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柴新明

研究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柴新明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地面交通压力逐步增加,为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严峻形势,各地区逐步开始重视地铁建设。地铁建设于地下,可以有效缓解地上部分交通压力,且其运行速度快、载人量较大,深受乘客的喜爱,目前已成为乘客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但不可避免地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地铁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如何保障其安全运营水平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降低安全隐患。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因素;对策

随着城市化建设规模的加大,人们对城市交通便利的需求也逐渐明显,地铁的出现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地铁因所处运行环境较封闭、乘客人流量偏大,若发生安全事故不便于疏散,很容易造成踩踏等伤亡事故。为了降低地铁运行过程中额安全风险系数,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隐患所在点,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

1.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引发地铁安全事故占比中占据较大比重,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乘客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站务员自身原因。

因乘客自身原因引起的地铁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可能是因为乘客乘坐地铁时安全意识缺乏,没有完全遵守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或节假日期间因人流量急剧加大,在上下地铁时未遵守“先下后上”的原则,争抢上下地铁容易导致乘客摔倒引发踩踏事件;其次,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员沉迷于电脑、手机,从而形成了“低头族”,走路、吃饭、乘车都离不开手机,一边玩手机一边做另一件事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往往忽视了这种做法所带来的风险,很容易发生摔倒或碰撞事故,引发危险;最后,在乘坐地铁时,不允许携带易爆、易燃等危险化学品,部分乘客对此不给予重视,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地铁站务员中因自身服务未做到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不可忽视得因素之一。比如,在安检时,站务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而忽视了乘客所携带的危险物品,从而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乘客上下地铁时未做到及时有效引导或疏散工作,导致乘客拥挤,引发安全风险;最后,面对安全事故处理措施不到位,没有高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措施,使得安全事故逐渐扩大。

1.2技术因素

地铁的顺利运营需要车辆序列、指挥信号、供电设施和通信网络等系统协同完成,缺一不可。在地铁运营过程中,机车长应做好运行速度及时间的预算,以免因车速过快或过慢引发提前到站或晚点,否则很容易引起不同车次的时间差出现问题,严重者易引起车辆相撞事故;其次,地铁列车和其他的私家车、公交车类似,都需要定期做好检查与养护工作,所以,倘若忽视了地铁的养护或修检易导致地铁抛锚等;此外,对地铁指挥的电子网络等通讯技术若未及时更新,技术老旧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最后,安全事故预警设置陈旧或缺乏,导致危险即将发生时没有提前预示,未能做好应急预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地铁运营带来了挑战。台风、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极大可能会损害地铁运行设备,毁坏地铁运行电路、地铁轨道积水或大面积短路等,这给地铁运行带来了难度;其次,社会恐怖分子常喜欢在人口密集地域进行破坏活动,也同样严重威胁着地铁运营安全,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2.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

2.1针对人为因素的改善措施

为了维护地铁公共安全秩序,应对乘客及站务员进行安全事故知识培训宣传教育,提高其地铁安全运营意识,让乘客及工作人员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地铁交通秩序,上下地铁时应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有序排队,遵循“先下后上”的乘车安全原则,乘客自觉不携带危险物品,站务员做好物品携带检查工作,在乘坐地铁过程做尽量谦让,避免“抢座”现象的发生,在人流量特别大时可以分批控制乘客进入地铁站数量,及时做好疏散工作,以免发生拥挤、摔倒、踩踏事件。

2.2针对技术因素的改善措施

地铁管理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对地铁基础设施与运行程序,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对地铁运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以防地铁零件老化、线路故障等影响地铁运行状况。在地铁运行过程中,适当控制车速,做好路线运行规划,尽可能避免因特殊原因以外的其他人为影响所造成的站点时间改变等。在地铁运行过程中,还要做好安全预警工作,进行事故风险提示程序的设置或者应急预防措施的制定,当遇到危险时,系统自动发出提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及乘客提前做好疏散或逃离工作。

2.3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善措施

在地铁日常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或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利用多媒体、电视、广播等平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使得每个人心中都牢记安全意识相关知识。通过多平台的知识教育,告诫人们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应保持哪些乘车文明行为,避免不文明乘车行为的出现,以免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提示乘客在遇到危险时,特别是火灾、暴雨、骚乱等风险时应如何理智应对,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把危险降到最小化,避免因慌乱导致更大的人员踩踏事件,甚至耽误逃离,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途径提醒乘客使用车上设备砸门开窗,控制应急门迫使车辆停止运行,或利用报警器进行安全报警从而寻求逃离最佳时机,争取获得救援机会。

结束语

地铁运行能够有效疏导交通堵塞现象、减少环境污染、方便人们出行、美化城市整体形象等,对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地铁运营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应给予重视,建立完善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对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及对技术的创新等,从多角度提升地铁安全运营系数,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筱茜.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42):268.

[2]匡伟林.关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174-175.

[3]王瑞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策略[J].交通企业管理,2017,32(03):93-95.

论文作者:柴新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研究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柴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