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流派、运动与展望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流派、运动与展望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流派、运动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派论文,前景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社会主义在20世纪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又遭到了巨大的挫折,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走向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景如何呢?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政治关系出现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抗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汹涌澎湃,摧毁了殖民主义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不仅如此,而且由于新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以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由于新兴民族国家痛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憧憬社会主义,这样,社会主义便产生了全球性的吸引力,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新思潮。虽然社会主义流派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主流;第二类是西方的社会主义,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总体性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等;第三类是东方的社会主义,包括“伊斯兰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合作社会主义”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至多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必将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当前社会主义各国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切实依据本国国情,努力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流行于西欧北美。此地许多国家的社会党人将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尽管其理论互有差异,但总的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即实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用和平渐进方式,利用民主、议会手段实行社会的改良。民主社会主义不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任何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与“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倡导“和平、自由和团结”的原则。民主社会主义反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总之,民主社会主义是把资本主义民主手段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揉和在一起的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理论。

总体性社会主义产生于西欧发达国家。它强调,应该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社会主义,不仅要比资本主义生产出更多东西,而且要把这些东西分配得更合理;不仅要消灭贫困和对抗,而且要改变人类生存性质,真正充分地满足人的意识和情感、劳动和休闲、道德和美学等方面的需要;不仅要消灭阶级差别以实现人们自然和谐、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且要排除集权政治以实现全体的、自发的、自治的、直接的民主。在实现手段上,它主张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改良。

欧洲共产主义理论由曾担任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的社会主义理论家贝林格提出。其纲领主要是:用和平民主手段而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对现成的国家机器进行改造更新,而非打碎废除;不实行共产党的绝对领导而建立多党联盟来领导国家,共产党在多党联盟中充当政治指导者;不实行工农联盟而建立一切民主力量、进步力量团结合作的广泛联盟。“欧洲共产主义”承认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织原则,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同时,它保留在丧失民主自由的特殊条件下使用暴力革命的权利。它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要走“独特民主道路”,即实行人民民主革命以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民主;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它特别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具体道路。比较而言,“欧洲共产主义”是比“民主社会主义”、“总体性社会主义”含有更多科学因素的理论。

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盛行着颇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阿拉伯地区一些国家提倡伊斯兰社会主义。它承认实现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这种社会主义以阿拉伯民族意识和伊斯兰教义为依据,是既不侵犯私有制而又消灭剥削、人人平等、保护正义的社会状态。赤道非洲地区一些国家倡导村社社会主义。它承认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认为通过村社制度可以达到财产共有、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美好境界。南美洲地区一些国家提出合作社会主义。它要求由工农群众掌握生产资料,实行共同劳动和消费,消灭阶级和特权,保证人人平等与自由,其具体途径是建立合作社所有制,作为国民经济及社会福利的基本单位。以上这些社会主义流派虽然不是科学的,但是表明了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向往社会主义的政治追求。它们根据各自实际来探索其发展道路,奔向理想目标,这是值得称道的。

2

1989年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15个社会主义国家剩下5个。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30个,党员人数由9100多万减少到6000多万。它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力量和影响急剧下降。截至1994年底,英共、意共、丹共、芬共、奥共、瑞共等宣布放弃共产党名称,荷共宣布自行解散;坚持共产主义旗帜的党如法共、西共、葡共等或是党员人数锐减,或是由思想混乱而引发组织危机。在非洲,一些原来按苏联模式进行建设的民族独立国家如刚果、安哥拉、莫桑比克、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佛得角等国家,公开宣布改搞私有化、多党制和议会制。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妇女、和平等社会运动,或则宣布脱离共产党,或则同共产党拉开距离,如意大利总工会宣布要以左翼政党为中心,变成民主的、以改良主义路线为基础的工会。

尽管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总体上看是处于发展中的低潮,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却仍然高涨,充满生机与活力。

高举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五国,正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苏联模式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难以为继时,中国则开始了超越苏联模式的改革。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主要之点有:1、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 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2、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有一个很长时期的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途径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12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到21世纪中叶,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中国就会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人也把中国视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坚强阵地,视为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的中坚力量。就连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理论家和官员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刮目相看,十分钦佩。

