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分析论文_于海霞

【摘要】目的:分析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影像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本研究59例患者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6(94.92%),阴性率为3(5.08%)。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42(71.19%),阴性率为17(28.81%);MRI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1(86.44%),阴性率为8(13.56%)。CT与MRI诊断比较,CT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MR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较CT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诊断效果更加。但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临床可结合这两种诊断方式进行检查。

【关键词】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CT;MRI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是临床较为罕见的妇科疾病,为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9例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患者分别进行了CT、MRI影像学诊断,并分析其特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9例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0-55岁,年龄均值(42.25±3.62)岁,疾病类型: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31例,盆腔播散性平滑肌瘤15例,膀胱平滑肌瘤10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且均知悉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及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CT检查:采用西门子Sensation型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采取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形式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层厚5mm,间距5mm,重组层厚1.25mm,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注射流率3.0ml/s。

MRI检查:采用西门子 MAGNETOM Avanto 型1.5T磁共振系统(产地:德国)进行扫描,扫描轴位以矢状位T1W1、T2W1以及FLASH、TSE、DWI等为主,扫描参数根据扫描部位及相关情况适当调整,增强扫描时选择对比剂扎喷酸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72;生产企业: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5ml:7.04g(按C28H37O15N4Gd计))15-20ml,以2.0-2.5ml/s的注射流率进行注射。

扫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形态、子宫肌瘤各项情况等以及CT密度、MRI信号特点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3疗效判定

(1)观察患者CT、MRI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与阴性率;

(2)观察患者CT、MRI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x±s)以及(%)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x2检验,检验值P<0.05时认为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CT、MRI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与阴性率

本研究59例患者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6(94.92%),阴性率为3(5.08%)。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42(71.19%),阴性率为17(28.81%);MRI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1(86.44%),阴性率为8(13.56%)。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的平滑肌瘤也叫做子宫的肌瘤,是女性中一种常见的良性的肿瘤。这种疾病最常见的能力是30岁到50岁。据国家数据统计[1],大约有20%的左右的,适合生育的女性都会患有此类疾病。然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疾病,在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此外,子宫外平滑肌瘤种类较多,发病部位较为少见,同时易发生变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这不仅增加了诊断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前临床多采用CT、MRI的影像学手段对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进行诊断,在MRI中,子宫外平滑肌瘤的主要影像学特征为“沼泽湿地征”,尤其是位于子宫体旁的平滑肌瘤,由于其体积较大,其特征更为明显[2]。此外,本病在育龄妇女,尤其是有子宫肌瘤史、切除史等女性。因此,通过这些特征,加上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相关指标检查,综合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3]。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42(71.19%),阴性率为17(28.81%);MRI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1(86.44%),阴性率为8(13.56%);且与CT诊断比较,MRI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更高,P<0.05。但两者之间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利用MRI诊断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MRI上"沼泽湿地征"是平滑肌瘤变性的特征性表现,且与CT相比,MRI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诊断效果更加。但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临床可结合这两种诊断方式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黎良山, 刘传现, 李斌, ....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 37(6):994-999

[2]何敏丽. 探讨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3(12):89-90

[3]郑伟增, 邹煜, 吕卫国,.... 妊娠合并盆腔肿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 20(10):746-753

论文作者:于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分析论文_于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