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在妇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潘艳红,廖燕萍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观察,将接受气压波治疗仪单独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将接受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TT、PT、D-D、APTT、Fbg等血清学指标及血液流动速度均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肿胀率(6.25%)、下肢疼痛率(10.4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8%)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给予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气压波治疗仪;妇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妇科手术需进行麻醉,会扩张周围静脉,使下肢肌肉暂时失去收缩功能,静脉流速缓慢,加之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需卧床休养,活动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血流缓慢、瘀滞、血小板增高,使血液凝结阻塞管腔,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是临床常见血管性疾病[1]。该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患者主诉为患肢肿胀、皮温降低、血栓部位有压痛感、皮肤青紫、静脉曲张,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伴随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就对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其中30例为子宫肌瘤,21例为卵巢良性肿瘤、12例为子宫内膜癌,33例为盆腔器官脱垂。实验组48例,年龄39-59岁,平均(49.5±3.7)岁;参照组中48例,年龄38-61岁,平均(50.1±4.3)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个组别,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手术指征,接受妇科手术;(2)均经影像学、病理学结合患者临床体征明确诊断;(3)均明确实验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患者本身血液高凝者;(2)药物禁忌者、接受其他抗凝药物治疗者;(3)语言障碍、精神疾患、配合度低者。

1.1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气压波治疗仪单独预防治疗。仪器为气压波治疗仪(厂家:韩国大型公司,型号:DL2003V3型,生产批号:2010748),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协助患者将治疗仪套筒戴在患者下肢部位,拉好拉链,连接电源,连接套筒经气管与主机气管,打开电源,按照足部、小腿、膝关节、大腿的顺序将压力参数设置为30mmHg,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压,使压力维持在30-240mmHg,采用充气1min休息10s的方式对患者下肢部位进行重复施压与释压治疗,1-2次/d,20-30min/次。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24h后对患者给予0.3ml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厂家为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60190,规格为1.0ml/5000AXa)皮下注射,1次/d,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2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血清学指标、下肢血液流动速度、下肢临床表现(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0处理,%表示计数,x2检验,x±s表示计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学指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TT、PT、D-D、APTT、Fbg等血清学指标指标及血液流动速度均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血流速度比较(x±s)

 

2.2 下肢临床表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下肢肿胀3例(占6.25%)、下肢疼痛5例(占10.42%),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占2.08%);参照组下肢肿胀11例(占22.92%)、下肢疼痛14例(占29.17%),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占16.67%)。实验组等症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妇科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率也随之增多,由于其伴随的肺栓塞等并发症,致死率高,已经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妇科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1)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增加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含量,使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呈高凝状态。(2)妇科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长期处于制动状态,血液流速慢,血液循环差。(3)盆腔静脉密集且呈丛状,术中出血较大,患者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脱水等症状,增加血液粘度,易形成血栓。(4)术中需使用麻醉药,会扩张周围静脉,使下肢肌肉暂时失去收缩功能,加之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患者易出现腹胀、肠麻痹等症状,致使患者下腔静脉、髂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瘀滞。

3.2 治疗方法及效果

本次对患者给予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气压波治疗仪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常见预防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气囊有顺序的充气、放气达到对患者下肢部位反复加压的作用,对肢体进行有序的挤压能够促进血液、淋巴流动速度,改善微循环,减少凝血因子在静脉血管内粘附,改善静脉凝血状态,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从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制剂,分子量小,通过皮下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率高,能够有选择性的抑制凝血因子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在起到溶栓作用的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的可能性,不良反应少[4]。经研究得出,治疗后,实验组TT、PT、D-D、APTT、Fbg等血清学指标指标及血液流动速度均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肿胀率(6.25%)、下肢疼痛率(10.4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8%)均低于参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似[5]。

综上所述,对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给予气压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妇科术后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敏,陈光.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心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51-52.

[2]程萌,孙玉秀.妇科手术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2):1821-1822.

[3]顾志娥,胡娅莉,王敏,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6,14(10):34-36.

[4]文伟能,冯健珊,吴丽珍等.观察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4):50-51.

[5]陈秀华.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7,30(3):596-598.

论文作者:潘艳红,廖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在妇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潘艳红,廖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