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小儿胃脘痛肝胃不和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玲, 连会娟,许玉芳

加味四逆散治疗小儿胃脘痛肝胃不和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玲, 连会娟,许玉芳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小儿胃脘痛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胃脘痛肝胃不和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加味四逆散,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蒲元和胃胶囊。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程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大便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痛程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大便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四逆散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胃脘痛肝胃不和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胃脘痛;肝胃不和;加味四君子散;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37-02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主要指西医中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痛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抑酸、促进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抗HP治疗,副作用较大,且易反复,病情迁延不愈。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0±2.56)岁;平均病程(3.21±3.03)月。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2±2.52)岁;平均病程(3.82±3.4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制定。[1]

①以胃脘部疼痛为主。

②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

③发病常与外邪、饮食、情志不畅有关。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痛及两胁,嗳气、矢气则痛舒,情绪郁怒则痛甚,胸闷,食少,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1.2.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胃脘痛肝胃不和的标准者;

(2)年龄在5-14岁的者;

(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4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5岁、大于14岁者。

(2)有肠梗阻、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克罗恩病、恶心肿瘤等严重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急性胃肠炎吐泻严重者。

(3)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等疾病者。

(4)服用其它中西药者;

(5)依从性差导致无法判断疗效者。

1.2.5 退出实验标准

(1)过敏反应、严重不良事件者。

(2)患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加味四逆散。组成:柴胡9g,白芍9g,香附 9g,郁金9g,元胡 9g,黄连9g,吴茱萸9g,枳实9g,甘草9g。剂量根据患儿年龄及体重适当增减。加减:腹胀明显者加木香;嗳气频作者加沉香、旋覆花;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中药饮片由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购中心提供,采用自动煎药机煎药,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对照组:中成药-蒲元和胃胶囊(青岛华仁)。组成:延胡索、香附、 乳香(制)、蒲公英、白矾(煅)、甘草。0.25g/粒 用法:2-3岁,1粒/次;4-7岁,2粒/次;8-12岁,3粒/次;12岁以上,4粒/次;均1日3次,饭后30分钟服用。

1个疗程为14天。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观察指标

主症:腹痛程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反酸;

次症:食欲、大便;

2.2.2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2.3 单项证候评分标准: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疗效比是指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两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 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30 8 14 7 1 96.7%

对照组30 3 8 13 6 80.0%

注: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法,P<0.05,故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组主要症状比较

表 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x±S)

症状时间例数疼痛程度胃脘胀满嗳气反酸恶心呕吐

治疗组治疗前305.82±1.2121.68±1.0520.35±0.5960.62±0.834

治疗后301.27±1.432*0.42±0.554*0.12±0.322*0.06±0.246*

对照组治疗前305.53±1.3891.75±0.9230.50±0.9080.69±0.246

治疗后302.07±1.812*△0.55±0.756*△0.28±0.547*△0.35±0.59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次要症状比较

表 3 两组治疗后次要症状积分比较(`x±S)

症状 时间例数食欲大便

治疗组治疗前301.08±0.5170.92±0.726

治疗后300.58±0.504*0.28±0.456*

对照组治疗前301.18±0.5720.85±0.706

治疗后300.80±0.528*△0.60±0.598*△

注: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讨论:

“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肝喜条达恶抑郁,肝郁升发不畅,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胃院作痛;乘脾犯胃,则中焦气机郁滞。胃气不降则又变生诸症,出现反胃、暖气、痞满、恶心、呕吐等。肝胃不和重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本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方中君药柴胡主肝胆经,轻清升散透邪升阳,疏肝解郁。臣药白芍性酸敛阴养血,柔肝平肝。佐以枳实,该药善于行结气,为脾胃气分要药,助柴胡通阳达郁,合白芍理气和血,善治气血郁之腹痛。甘草为使,即可调和诸药,又可扶土抑木,缓急止痛。四药合用,柴胡配芍药一散一收,一疏一养;伍枳实一升一降,散而不过,疏而无伤。柴胡、芍药与枳实、甘草,亦肝亦脾,亦气亦血,肝脾同治,气血兼顾。而且疏肝理气药可以加快胃排空的速度。现代研究四逆散[3]可以明显提高胃溃疡大鼠6-keto-PGF1A含量,降低总酸度分泌、降低MDA水平及增加SOD活性,可能通过抑制和增强保护因子两方面体现抗溃疡作用。同时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应用日益广泛,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功能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等[4]。吴茱萸、黄连即左金丸,和胃降逆,制酸止吐,辛开苦降、肝胃同治。采用平皿打孔法,加入左金丸溶液,培养24小时后发现左金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且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HP)[5]。熊平等[6]研究发现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均可以显著抑制胃黏膜的充血、出血和糜烂,减少炎性细胞对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浸润。肝气不舒易出现抑郁状态,方中香附、郁金、元胡皆可舒肝理气止痛。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香附可以抗抑郁、抗炎、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抗菌等[7-9]。黄连清中焦湿热,舒肝和胃止呕。Hiroyuki H[10]和李峰等[11]研究证实提取的黄连碱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黄连碱的ED50为0.1mg·kg时胃黏膜的活性明显高于西咪替丁和胃溃宁。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证胃院痛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且对暖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大便等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M].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9(2):201-20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4.

[3] 李冀,毕珺辉,孙宇峰.四逆散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7(7):1317-1319.

[4]公培强.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2,4(47):306- 309.

[5]孔维军等.左金丸的研究进展.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J].2012,5(5):73-74.

[6]熊平,蒋灵芝,许利平.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263.

[7]刘成彬,张少聪,李青天.香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4):787-788.

[8]曹玫,张洪,张晓燕,等.香附的药理活性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2):111-113.

[9]周中流,刘永辉.香附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191-193.

[10] Hirano H,Osawa E,Yamaoka Y,etal.Gastric-mucous membrane protection activity of coptisine derivatives[J].Biol Pharm Bull,2001,24:1277.

[11] 李峰,张浩,华桦,等.黄连碱对应激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6):713.

论文作者:刘玲, 连会娟,许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加味四逆散治疗小儿胃脘痛肝胃不和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玲, 连会娟,许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