身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这种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整个电网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电终止现象的产生几率,为用户提供稳定供电服务奠定基础。
(二)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自我修复能力强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自带预防及控制系统,可以有效修复用电安全隐患和运行问题,同时对电网内部进行全面检查。
(三)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兼容性强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施工技术中的兼容性问题。传统电网工程建设不能接受其他能源的中途切入,容易导致电网的全面瘫痪。而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可以随意切入不同能源,并且自动转化为更适合的运行模式,节省资源。此外,智能化施工技术效率极高,大大缩减了劳动力需求,降低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节约成本、提高电力经济效益。
(四)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信息集成性强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能够自动将电网信息进行集中整理,通过存储功能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促进电网系统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三、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应用于配电过程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拥有灵活高效的网架结构与极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保障对电能的控制和转化,有效提升利用率,降低供电设备在运用过程中的损耗,对电网工程发电起到重要辅助作用[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应用于施工设备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对于不同设备以及整体电网系统都给予智能化建设,从而充分掌握机器的运行状态,统计运行数据,并将数据及时进行有效整合与传输,提高电网建设工程施工的精准度、施工质量及效率,同时使整个工程处在统一的管理之中,提高工作整体合理的规划[4]。
1、单台设备智能化应用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对于单台设备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整机集成控制中心。该技术采用微处理,运用测定张力的拉力传感器,以及测定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经过总线传输的通道实现微处理器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的及时采集和监测,进而实现控制和调节电网工程系统的重要作用,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以及对总张力、分张力进行有效调节[5]。
2、集群设备智能化应用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也可应用于大规模的集群设备建设,以单设备智能化建设作为前提,将各个设备的运行真实情况传送至电网工程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建立集成化的电网工程施工模型,同时便于发现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防范措施。
3、变电站智能化应用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可以加强源头控制与职能控制,统筹施工组织与管理,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此外,变电站保护装置与外界的连接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并运用网络化设备传递信息,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能够提供光纤通信链路检查,可以通过红光源检查光纤链路连接的正确性,进行一体化电源联调和网络记录监测系统联调,及时准确处理异常行为与信息,确保变电站正常工作。
(三)实际应用效果突出
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输送,不同区域间的电力交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效避免大范围连锁故障的发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
3、具备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驱动,结合大容量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对清洁能源并网的运行控制能力,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供给方式。
4、具备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通过智能电网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5、具备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特点,形成覆盖电网各个环节的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管理、信息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电网空间信息服务以及生产和调度应用集成等功能[6]。
6、具备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为用户供水、热力、燃气等行业的信息化、互动化提供平台支持,拓展及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结束语
电网建设作为当前电力企业建设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应该按照智能化发展要求,将对应的施工技术落实,促进我国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化、互动化指标,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安全运行提供智能化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永进. 电网建设工程中的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77.
[2]盛克苏,王德玲,吴扬,等. 数据库在智能化施工组织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0,(2):54-56.
[3]常大泳,杨胜国,李宏博. 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通信电源技术,2018,(1):175-176.
[4]钱建春,牛经涛,任强.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J]. 施工技术,1999,(8):51-53.
[5]张耀东,孙许金. 电网工程建设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
[6]刘颖. 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及其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D]. 重庆大学,2001.
作者简介
张阳辉(1982-),男,浙江杭州,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张阳辉1,方敏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电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设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变电站论文; 能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