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检系 江苏 南通 226010)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中随机性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全血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诊断;儿童细菌感染性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068-02
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传染性疾病等均属于儿童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不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进行有效与针对性治疗的前提。实验室检查作为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单一实验室指标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其中研究组为50例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性别: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6.13±1.35)岁。对照组为50例非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性别: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岁~12岁,平均年龄(6.15±1.38)岁,两组患儿有完整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可比性要求(P>0.05)。
1.2 方法
在患儿未治疗前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患儿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条件抽取静脉血液5ml,置入抗凝管中,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完成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使用瑞文830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完成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检测,检测完成后统一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两组患儿相关指标;(2)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诊断阳性率。
1.4 评价标准
阳性诊断标准如下:全血C反应蛋白>3mg/L;白细胞计数>9.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检测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儿检查指标对比(x-±s,n=50)
2.2 指标检测阳性结果
研究组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88.00%(44/50);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84.00%(42/50);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诊断阳性率为98.00%(49/50),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阳性检测结果(P<0.05);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与血常规阳性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各类细菌性感染疾病,影响到患儿的健康成长,病情严重的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而对各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实施早期治疗的重要参考。
血常规属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常用指标,大量临床文献报道指出,当人体存在细菌性感染后,人体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含量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因而通过血常规水平检测可作为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参考,但是实际应用期间单纯血常规检测存在局限性,造成实际诊断存在漏诊情况[1]。
C反应蛋白也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感染标记物,人体在出现急性炎症或者细菌感染后,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但是随着疾病治疗或者病因的消除,C反应蛋白又会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因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期间,如果患儿就诊时间出现延迟,有可能C反应蛋白水平已经降低,影响到实际诊断结果。
鉴于单一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在儿童细菌性感染诊断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可将两者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本研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均高于非细菌感染患儿,同时研究组中细菌性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阳性检出率大于单一指标阳性率,充分说明了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周志强文献报道结果存在一致性[2]。
综上所述,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海元,黄晶.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66-67.
[2]周志强,于金凤.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13(7):349-351.
论文作者:徐卓颖 胡忠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蛋白论文; 患儿论文; 血常规论文; 细菌论文; 性疾病论文; 儿童论文; 阳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