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真诚地“泪流满面”_市场经济论文

深圳为诚信“挥泪斩马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诚信论文,马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斩马谡”事件扫描

2002年9月3日,深圳市建设局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深圳市日前查处的一起工程串通投标案件。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相互串通投标分别被罚款10万元并予以公示,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涉案评标专家被取消专家资格并被清退出评标专家库,永不录用。据悉,这是深圳建市以来首次查处工程串通投标案件;集中处理评标专家之多也属首次。

2002年4月至6月期间,在桑达雅苑综合楼工程招标投标的过程中,市建设局发现有关投标人存在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嫌疑。其招评标全过程如下:2002年4月,深圳桑达雅苑综合楼工程在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进行招投标,审定标底价为6955万,有7家建筑公司进行招投标竞争;2002年5月12日,经市评标专家库随机选出的专家评审的中标价为4618万元,低于标的价33.6%,标底偏低,明显失常,经复议被裁定为废标;2002年6月10日,市建设局组织专家第二次评标,7标书中第二低价4797万元中标,低于标的价31%,仍然超出正常范围,并遭业主质疑;2002年6月27日,市建设局重新组织新专家组第三次评标,发现第二、三低价的标书存在串通投标行为;2002年6月底,经认真评审,江苏建安公司以5146万元中标,这一价格低于标的价近26%。于是业主先后要求该工程评标委员会复议和重新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经市建设局调查取证,上述两家建筑工程企业相互串通投标,已构成违法事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3条的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的,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为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震慑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圳市建设局依法对涉案的投标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和处理决定并予以通报:分别给予两家企业罚款10万元人民币的处罚;给予两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罚款1万元人民币的处罚。并同时将处罚结果通过“深圳建设信息网”予以公示。

对于桑达雅苑综合楼工程原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无视有关投标文件中大量雷同现象,推荐涉嫌串通投标的单位为中标候选人的行为,市建设局决定对参与评标的5名经济标评标专家和5名技术标评标专家给予取消专家资格、清退出评标专家库的处理,今后不再录用;并对原评标委员会中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的两名评标代表通报批评,其行为记录入全国联网的不良行为警示系统信息网中锁定3年。据介绍,这些被取消评标资格的专家,都在建筑行业拥有高级职称,并有8年以上的专业资格。

有关人士评说“斩马谡”事件

深圳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工程串标在深圳并非第一次被察觉,但处分此类行为却是建市以来第一次。以往由于需要交叉取证,给查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这次发现的问题证据确凿,两家投标单位标书从封面到内容大量雷同,两对手标书竟相互“拷贝”,串通投标行为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这次能发现问题,是深圳市建设系统新启动的评标复审机制起了关键作用。这一复审机制是深圳建设系统的创新行为,这一机制启动的前提是:评标活动未依法评标的,评标工作有明显错误的,招标人或者投标人对评标结论有重大异议的。有上述情况出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要求评标委员会复议,或者要求招标人依法重新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

从2002年7月1日起,《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规定》正式列入了评标复议这一条,且明确规定仅可复议一次。由于这个规定是2002年7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所以主管部门在仔细研究了相关法律之后,针对这个案例作出了要求评标委员会两次复议的决定。“我们是冒了一定风险的,打了一个擦边球。”

10名参与前两次评标的专家被取消评标专家资格并清退出专家库一事,可以用“挥泪斩马谡”的说法形容主管部门的决心。

目前深圳评标专家库里仅1000多名具备同等资历的专家,专家源十分缺乏。一下子清退10名专家无疑是一大损失,因为专家越多,被“买通”的可能性就越小。

专家在此次招评标过程中并未被发现有腐败行为,但由于他们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无视投标文件中出现大量、明显的雷同现象,使得这起串标事件没能被及时发现,甚至参与串标的单位还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为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震慑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向专家们敲响职业道德的警钟,我们也只好“挥泪斩马谡”了。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严肃评标纪律,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我们将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专家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加强企业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串通投标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切实保证我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有形建筑市场的阳光作业。

汪腾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助理、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近日深圳市建设局查处的工程串通投标案件,是深圳市首次查处的类似案件,集中处理评标专家之多也属首次。这一做法已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对此,作为一名资深法律工作者,我有如下的看法:

