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问题及对策探骊论文_季钰环 赖慧娟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问题及对策探骊论文_季钰环 赖慧娟

季钰环 赖慧娟(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湖北 448000)

【摘要】为探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以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只注重“护病”,不注重“护人”;护患交流少;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在管理上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等方面。本文研究得出:护理人文关怀必须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并在实践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护士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关键词】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探骊【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34-01

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1]。护理人文关怀即人文护理[2],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将学到的知识吃透之后,自觉的给予病人的情感付出[3]。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护理人文关怀显得越来越重要,病人在医院不仅要求高超的医术,还要求接受治疗后的精心护理,不仅要让病人在身体上得到治疗更要在精神上得到抚慰。然而,绝大多数医院长久以来都是以治病为中心,这样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护士的专业护理对病人病情所起到的作用根本没受到重视,护理人员没有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甚至只是机械的换药打针,对病人来说就是人的精神麻木,造成病人在心理上的落差,病人成为医院的弱者,医护人员的漠不关心,对病人的不尊重会使医患关系更为严峻。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目前护理工作中贯彻人文关怀的差距以如何做到人文关怀进行论述,以期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进一步推进新型护理关系,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

1 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1.1 只注重“护病”, 不注重“护人”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而使一些护理人员只关注于护理病人的病情,而不注重整体“人”的护理。Watson[4] 将护理实践中的关爱行为分为工具性活动(操作成分)和表达性活动( 情感成分)。患者希望有娴熟技术与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护士来护理,这样他们心里会更有安全感。护士的护理工作每天都是机械的完成医嘱和一些常规操作。虽然近年来开展了定期护理知识技能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但护士对这样流于形式的考核根本不太重视,多数只是蒙混过关,较少专心学习护理基础知识,主动在私下时间里看书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护理常识方面的欠“专业”,更不用说用心去跟病人交谈,用心去沟通,很少去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忽视了病人患病的精神压力以及人格的尊重。护士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关爱之心。总之,护士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1.2 护患交流少每个人对关怀的认识不同、需要不同,不理解他人需要的给予是达不到关怀效果的,有时会给人带来烦恼。所以,给予一定是他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能达到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另外, 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考虑某一段时间的需要,要了解整体人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关怀无时无处不在,所有人都在关怀。这就是要求护士能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与护理对象的互动,尊重他们,主动交流。

由于只注重疾病的护理,不注重病人的整体护理,以及目前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使护理观察过分依赖仪器的监测,使护患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这就影响护患之间感情的表达和信息传递。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感受不关心,只顾完成本班工作任务,使护患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有文献报道,80% 以上的医疗投诉是医务人员与病人或家属缺乏良好的沟通而引发的[5],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质是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在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1.3 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一些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模糊,缺乏人文素养,对人文精神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人性化护理。

例如,对病人服务态度生硬、冷淡、言行不顾及病人的心理感受,工作不够耐心细致,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换位思考等,这些现象都是不同程度地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1.4 在管理上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在临床工作中,某些以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要求为准则的行为较少具有关怀性,制订的职责、制度没有全面考虑以人为本的行为。例如,病房设施的布置没有突出方便、安全、舒适、安静、自然等有利于促进病人健康的要求。病人床单位的清洁整理、床头柜规定摆放三件物品、在病人早餐时间进行晨间护理,危重病人不准探视,不重视病人的知情权等制度,较少或完全不具有关怀性,这些是缺乏人性化管理行为的体现。

2 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2.1 护理人员未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一方面, 由于长期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形成技术至上的影响及现行体制妨碍了人文关怀的完全实现[6];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转变与其对护理概念的认识存在差距,使护理人文实践未到位,人文关怀的现状不容乐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和应用技能欠缺一方面,这与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围绕“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不重视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以及现行护理操作培训拘泥于基本专业操作训练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关;另一方面,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在职培训也较少涉及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医院也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没有深入探究过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对人文知识了解得甚少,更谈不上应用人文关怀的技能。不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也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如何关怀病人,主动满足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2.3 人文关怀护理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护理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制订未着眼于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的原则,一些护理行为,如安慰、耐心倾听等无法用现行的评价指标来评定护士的护理行为,也无法用管理制度规定护士执行。某些管理指标和质量评价指标的制订仍不完善,与现代护理观所倡导的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需求有一定距离[7]。医院引导医护人员注重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护理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因而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自然就不会主动表现出来。

