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批评的艺术论文_林春成

谈谈批评的艺术论文_林春成

林春成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新院小学 53541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生的多维变化,教师也必须变通管理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育人艺术。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身为师者,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过错,我们一般是采用批评教育。但批评违纪学生,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我们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批评恰当而得力,便一举多得,一劳永逸;反之则徒劳无益,甚至前功尽弃。那么,怎样的批评才能使学生欣然接受,而教师本身也感到愉快呢?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批评的艺术,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批评要让尊重做主。

批评必须把尊重学生作为基点,既触及灵魂又不致伤害心灵,只有这样,批评才能成为与激励、赏识等并立的教育手段,成为一种激励和另一种爱护。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批评,关乎的是孩子的心灵和行为,其目的是培养出敢于面对自我、塑造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有美的潜质,教育者既要相信创作他们能成为具有美好品质的人,也要相信他们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这是尊重的基本点,也是批评的支点。

从态度上讲,批评一定要以尊重理解为前提。无论学生犯了何类错误,他们在人格上仍然是平等的,我们绝无理由打击、挖苦或侮辱他们。即使明知无可救药,我们仍然要心存希望,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人一个笑脸,搬一把椅子,递一块手绢,拍一下肩膀都会唤起违纪学生的良知。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简单粗暴是第一大忌。我们只有尊重了学生,才能为批评奠定基础。

离开了尊重的批评,会走向极端,既伤害了心灵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当众羞辱事件”、“披露隐私事件”就是教育犯罪。卢梭说,一切教育的悲哀在于没有把学生当成学生,没有把学生当成“人”,当成有尊严、有个性,有人格、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把学生当成私有物的暴力行为,是专制教育的产物,也是贻害教育的流毒。但是,在尊重教育面前,许多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摒弃批评。孩子犯错了不纠,有违道德规范了不教。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尊重,即不尊重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剥夺了其受教育的权利,严重扭曲了尊重的本来面目,将尊重变成了纵容、姑息、养患。往重里说,这也是一种教育犯罪——渎职,漠视孩子的道德意识和完善自我的意识,让在家里“娇生”的孩子,又在学校里“惯养”,使他们成为不能面对批评、矛盾和挫折的温室里的花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批评要实事求是,平等待人。

教师在批评之前,必须弄清事实,分清是非,既不偏听偏信,也不能凭个人喜好、印象,而必须对错误事实有正确认识,做到实事求是。批评时,对“优生”与“后进生”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事实上,先进与落后,好与差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优生有不足之处,差生也有闪光的一面。要正确地进行批评,有时不妨进行“心理位移”,即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只有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批评才不会有失公允,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视同仁秉公处事。当学生闹意见,需教师“裁决”时,一定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不偏不倚公正处理。切忌感情用事袒护一方或你错他错各打五十;也不能以学生成绩优劣判定是非,更不能贪图私利,以家长的“神通”大小来判断误正。这样不仅会失去批评与批评者的权威性,还会严重损害教师的形象,使学生产生嫉妒心和自卑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人为加大教育难度。

三、批评要待之以诚,晓之以理。

批评要达到目的,必须让批评者觉得你是善意的,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看。因为被批评者往往对教师存有疑心、戒心,有一种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只有待之以诚,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互相接近,创造一种彼此容纳、沟通情感的良好氛围。所以,批评学生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要以真诚的情感、满腔的热情,滋润其心田,激励其上进。在批评过程中,还要耐心地讲道理,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而且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和措施。这人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迅速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习惯,以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正面疏导情理并举。教师批评学生,须抱定防病、治病、除病、救人的宗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严相济以情感人,善于发现他们的身上“闪光点”,“短”中见长,自省自新。切忌只见其短不见其长,更不能用尖刻语言,挖苦奚落冷嘲热讽,给学生的前途过早下结论;尤其不能用体罚或变相体罚,避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师生隔阂,矛盾激化留下隐患,甚至积怨成仇,引发敌对意识,导致令人心悸的“一念之差”。

四、批评要讲究尺度。

教师的批评语言,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引起心理反应的刺激物。刺激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刺激过重,学生接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刺激分寸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批评的效果。为此,对被批评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质等的差异应予充分注意。一般来说,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些;对性格宽厚、迂缓、情感淡薄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批评语言必须适度,语言不对或者说不到点子上,是刺激的性质错了,往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批评语言绝对化,甚至带有侮辱性,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对立情绪,产生“顶牛”现象。所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众人面前斥责学生,一定要把握好语言的尺度。

批评教育学生要严而有度。批评方法要恰当,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简单粗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的做法超度,会导致师生互怨,甚至积怨成恨。教师的言行出格,会导致师生矛盾激化,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真到了如此地步,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

此外,要正确区别批评、处罚与体罚。

批评是指对学生犯错误时有针对性的口头的否定性评价,在实践中是允许的,而且也是有效的。惩罚与体罚向来联系较紧,在日常生活中,常被混同。事实上,处罚和体罚之间为包含关系,体罚是惩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也是教育实践中被严禁的。

论文作者:林春成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谈谈批评的艺术论文_林春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