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论文_宋丽,司华,逵云潜

宋丽 司华 逵云潜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为了了解现在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50名临床护士做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结果:18%的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实行人本管理,调节护士的工作量,培养护理工作人员广泛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护士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促进身心健康。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保证护士具有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32-0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了解现在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以下调查。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南阳市一所二级甲等医院50名护士。

1.2 方法

发放心理自测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100%。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比处理。

2.结果

如表 1:18%的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表1 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3.分析

3.1 现阶段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国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曾有人对历次护理差错事故作出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的发生率为60%~70%。此外,护士的职业心态偏差、失衡、人格异常、罹患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3.2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3.2.1来自职业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完善,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使护理人员总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唯恐自己出差错。

3.2.2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住院人数增加了,工作量增大了,护士的人数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人员紧缺,在职人员倒班频繁,而又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期体力透支的积累,严重威胁到护士的身心健康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部分护士不堪重负离岗,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

3.2.3工作相对单调、重复、自主性差 人人都有追求新颖、寻求刺激、发挥自我能力的需要,而违背这种需要,则易使人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昼夜倒班、生活规律紊乱、生物钟颠倒,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精神不安、烦躁等症状。

3.2.4管理者的素质与方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关系场效应理论,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彼此关系融洽,会产生群体增力作用,达到1+1+1>3的效果,这个群体会产生内聚力。反之,则会产生群体减力作用,形成1+1+1<3,这个群体会产生摩擦力[2]。如果护士长自身素质差,无领导技巧,在群体中不能产生内聚力与影响力,也不能起到榜样能力,这样常会使护士感到不被尊重与关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3.2.5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人在不同的发育时段、不同的工作环境,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3.2.6来自社会的压力 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护士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艰辛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社会地位低,待遇不平等。在高级职称晋升、医院领导提拔等问题上,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很多护理人员深感前途渺茫。

3.2.7来自家庭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工作及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工作中要当一名称职的护士,在家中还要当好家庭角色,加之无规律的三班制,使她们很难扮演好全部的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力。

3.2.8个人因素 很多护士都是中专毕业生,工作后再自考大专或本科,与正规本科生有一定差距,人文科学知识的缺乏与社会经验的不足,使许多护士在处理医护、护护、护患等工作关系以及众多社会关系时感到力不从心,常存在疲劳感。

3.3 解决护理人员心理疾患的方法

3.3.1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应重视护理工作的价值,发挥社会舆论的指导。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都渴望为社会所接受,因此社会宣传应对护理人员正确的人生观、护理价值观给予坚决支持,激励和引导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2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心态、善待挫折 护士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身价值、优点及缺点,不过分苛求自己及别人。加强自我肯定,增加应对能力。

3.3.3调节工作量 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尽量使护士在班内全身心投入,班外完全放松,恢复精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调节神经的弛张度。

3.3.4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人力资源中的人回归到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思想的生物存在体,而非劳作的机器和赢利的工具,要尊重人、关心人,由此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团体的聚集和发展。有关部门对护士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要给予适当的照顾[3]。

护士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充满理解,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减轻她们的身心压力,使她们能安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07.

[2]李春花,余雨枫.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志,2000,16(10):38-39.

[3]胡军.新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09):766-768.

[4]姬军生.人本管理思想与医院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568.

论文作者:宋丽,司华,逵云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护士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论文_宋丽,司华,逵云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