首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已经加入世贸,按照WTO的规则要求改革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及其职能是非常必要的。深圳市要做人世先行者,在政府职能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按照WTO的规则、原则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仍然是我市应对入世挑战的主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应以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为前提,其作用应限于弥补市场的缺陷,保障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因其金额巨大,专业性强,竞争激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也给政府管理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市建设局勇于创新,启动新的评标复议机制,对发现本次工程串标行为起了关键作用,表明我市政府职能改革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政府的执法职能重要作用在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建设局的严格执法行为倡导了社会正义,促进了社会诚实守信的风尚,必将对我市有形建筑市场的阳光作业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致力于公开、公平、公正和无扭曲竞争的规则体制。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市场经济的基石。因为市场经济意味着信息永远不对称,意味着交易成本始终存在,而如果没有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则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将成倍增加,必然导致整个市场的混乱无序甚至瘫痪。而市场中介就是市场诚信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中的专家精通市场,精通专业,本应该以其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为本,推动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令人惋惜的是,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看到,某些行业专家不履行其公共职责,不讲究职业道德,不珍惜职业声誉,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市建设局“挥泪斩马谡”的做法无疑给专家们敲响了职业道德的警钟。

这次事件也给相关的企业以相当的震撼。如何按照市场规律公平竞争,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自身品牌的建设,将成为各企业领导人思考的首要课题。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最终将促成最好最诚信的企业发展壮大,而凭借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谋取权利的企业,不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必将遭到市场的惩罚以至最终被淘汰。

综上所述,市建设局严格执法的处理决定大快人心,维护了法制的严肃性、权威性,促进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政府职能改革的大趋势,与我国加入世贸,政府职能与国际接轨的趋势相吻合。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各个竞争主体,一定要把诚信经营放在首位,这不仅需要政府严格执法,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苏跃(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福田支行副行长):作为个人,你愿意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打交道吗?作为银行,你愿意给一个没有诚信的人贷款吗?作为消费者,你愿意进一个没有诚信的商场购物吗?我相信不会有人给你肯定的答案的,但是现在社会上缺乏诚信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日前读到一则关于“我市建市以来招投标违法第一案”的报道,我深思不已。

我以为诚信不仅仅是道德的范畴,同时也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活力无限的源泉保证。现代市场经济的诸多法律和法规,表面上是约束了经济人的市场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但其实质上是对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活动的保护。比如,对软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维护。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监管法规的有待完善,不如说是民众对盗版产品的默认与诚信的缺乏。中国之所以不能成为软件产业的大国,部分原因正在于此。同样,目前房地产商的虚假广告、货不对板、缩水楼盘等现象,也说明了发展商诚信的缺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距最大的就是全社会的信誉观念、全社会的法制健全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的建立。直到今天,很多人对于好多有关信用的基本问题还存在异议。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逃债废债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又给不守信用的人以逃脱的机会,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社会保障系统的不健全使真正守信用的人得不到保护,从而也削弱了他们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诚信、诚信”,乃诚实与信用,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的经济活动要按世界经济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更要以诚信为本。市场的安全,甚至一定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都要靠信用支撑。可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于我国和整个社会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了,同时,还必须有不断完善的法制和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铸造诚信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庞勇(深圳市政协常委、民革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深圳市建设局日前查处的一起工程串标投标案事件再次说明,“业无信不兴”。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讲究“一分钱,二分货,三分心”。重的是诚信,是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和对客户的社会责任感赚取他们应该得到的那份利润。

诚信虽无价,但当它化为数字,则会令人大吃一惊。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因不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不讲诚信,让我们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更主要的是相互失信。重利轻义,历来为人所不耻。在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讲信用、背信弃义的人打交道,更不用说交朋友和谈生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将由价格、质量竞争推向诚信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诚信竞争以树立企业形象为目的,具有很强的人格力量和企业文化内涵。无数事实表明,在经营活动中丧失信誉,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犹如作茧自缚,他们可以混得一时,难以维持长久。

人无信不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和日本建交之前,周恩来总理和田中首相互赠题词,一曰:言必信,行必果。一曰:信为万事之本。“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就曾点明了“诚信”的重要性。事过30年,有人又把政治上的造假演变为经济上的造假,如果任其泛滥下去,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中央现在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倡导社会诚信,并将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举措,这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诚信无价,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讲“诚信”,谁拥有了良好的信誉,谁就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挺进。

明礼待人

作者:赵一江

标签:;  ;  ;  ;  ;  ;  

深圳真诚地“泪流满面”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