2.4 护理人员编制相对紧张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随着护理内涵的扩大,护士功能的改变,护士工作范围的扩展,护理人员超时劳动,超负荷工作是家常便饭,每天护士不仅要做好病人的临床护理,还时时被一些勤杂事务,如病人欠费、查帐等琐碎而又着实分心的事情所困扰,消耗了护士的精力和时间,护理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对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 对策3.1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3.1.1 培养护理人文素质应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护理人文缺陷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存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内容上、教育方法上的缺陷有关[8],因此,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应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首先护理学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在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凸显人文,而且教学内容必须占有一定比例的德育、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并设有相当比例的实践课,使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人。抓好护理基础教育,使护生逐步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主动体现人文精神。

3.1.2 强化在职学习,提升护士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护理实践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将人文知识、技能教育和培训纳入到在职教育的内容中,使广大护理人员认识到一个出色的护士不但有学术和技术上的造诣,而且要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因此,医院要转变在职教育的观念,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在抓好“三基”训练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增设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美学、人际学、社会医学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讲座,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普及人文知识、丰富护理知识内涵,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医学伦理准则,在技术中融入对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1.3 在实践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人员对病人之爱不同于亲情之爱和世俗之爱,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之爱。在护理实践中,唤起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除了要求护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有一种对病人的尊重、关心、同情的心理。让护士站在病人角度上对待病人,视病人如亲人, 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给病人以安慰和亲切的感觉,以最佳的护理减少和消除病人痛苦。

3.2 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度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护理制度建设中,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新审视现有的制度,如对于一些沿用多年但较少考虑病人心理、健康需求的制度,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对其重新调整和改变,甚至取消一些过时的制度,增设为病人提供方便的措施,如在服务流程、环境和设施布置方面体现人文关怀。不断修订和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应遵循以人为本、病人满意的原则,高度重视人性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护理管理者应了解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护理行为较少或完全不具有关怀性,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正确引导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

3.3 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人文关怀理念养成是长期工程[9]。作为医院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不是一朝一夕和开展几个活动就能形成,而需要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制度、体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制订有效的措施制约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病人享有的权益,将护患沟通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常受到病人赞扬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奖励,对于病人不满意的则要给予批评和惩罚。此外,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医院在护理人员编制,床护比配置上要得到充分保证。在环境、流程设计等方面也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护理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关怀人应该成为首要任务。而倡导护理的人文关怀,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和取代护理技术。因此,我们作为护理工作者,应改变医学领域中技术至上的观念,将技术融入更宽广的观念中,把握护理与人文的内在和谐性,使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以实现对护理工作主体之一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1] 朱映霞, 马育璇, 罗桂元, 等.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7,6(3):76 ~ 77.[2] 王斌全. 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 护理研究,2003,17(1):2.[3] 李 旭. 今后十年我国护理管理发展趋势[J]. 护理管理杂志,2001,1(1):24.[4]Watson J. Caring Know Ledge and Informed Moral Passion[J].Advanced Nursing Science,1990,13(1):15-24.[5] 胡盛杰, 胡晶, 吴娟, 等. 从“给病看病”到“给人看病”[J].湖北社会科学,2003,(8):60 ~ 62.[6] 杨海洁, 孙丽红. 从技术至上起向人文关怀[J]. 医学与社会,2002,15(1):33 ~ 34.[7] 徐朝艳, 卢桂芳, 谢文, 等. 现行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的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2,1(2):37.[8] 王东耀, 刘海滨, 高凌, 等. 护生基础教育的缺陷与变革方向[J].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 ~ 5.[9] 刘玉馥. 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76.

论文作者:季钰环 赖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问题及对策探骊论文_季钰环 赖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