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蒸蒸日上,进步显著。越南共产党自1986年确定全面革新的方向,1991年在七大会议上提出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新路线以来,在革新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了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过渡,并坚持国家管理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朝鲜在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基础上顶住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经济范围内,进行了有限的改革开放和建立自由贸易区。面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老挝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的市场经济,使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苏东剧变和美国的全面经济封锁,对古巴的冲击是巨大的,其经济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古巴不仅妥善处理了国内政策问题,同时也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其目标是建立“自己独创的市场社会主义”。总之,社会主义五国在强大的冲击下,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社会主义事业在这里发展势头好,有前途。

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人恢复和建立了一些共产党组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社会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进入了调整时期,正在制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战略和策略,找出一条在本国行得通的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共产党人也在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而奋斗,在民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争取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由此可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从苏东剧变解体中经受锻炼、吸取教训之后,正力图从低谷中走出来,继续向前发展。

3

在1989年——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西方有人曾声称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其他模式;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而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时代。今天,社会主义的前景和发展问题仍然成为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潮争相议论的热门话题。

几年来,世界上各种政治和理论色彩的人们都在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顾后瞻前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论文。其中代表西方资产阶级观点的,有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类》,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等书。他们认为,苏东剧变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最终失败。尔后,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的《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中》,又惊呼今天的世界更像是一架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飞机,速度连续不断地加快,但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完全可能发生剧变而失去控制,引起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和哲学上的混乱。代表原苏联东欧国家一些共产党人的观点的,有1993年3月召开的苏共第29次代表大会, 它宣称“目前处于反对派地位的共产党需要重新夺取政权,首先在俄罗斯恢复劳动人民的苏维埃政权”,他们期盼着在苏东剧变解体的“隧道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代表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西欧一些社会民主党人,认为在新的工业革命引起社会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新的基本生产资料的)新的占有者阶级,它将努力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也有人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将是主体多元的社会主义。代表传统左派观点的,有美国纽约《每月评论》社在1990年出版的《从左派的观点看社会主义的未来》文集,它认为“不能把苏联模式的失败看作是社会主义难以实行的证据”,“只要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就不会消失”,“虽然创造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美共领袖格斯·霍尔更强调说,虽然从短期看,苏东剧变是一个倒退,但从长远看却是前进了一步,“它将有助于建立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等等。

代表“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学派”的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在1993年第14期上刊载多国学者论证市场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文章。“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代表罗默在1994年发表的专著《社会主义的未来》,认为社会主义不是死了,而是需要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搞市场社会主义。只有把市场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才有社会主义的未来。

社会主义现实和未来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因而对事物的看法也截然相反。但是,社会主义并不像西方资产阶级人士所说的那样,已经失败了、灭绝了。我们认为,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继续存在、复兴和发展,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主导世界的世纪。

客观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而且自身还有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克服其自身固有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暴露出来的弊病越来越多,如生产力增长低下、工业缺乏竞争力、贸易赤字、债台高筑、失业队伍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犯罪与暴力活动频繁、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局部战争烽火连天等等。这些结症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本身已无法克服,只有比它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接近它所不能容纳的日子,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同时,现代资本主义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社会主义和平共处、相互竞争。

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共处,相互竞争,不仅是客观实在的,而且还具有一定时间的长期性。当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相互竞争,决不是抹煞和掩盖二者之间的激烈矛盾,也决不是肯定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正在走向趋同。其实质是说,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也不局限于军事实力上的竞争,而主要是在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综合国力上的较量。所以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要面对现实,要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际环境,审时度势,重新制定战略和策略。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相互竞争,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积蓄力量,不断壮大自己,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应有价值和优越性,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并主导世界。

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主导世界,不但要求其模式多样,而且还要求其全面发展。在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模式曾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样板,为社会主义各国普遍效仿。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结果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仅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而且严重地妨碍了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21世纪,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人将会牢记历史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模式多样的社会主义。

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尽管模式多样,流派众多,指导思想各异,但21世纪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将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是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与此同时,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1世纪的社会主义民主将更加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广度与深度,民主与法制互相协调,共同发展。21世纪的社会主义民主还将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民主的有益东西,取得长足进步。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将出现在世界上,并为世人所关注和仰慕。经济、政治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切实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生机勃勃,魅力常驻。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将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标签:;  ;  ;  ;  ;  ;  ;  ;  ;  ;  ;  ;  ;  ;  ;  ;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流派、运动与展望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