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论文_张昱妍,李亚宾

关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论文_张昱妍,李亚宾

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需求。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兴起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主义关怀。当然这就要求其中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更加便利省时、人性化,使得公共空间充满人文关怀,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本文针对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要点

1 引言

在我国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残障群体的乘车出行需求,使得这些残障人士出行具有一定的难度。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且人们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安全出行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应高度重视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法,方便残障等特殊群体出行需要。

2 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概述及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针对残疾人群,旨在解决残疾人的信息交流、出行及操作方面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权力。即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残疾人士的出行问题,刻意改变道路建设的范围,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优质的城市建设服务。无障碍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地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保障残疾人士的生命安全。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社会对于残疾人士的人文主义关怀。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不应仅仅是经济的提高,更应该是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只有人民生活有序、互帮互助、和睦融洽,才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繁荣昌盛。

3 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市政道路都开展无障碍的设计,但面对现状仍然还是不够完善的,这里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障碍设计是为一些老年人、行动障碍人群、残疾人群的出行而建立的,针对不同的出行模式应该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在应用时,还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例如盲道上有一些井盖、架子、杆件等等,存在着较多的杂物。在社区出口中,一些盲道被中断,导致了盲道没有安全性,从这些问题中可以得出我国没有真正地对这些障碍人群有着很深的服务理念。我国有很多地区都有着原始坡道,导致这些障碍人群在行走非常不方便,很容易造成危险。如果盲人在过马路时,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自身是看不到信号灯的,导致了盲人在过马路时面临着危险。

4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优化方法分析

4.1 加强盲道的感知设计

为了避免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流于形式,因此,要不断完善无障碍设计的细节体现。其中,盲道的感知设计最需要得到加强。我国盲道之所以对方向辨别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不足,所以要通过在盲道设计中增加路砖表面的不同图案设计来向盲人表达不同的方向信息。尽管我国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对于盲道的图案设计感知早有研究,但是在实施时却没有得到良好地体现,很多盲道在行进、路口转弯、提示等方面的指向性不强,继而给盲人的出行和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重视盲道砖的图案设计,位置设计,提高盲道的指向性和定位性是确保盲人群体生命安全、通行便利的重要基础,也是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切实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基于语言障碍的无障碍设计的优化

进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时,我们需要在道路上多设置一些标识牌、标线等显眼的重要交通标志,字体要足够大且清晰,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较强对比度的颜色,例如红、黄、蓝、绿等。并且这些交通标志牌应尽量设置在位置明显的区域,交通标志牌上的内容还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充分确保大部分人都可以快速识别交通标志牌上的内容。文字则应当凹凸,字体大小要合理、高度合适,保证文字的正确性,从而便于人们能够清楚的认知,更能够方便于一些在视觉上存在障碍的人士可以通过触摸了解交通标志牌上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过程中,还应重点考虑人群视力、记忆力以及反应等各方面内容,大多数标识内容由于过于复杂导致老年人、小孩子难以及时了解,因此,标识内容要简单,要针对小孩、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无障碍设计,从而满足小孩、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特点,同时还应适当调整设计的标识和符号,有效确保其符合大多数人群的认知能力。

4.3 优化台阶的设计

台阶的设计在无障碍道路规划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且台阶的高度、宽度都是有规定要求的。具体要求如下:大型公共建筑入口平台最小的宽度是1.80m,中型公共建筑入口平台最小宽度是1.50m,小型的公共建筑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是1.20m,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是2.0m,无障碍宿舍建筑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是1.50m,不同地方对台阶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像火车站、汽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台阶必须要足够的宽度且高度不宜太高,还应安装扶手,以方便残障人员的通行,同时,在每个台阶上还用贴黄色的反光贴,以便起到警示行人的作用。

4.4 道路交通标志的细节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标识牌、标线等交通标志一直存在着这种情况,即大部分城市居民对于交通标志缺少认知、不够熟悉了解,甚至无法辨别识认。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体现无障碍设计理念的人性化特征,将复杂难懂的交通提示信息更具针对性、具体性地转化表达,让其变得简洁明了。而针对视力障碍人群,交通信息提示应尽可能地提供砖道图案、语音预警,这样才能使其准确地了解到行进道路上的信号灯信息、方向信息等内容。交通标志应增添更加强烈醒目的色彩,并置于极为显眼的高度,以此加强其提示预警功能。

5 结束语

虽然从整体城市布局来看,我国的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方面的运用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很多公共地方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以人为本的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的无障碍化建设方案。但让人感到宽慰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不断提高,无障碍设计已经逐渐被政府及其相关建设单位重新正式起来,更有许多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对此进行发表意见,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借助国外先进事例,然后对此加以改造,使得我国的无障碍设计更上一层楼,为我国无障碍设计开拓了一片更为宽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卫雷.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96-97.

[2] 奇杰.市政道路中无障碍设计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6,21:265-266.

[3] 莫若.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8:72-73.

[4] 席永红.浅谈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4:13.

[5] 胡晓丰.浅谈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2,03:113.

论文作者:张昱妍,李亚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关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论文_张昱妍,李亚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